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新疆民族民间传统手工木器样态研究
小类:
哲学
简介:
新疆民族民间传统手工木器作为典型的少数民族绿洲文明瑰宝,以丝绸之路闻名于世。伴随着新疆独特自然环境的沧桑变化与不同宗教思想的浸染,成为新疆少数民族历史文化遗产中辉煌一抹。本作品着眼于如何继承与创新新疆民族民间传统木器的多元样态与内涵,以考古学、历史学、民俗学为基础延展新的研究视角。剖析少数民族木器源远流长的历史文脉与民间造物哲学,力求在继承的基础上挖掘出能够与现代艺术、商业契合的创造性价值。
详细介绍:
本申报作品的研究对象——新疆民族民间传统手工木器样态,作为新疆大地上流传至今的重要历史馈赠之一,是中华文明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除具有文化遗产价值之外,还蕴藏着几大文明交融的特殊历史内涵。因此,分析新疆民族民间传统木器样态应如何在有效保护的前提下合理利用与可持续发展,以及保护与利用的良性互动关系,是今人的重要责任与使命。 本作品以全新视角诠释新疆民族传统文化遗产的有机更新途径,并通过多学科叠加的科学研究方法针对新疆民族民间传统手工木器样态进行可操作性分析,对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历史、艺术、文化、民俗等方面的价值再创造。 并且,本作品通过对新疆民族民间传统木器样态进行的从总体到细节的全面把握与知识点摸排,提出较为有效合理的保护措施以及可持续利用方式,学习并借鉴发达国家遗产保护的经验与教训,意图使人们能够逐渐意识到“传统”与“寻常”之中同样蕴含着世界文明引以为荣的光彩篇章。同时,呼唤“创新传统”,主动呼吁现代手工木器制品、少数民族风情工艺品能够逐渐走出工业化复制的阴霾,从而积极应对如今因快速化城市进程而造成的人文危机匮乏与文化“趋同”的现象。进一步探索人与自然、社会的和谐发展契合方式,摸索人与环境建立和谐关系的有效手段,更进一步的发掘、传承、再现新疆民族民间传统手工木器技艺,揭开独具特色的西域文化新的一页。 本作品通过撰写学术论文(《新疆民族民间传统手工木器样态研究》)、建立数字资料库(新疆世居民族的民间传统木器),从而实现传统手工技艺与学术研究的科学重现和精准定位;并通过实物重现(各个民族代表性的木器)的途径,以实验研究为主导方式对新疆少数民族传统木器样态的现代化制作工艺与创新技术进行科学验证。

作品图片

  • 新疆民族民间传统手工木器样态研究
  • 新疆民族民间传统手工木器样态研究
  • 新疆民族民间传统手工木器样态研究
  • 新疆民族民间传统手工木器样态研究
  • 新疆民族民间传统手工木器样态研究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1)探寻新疆民族民间传统手工木器艺术的历史发轫与样态变迁。对其民族审美意识以及人文社会环境进行多层次,多方位的纵横比较研究,为民俗学、艺术设计学等相关学科提供重要的学术研究素材。(2)依据民族民间木制器物的实用功能,对新疆民族民间传统木器技艺的实验研究是继承、阐明、开发我国民族文化遗产,以及手工技艺资源和水平的最有效方法和途径。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1、采用多向思维的综合研究方法,运用图文解析的方式,定量分析,进行实地调研、深度访谈、文献研究、实物分析、比较分析等方法进行研究。 2、对传统的手工艺发展的方向大胆预测,建立民间传统木器实物基准,对其艺术与使用价值做出更为具体的定位,并获得相关的样态电子指纹。 3、加强新疆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整体性和历史延续性的认同,提高对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保护意识,对当代中国民族文化的发展起着巨大的现实意义。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价值:1依托考古、历史学科,将新疆民族民间传统手工木器样态规置于脉络梳理的理论研究框架中。 2深化研究新疆民族民间传统手工木器样态的传统技艺,传承地域民族的非物质化文明。意义:弘扬新疆民族民间传统手工木器文化,振兴本土民族工艺品产业链的快速发展。随着国家对新疆区域振兴规划的出台,援疆工作被提升到一个新高度。作品的研究体现新疆民族特有的审美与生活方式,建构当代传统手工木器的地标性产业链。

