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国家与社会关系视野下的治理模式——以沙漠化治理工程为例的结构性研究
小类:
管理
简介:
通过“国家与社会关系”和“治理理论”的分析视角,选取当代中国沙漠化治理工程为研究对象,注重宏观和要素分析,采用“理论模型推衍——分析要素提炼——案例比较分析”的总体思路,实证分析民勤沙漠化治理工程,力通过一个整全的视野,结合沙漠化治理本身的特点,在制度安排上寻找突破口,在对民勤沙漠化治理所涉及的诸要素进行分类剖析的基础上,就工程本身提出结构性建议,并提出“政府主导下的互动参与型”治理模式。
详细介绍:
本研究“国家与社会关系视野下的治理模式——以沙漠化治理工程为例的结构性研究”是通过实证分析,对民勤沙漠化治理工程的结构性研究,力图通过一个整全的视野,结合沙漠化治理本身的特点,在制度安排上寻找突破口,就沙漠化治理系统工程本身提出结构性建议,使之更好地适应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此外,本研究结合中国实际情况,在案例研究的基础上,对西方“治理理论”在中国的亲和力问题提出了质疑,并提出了“政府主导下的互动参与型治理模式”。在近两年的研究中,本小组获得了以项目结题报告书为核心的以下几项成果:一、项目主报告《国家与社会关系视野下的治理模式——以沙漠化治理工程为例的结构性研究》本报告立足于政治社会学理论方法,以问题意识为导向,通过“国家与社会关系”和“治理理论”的分析视角,选取当代中国环境治理问题中较为突出的沙漠化治理工程为研究对象,注重宏观分析和要素分析,采用理论模型推衍——分析要素提炼——案例比较分析的总体思路,结合沙漠化治理本身的特点,在对民勤沙漠化治理工程中政策制定路径、组织运行系统、宣传动员模式和资源整合方式等沙漠化治理所涉及的诸要素进行分类剖析的基础上,并提出“政府主导下的互动参与型”治理模式,主要有:第一,依据“政治系统论”,结合环境治理政策自身的特点,提出了构建完整的“政策反馈——输入——输出系统”理论模型,提高政策制定的科学性;第二,在对政府机关、科研机构、社会组织、基层群众的角色逐一定位的基础上,强调“政府主导下的互动参与”的必要性,提高政策实施的可操作性; 第三,在社会动员机制上,通过对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源整合方式和个体行为特征的分析,提出了“互动参与型”激励机制代替“卡里斯马型”领袖机制,克服沙漠化治理中“集体行动的困境”,增强治理的可持续性; 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项目组立足于国情社情,对目前国内学界大行其道的西方“治理理论”提出了质疑,并结合本次沙漠化治理实地调研中发现的诸多问题,力图构建一种中国特色的“治理理论”,并提出了“政府主导下的互动参与型治理模式”。二、调研纪实《“民勤沙漠化治理情况”调研纪实》《“民勤沙漠化治理情况”调研纪实》是调研组民勤之行所见所闻的真实记录,以详实的资料和生动的形式,还原民勤所面临的严峻的生态危机。

作品图片

  • 国家与社会关系视野下的治理模式——以沙漠化治理工程为例的结构性研究
  • 国家与社会关系视野下的治理模式——以沙漠化治理工程为例的结构性研究
  • 国家与社会关系视野下的治理模式——以沙漠化治理工程为例的结构性研究
  • 国家与社会关系视野下的治理模式——以沙漠化治理工程为例的结构性研究
  • 国家与社会关系视野下的治理模式——以沙漠化治理工程为例的结构性研究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通过“国家与社会关系”和“治理理论”的分析视角,选取当代中国沙漠化治理工程为研究对象,注重宏观和要素分析,采用“理论模型推衍——分析要素提炼——案例比较分析”的总体思路,实证分析民勤沙漠化治理工程,力通过一个整全的视野,结合沙漠化治理本身的特点,在制度安排上寻找突破口,在对民勤沙漠化治理所涉及的诸要素进行分类剖析的基础上,就工程本身提出结构性建议,并提出“政府主导下的互动参与型”治理模式。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注重宏观分析和要素分析,采用理论模型推衍——分析要素提炼——案例比较分析的总体思路,结合中国实际情况,在案例研究的基础上,对西方“治理理论”在中国的亲和力问题提出了质疑,并提出了“政府主导下的互动参与型治理模式”。一、项目主报告《国家与社会关系视野下的治理模式——以沙漠化治理工程为例的结构性研究》二、调研纪实《“民勤沙漠化治理情况”调研纪实》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本文在考察中国四大沙尘暴策源地之一——甘肃民勤地区治沙实践的基础上,从国家和社会关系的视野出发,在对全能主义体制和西方治理理论进行反思过程中,提出了“政府主导之下的互动参与型”治理模式,这对解决荒漠化治理问题有一定现实指导意义。在学术层面、地区治理层面、国家战略层面均有重大意义。

