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 项目名称:
- 农村的天地有多宽广?——天津市大学生去农村任职的需求与供给
- 来源:
- 第十二届“挑战杯”作品
- 小类:
- 社会
- 简介:
- 本报告在实证调查的基础上,运用胜任能力模型(Competency Model CM)的冰山模型和阶段模型,分析了大学生去农村任职的需求与供给。我们认为,大学生去农村任职的需求与供给不仅在于供给方和需求方的期望和能力,而且需要国家从中起到调节作用,以实现大学生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创业理想。
- 详细介绍:
- 本报告在胜任能力模型的基础上,运用问卷、访谈等社会调查方法对天津市大学生去农村任职的需求与供给进行了分析,指出了这一供需关系中的乐观前景和潜在担忧,并给出了相应的对策性建议。 大学生去农村任职的需求与供给总体情况是乐观的。在大学生去农村任职的期望以及职责方面,村民和大学生在总体上是吻合的。在能力的自我认知和他人评价方面,村民对大学生的信心比大学生的自信还要高。 但是,在这种乐观前景的背后仍然存在着一些潜在的担忧。比如,在动机方面,村民与大学生的差异较大。虽然大学生的能力和作用得到了村民积极而肯定的认可,但与村民最初的期望值还是有差距的。在能力方面,与本地村官相比,大学生在文化程度高、学习能力强方面,几乎获得了村民的一致认可。然而,对本职工作的了解、知识、经验以及适应能力等方面则成为村民和大学生共同担心的部分。 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本报告认为,要想使大学生胜任“村官”职务,需要调整在校大学生的期望,提升大学生的能力。大学生去农村任职的需求与供给关系不仅在于供给方和需求方的期望和能力,而且需要国家从中起到调节作用,以实现大学生在新农村建设中创业的理想。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 本报告撰写的目的就是分析大学生去农村任职的需求与供给,并给出相应的对策。本报告以天津市为个案,从期望和能力的角度按照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线索展开研究。在调查过程中,我们使用了三类问卷,结合多级抽样的策略,发放有效问卷2029份,并进行了访谈和补查。运用胜任能力模型(CM)的冰山模型和阶段模型,在这些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我们给出具体的政策建议。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 1.将调查对象区分为有大学生村官的村、没有大学生村官的村、大学生、一般“村官”和大学生“村官”等多种主体,并将大规模的问卷和具体的访谈结合起来,设计比较科学。 2.严格按照规范的社会调查方法,通过科学的抽样、统计等方法,能够科学地反映实际情况。 3.运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胜任能力模型(CM),修正了冰山模型和阶段模型,并将这些理论模型与实证数据结合起来进行分析,做到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 通过对天津市大学生去农村任职的供给与需求的调查,我们可以更好地发现村民对大学生村官的需求以及大学生在供给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及时根据实际情况提出建议,更好地实施大学生村官计划出谋划策,以利于更好地进行新农村建设,促进大学生就业。同时,本研究对于政府管理、高校教育体制改革亦有着重要的意义。
作品摘要
- 本报告在胜任能力模型的基础上,运用问卷、访谈等社会调查方法对天津市大学生去农村任职的需求与供给进行了分析,指出了这一供需关系中的乐观前景和潜在担忧,并给出了相应的对策性建议。 大学生去农村任职的需求与供给总体情况是乐观的。在大学生去农村任职的期望以及职责方面,村民和大学生在总体上是吻合的。在能力的自我认知和他人评价方面,村民对大学生的信心比大学生的自信还要高。 但是,在这种乐观前景的背后仍然存在着一些潜在的担忧。比如,在动机方面,村民与大学生的差异较大。虽然大学生的能力和作用得到了村民积极而肯定的认可,但与村民最初的期望值还是有差距的。在能力方面,与本地村官相比,大学生在文化程度高、学习能力强方面,几乎获得了村民的一致认可。然而,对本职工作的了解、知识、经验以及适应能力等方面则成为村民和大学生共同担心的部分。 