作品摘要

伴随着新疆经济工作会议的召开,各项目有效的实施,新疆民族民间传统手工木器样态所表现出的内在精神价值与艺术造诣,也无时无刻的向世人们展现着其别具一格的民族魅力与地域精神。全球范围的经济一体化来势凶猛,城市化、数字化、文化标准化的趋势日益增强,民间传统手工木器作为民族文化的无限载体,而如今将其简单的当作商品推向市场,其关键的文脉内涵在制作方式、方法和进程的改变过程中被抽离了,大众的习惯性审美也正随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不断改变逐渐吞噬这些弥足珍贵的民间传统文化遗产。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型不应该是对传统文化脉络的肆意割裂,而应该是“温故而知新”的过程,记载于新疆民间传统手工木器样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应该是人类口传心授、口耳相传、世代传承的无形活态流变。面对这些问题,我们的当务之急应该是思考并找寻有利的解决途径,展示新疆民族民间传统手工木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特征;并对木器样态的价值的具体定位做出明确判断;从继承到运用,从运用再到创新,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走多元化发展的道路,不断探索少数民族别具一格的独特文化,打造具有典型新疆本土特色的地域性标志产品,这些也是本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所在。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1.《视觉触感在地域性木制器皿包装中的运用》,《大众文艺》,2010年12期。(独著) 2.主持2008年度校级优先发展学科项目《新疆维吾尔族传统手工木制器皿样态研究》。 3. 作品《新疆民族民间传统手工木器样态研究》在2011年5月获第十二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省级二等奖。

参考文献

(1)常任侠,丝绸之路西域文化艺术,[M]. 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1 (2)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编,丝绸之路•中亚艺术,[M].美国 ;1982 (3)[德]克林凯特,丝路古道上的文化,[M]. 乌鲁木齐:新疆美术摄影出版社,1994 (4)[瑞典]斯文•赫定,丝绸之路,[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1996 (5)张碧波 董国尧,中国古代北方民族文化史,[M].哈尔冰:黑龙江民族出版社,2001 (6)李进新,新疆宗教演变史,[M]. 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03 (7)仲高,西域艺术通论,[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04 (8)李安宁,新疆民族民间美术,[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06

调查方式

■走访 ■现场采访 ■人员介绍 ■个别交谈 ■亲临实践 ■会议 ■图片、照片 ■书报刊物 ■影视资料 ■文件 ■集体组织 ■其它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1)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有关新疆民族民间传统工艺美术的学科研究由来已久。国家针对抢救和保护民族民间文化遗产采取了许多措施。例如:从1984年由中国文化部、国家民委、中国文联组织发起收集、编撰中国民族民间文艺集成志书的工程,其中包括具有代表性的《中国民间传统手工艺集成》,书中概括展示了各民族民间传统木器的地域分布、种类及工艺。另外,由自治区新闻出版局出版的《新中国成立60周年新疆艺术作品大系》《新疆民族手工艺》分册,书中罗列了传统木器的工艺制作和样式,但未深入论述。李安宁撰写的《新疆民族民间美术》,书中广泛收集了新疆民间工艺品的基本资料,并以器皿图片资料为主,理论研究较少。杨晓康主持的《新疆少数民族器皿器具装饰特征研究》课题系列论文,也多以少数民族装饰纹样的应用方面进行介绍,目前的研究成果尚未涉及该领域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与保护的研究。(2)国外研究现状:随着世界工业革命的发展,传统手工木器产业正面临工业化、标准化的推进陷入濒危状态。因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1989年第25届大会上通过“关于保护传统和民间文化的建议案”。 又在2001年第31届部长级会议通过“UNESCO世界文化多样性宣言”;2002年第三次文化部长圆桌会议,以“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多样性的一面镜子”为题,讨论文化多样性的问题。检索国外资料,针对新疆民间传统手工木器文化的专项研究甚少,仅有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翻译出版《中亚文明史》、新疆美术出版社出版的斯坦因 (英) 《沙埋和阗废墟记》等都在不同章节中涉猎极少的新疆传统手工木器艺术。目前还有部分从旅游、考古探险的角度展示新疆传统手工木器图样,不属于学术性的专业研究成果。综述国内外研究现状,目前新疆民族民间传统手工木器的样态研究,大部分研究成果只是停留在民间传统手工木器文化的表面,对其民间传统、宗教信仰、地理生态环境及装饰造型等层面缺乏专业理论研究,更未涉及该领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发展。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