作品摘要

当前,沙漠化已成为我国北方地区的生态毒瘤,对国家生态安全构成了严重的威胁。近年来,国家在沙漠化治理工程中投入了巨额的资金,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治理进程并无突破性进展,沙漠化蔓延的总体趋势并没有得到根本性遏制,很多地区陷入了“治理—见效—破坏—恶化”的恶性循环。我国目前之所以难以在总体治沙工程上取得重大突破,是因为沙漠化治理涉及治理政策制定路径、组织运行系统、宣传动员模式和资源整合途径等结构性问题休戚相关,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因此,政府必须充当治沙的主导者。同时需要社会组织和个人的广泛参与以及相关利益方之间的有效沟通和良性互动才有可能顺利开展。全能主义体制下完全由国家包办的治理模式严重压缩了社会参与的渠道,会导致沙漠化治理进程推进乏力,举步维艰。政治社会学丰富的理论资源为我们提供了理解和分析沙漠化治理问题的有效手段。本文在考察中国四大沙尘暴策源地之一——甘肃民勤地区治沙实践的基础上,从国家和社会关系的视野出发,在对全能主义体制和西方治理理论进行反思过程中,提出了“政府主导之下的互动参与型”治理模式。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参考文献

【1】邓正来和景跃进:《建构中国的公民社会》,载于《中国社会科学季刊》,1992年11月创刊号【2】邓正来:《公民社会与国家—学理上的分野与两种架构》,载于《中国社会科学季刊》,1993年3月【3】邓正来和亚历山大主编:《国家与公民社会:一种社会理论的研究路径》,中央编译出版社,1999年【4】Commission on Global Governance. Our Global Neighborhood, the Report of the Commission on Global Governance. 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5 【5】Ostrom, E., L.Schroeder & S.Wynne(1993), Institutional Incentives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frastructure Policies in Perspective, Westview Press 【6】Ostrom, E.(1990), Governing the Commons: The Evolution of Institutions for Collective Acti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7】Ostrom, E. & T.K.Ahn(2002), “Social capital and the second-generation theories of collective action: An analytical approach to the forms of social capital”, Presented at the 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Association annual meeting, Boston, MA, Aug.30-Sept.1

调查方式

走访、问卷、现场采访、人员介绍、个别交谈、亲临实践、图片、照片、书报刊物、统计报表、文件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一、针对沙漠化治理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一)研究现状:国内外研究侧重点主要在于揭示自然规律和技术模式,而从社会经济、法规政策、自然规律和治理技术等方面的系统性、实证性研究远远不够。(二)研究趋势:沙漠化治理问题绝不仅仅是解决技术层面的问题而已,今后的研究重心将转移到考察环境形势、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等领域,研究与沙漠化治理密切相关的各个方面,从而提出更有效和持久的沙漠化防治思维。二、政治社会学的理论资源 1、国家与社会关系的理论分野存在两种架构和分野,一种是以霍布斯、洛克、卢梭为代表的“社会契约论者”,另一种是以黑格尔为代表的“国家优越论者”。中国的邓正来和景跃进在20世纪90年代出提出要构建中国的公民社会理论,以适应中国现代化转型对政府和社会治理结构的变革要求。此外,有治理理论(governance)表达了一种国家与社会双向互动式的合作关系。俞可平提出了使公共利益达致最大化的社会管理过程,即“善治”概念。 2、政府职能转变的必然趋势从政治社会学的视野来看,政府是代表公共利益合法垄断公共权力的机构,其行为的一切目的是为了达致最优的社会资源分配,实现社会最大的效益。随着国家与社会关系的不断调整,政府的职能也随之转换。 3、政治系统论——公共决策的“输入—输出—反馈模型” 美国政治学家戴维伊斯顿在《政治生活的系统分析》一书中建构了一种分析政治体系和决策过程“政治系统论。政治系统由“输入—中介—输出—反馈”等相互衔接的环节构成,与周边环境处于进行能量和物质交换的平衡状态中,构成一个良性运行的系统。 4、克服集体行动的困境——社会资本理论与多中心治理理论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奥尔森 (M.Olson)提出了组织行为学的经典理论命题——“集体行动的逻辑”。为克服集体行动的困境,普特南提出了“社会资本理论”,奥斯特罗姆提出了“自主治理理论和多中心治理模型。除了“社会资本理论”,奥斯特罗姆(Elinor Ostrom)建构了一种新型的治理模式——多中心治理。 5、 政治行为分析——以利益分配为视角以布坎南为代表的公共选择理论者认为官僚机构中的官员以追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为目标,这样便滋生腐败和权力寻租,这是“政府失灵”的根源所在。马克斯•韦伯认为科层组织实际上形成了政府中的独立群体,拥有自身的利益、价值和权力基础。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