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白藓茎点霉叶斑病初步研究
小类:
生命科学
简介:
  本项目针对吉林省安图药植园中的白藓叶斑病进行研究。通过田间调查进行症状描述,采集田间病株,对分离获得的可疑病原物进行培养,致病性测定以及ITS序列测定分析,鉴定出该病害的病原菌为白藓茎点霉(Phoma dictamnicola Boerema et al.)。本研究为国内外首次报道白藓茎点霉叶斑病在我国的发生。
详细介绍:
  病害在田间发病率高达100%,病部面积至少占整株叶面积25%。发病初期,在上部和下部的发病叶片上,出现褐色小斑,随后,病斑扩展成椭圆形或不规则形中央灰白色,边缘暗褐色的病斑,病斑继续扩展,并相互愈合,致叶片坏死。继之,发病叶片上出现大量的暗褐色至黑色亚球形或椭圆形黑色点粒状物。采用组织分离法获得9个菌落形态基本一致的菌株,并对其中4个产孢量大的菌株Ddph-1,Ddph-2,Ddph-3,Ddph-4进行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4个菌株均有致病力,为该病害的病原。病菌的形态学研究结果表明,该病菌为白藓茎点霉(Phoma dictamnicola Boerema et al.)。病原菌的ITS序列在GenBank进行登录,登录号为No. FR681861,与CBS507.91茎点霉菌株 (Accession No. GU237877) 和KACC42445菌株 (Accession No. EF600960)一致性为99%,进一步证明形态学鉴定的正确性。

作品图片

  • 白藓茎点霉叶斑病初步研究
  • 白藓茎点霉叶斑病初步研究
  • 白藓茎点霉叶斑病初步研究
  • 白藓茎点霉叶斑病初步研究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笔者在北药基地安图药植园中发现药用植物白藓遭受一种叶斑病,白藓的发病率可达100%,整株叶片至少有25%的叶面积受到侵害,给白藓的生产带来严重威胁。本研究通过病害标本的采集、病原菌的分离与纯化、病原菌致病性测定原菌的形态学鉴定以及分子生物学鉴定,确定了白藓叶斑病的病原菌的种类。为白藓叶斑病的防治奠定了病原学基础。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本研究为国内外首次报道白藓茎点霉叶斑病在我国的发生,确定了白藓叶斑病病原菌的分类地位,为生产上防治该病害奠定了病原学基础。在研究方法上,参考现行国际上较为公认的由荷兰瓦赫宁恩大学 G.H.Boerema等人著的《PHOMA IDENTIFICATION MANUAL》中的研究方法,并结合分子生物学手段对病原菌进行了鉴定,鉴定结果科学可靠。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随着北药基地的建立,白藓大面积人工栽培,导致病害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制约了白藓生产和药材的质量。目前关于白藓病害的记载和报道尤为罕见,致使在病害发生期间,无法选择高效低毒的药剂进行有效防治,农药滥用和过量使用现象时有发生,最终导致药材农药残留超标,品质下降。本研究旨在为白藓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学术论文摘要

  本研究针对吉林省安图药植园中的白藓叶斑病进行研究。采用组织分离法获得9个菌落形态基本一致的菌株,并对其中4个产孢量大的菌株Ddph-1,Ddph-2,Ddph-3,Ddph-4进行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4个菌株均有致病力,为该病害的病原。病菌的形态学研究结果表明,该病菌为白藓茎点霉(Phoma dictamnicola Boerema et al.)。病原菌的ITS序列在GenBank进行登录,登录号为No. FR681861,与CBS507.91茎点霉菌株 (Accession No. GU237877) 和KACC42445菌株 (Accession No. EF600960)一致性为99%,进一步证明形态学鉴定的正确性。本研究为国内外首次报道白藓茎点霉叶斑病在我国的发生。

获奖情况

  本研究发表于SCI源刊:Plant Disease 16-Jan-2011   论文题目:First Report of Leaf Spots on Dictamnus dasycarpus Turcz.Caused by Phoma dictamnicola in China   Manuscript ID : PDIS-01-11-0039-PDN   在2011年吉林省“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荣获一等奖。

鉴定结果

  形态学上看,分离到的病菌和Boerema 等人报道的白藓茎点霉一致。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进一步证明了形态学鉴定的正确性。该病菌鉴定为Phoma dictamnicola Boerema et al.

参考文献

[1]S. S. JIANG et al. Biosci. Biotechnol[J]. Biochem. 2008, 72 (3): 660–665. [2] G. H. Boerema et al. Phoma identificatión manual: differentiation of specific and infra-specific taxa in culture[M]. 2004, Wallingford: CABI Publishing, U.K. [3] 于金凤, 张修国, 李红美, 等. 立枯丝核菌第一融合群的遗传分化[J]. 菌物系统, 2003, 22(1): 69-73. [4] D. E. L. Cooke et al. Mycol. Res[J]. 1997, 101:667. [5] 白金铠.中国真菌志 第十七卷 球壳孢目 壳二孢属 壳针孢属[M]. 科学出版社,北京,2003, 118. [6] 白金铠.中国真菌志 第十五卷 球壳孢目 茎点霉属 叶点霉属[M]. 科学出版社,北京,2003, 193-194.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国内对白藓病害的研究罕有报道,《中国真菌志 第十七卷 球壳孢目 壳二孢属 壳针孢属》中有关于白藓叶斑病的记载,病菌鉴定为壳二孢属,与本研究所描述的病害症状不同。另外《中国真菌志 第十五卷 球壳孢目 茎点霉属 叶点霉属》中有白藓叶点霉的相关报道,病原菌鉴定为古氏叶点霉,与本研究结果不符。国内关于茎点霉和叶点霉的分类方法比较主观,寄生在叶上的就定为叶点霉,寄生在茎上的就定为茎点霉,尚不科学和规范。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