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本报告认为,要想使大学生胜任“村官”职务,需要调整在校大学生的期望,提升大学生的能力。大学生去农村任职的需求与供给关系不仅在于供给方和需求方的期望和能力,而且需要国家从中起到调节作用,以实现大学生在新农村建设中创业的理想。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 1.陈志:《影响大学生去农村任职的几个因素分析》,《教学改革与创新》,天津人民出版社,2011年。 2.蒋楠:《发展社区服务志愿者活动,加强基层民主政权建设》,《理论探讨》,2010年第6期。 3.杨若琳:《深化高校改革,完善大学生村官知识结构》,《天津教育报》,2010年9月10日版。 4.周梦柯:《浅析政府引导大学生就业的政策:问题与对策》,《现代经济信息》,2010年第5期。 5.杨若琳:《浅析地方政府公共决策中公民参与的缺陷及解决途径》,《城市建设》,第72期。
参考文献
- 1.周鸿主编.广阔天地放飞梦想:大学生“村官”历练与感悟[M].中国农业出版社, 2010. 2.李兴稼等编.大学生村官的使命与创业[M]. 金盾出版社,2010. 3.瞿振元主编.大学生村官丛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4.胡跃高主编.2010中国大学生“村官”发展报告[M].中国农业出版社,2010. 5.傅宁军.大学生“村官”[M].江苏人民出版社,2009. 6.杜英杰主编.品味酸甜体验成长[M].黄河出版社,2009. 7.郭淑敏主编.北京大学生村官调查[M].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9。 8.中共贵州省委当代贵州杂志社主编.怎样当好大学生村官[M].贵州教育出版社,2009. 9.Atkinson J, Manpower Strategies for Flexible Organizations, Personnel Management, 1984 (8). 10.Fomell C,Johnson MD,Anderson EW,Cha J. Bryant BE.The American Customer Satisfaction Index: Nature, Purpose, and Findings, The Journal of Marketing, 1996, 60.
调查方式
- 问卷、走访、个别交谈、会议、书报刊物、统计报表、文件、集体组织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 对于大学生村官的研究已经非常丰富了。据不完全统计,在中国学术期刊网(CNKI)的检索,题名当中同时包含“大学生村官”字样的文章就有2822条(关键词:“大学生村官”;检索截止时间:2011-04-01;检索方式:精确检索;返回结果:2822条记录)。根据在中国国家图书馆的统计,著名题名中含有“大学生村官”的著作就有28条。(关键词:“大学生村官”;检索截止时间:2011-04-01;检索方式:精确检索;返回结果:28条记录)。但是,在这些研究当中,以报纸和杂志上的报道居多,学术研究的论文和相关的著作较少。实证研究研究的成果较多。这些实证研究主要以典型个案研究为主。比如,舒文娟(2010)《大学生村官现状调查研究——以浙江省嘉善县为例》;王东红、丁太顺(2010)《北京市大学生村官发展现状的调查与思考》;程毅(2009)《大学生村官现状调查及其可持续发展的政策设计——以上海市金山区为个案》;冯成志 、惠扬(2009)《大学生“村官”的主观幸福感研究——以连云港地区为例》。这些实证研究推动了对大学生村官的研究,但在研究方法与技术的选择、数据的处理等方面有待于进一步提高。规范研究的成果大多侧重于大学生“村官”政策的制度化反思和多学科视角的学理阐释。这些研究既有对大学生村官政策的制度化反思,比如李儒斌 、周爱国(2010)大学生村官制度设计中的价值冲突与整合;杨应云(2009)对实施大学生村官政策的理性思考;亦有对政策功能的多视角阐释,主要代表有苏州大学中国特色城镇化研究中心的陈忠(2009)大学生村官与中国政治生态以及另一篇发表在核心刊物上的题为“多维视野中的大学生村官(一组):大学生村官与中国政治生态:意义、问题与趋势——大学生村官的一种政治学分析”的文章。这些研究极大地推动了对大学生村官的研究。然而,这些研究更多侧重于制度反思和多视角阐释,从供需角度,分别比照大学生主体和村民主体的主观认识方面的研究还比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