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药对人参和三七对高脂血症大鼠调脂、抗氧化作用的实验研究
小类:
生命科学
简介:
由于现代都市人饮食结构改变、工作生活压力大等因素,高脂血症的发病率明显上升,但目前西药在治疗高脂血症时存在较多副作用。中医学认为高脂血症属“痰浊”“血瘀”范畴。人参与三七作为药对合用,一补一散,互相制约,相互为用,益气活血,散瘀定痛,临床应用颇多;从现代药理研究来说,二者作为药对配伍如何影响血脂,能否协同抗氧化以保护血管内皮,尚未可知。本实验旨在研究二者是否有协同作用,以便更好应用于临床。
详细介绍:
高脂血症(hyperlipidemia,HLP)是指由于脂代谢或转运异常使血浆中一种或几种脂质高于正常。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中高脂质、高热量成分的增多,高脂血症的发病率逐年升高从而引发冠心病、脑梗塞、高血压等发病率升高,根据相关流行病学研究证实,我国高脂血症实际发病率可达10%以上。防治高脂血症对延长寿命、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现代医学治疗高脂血症,主要从调节脂肪代谢入手,降低脂质的合成,促进其代谢。对高脂血症的实验研究,研究较多的是调脂药物对脂肪代谢、血管内皮功能改善的作用。中医学对高脂血症的研究主要从病因病机着手,研究单味药、复方对脂质代谢、血管内皮功能、血液流变学等方面的影响。中医学中虽无“高脂血症”的病名,但对其生理、病理早有所认识, 认为其病位在血脉,属本虚标实。其发病本于肝、脾、肾之虚损,正虚为本,痰浊、瘀血为标,本虚标实,虚实夹杂。针对高脂血症发病机理的认识,临床应用与实验研究中,一般本虚采取健脾、补肾、疏肝之法,标实采取活血祛瘀、祛痰化浊,疏肝理气等法,均取得了较好的疗效。药对,又称对药,是临床用药中相对固定的两味药的配伍形式,在方剂配伍中能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中药概论》云:“药物从单味到复合,从复合而成为方剂,这是一个发展过程。”从文字记载立论,始见于《内经》半夏秫米汤治疗胃不和则卧不安症;首创于东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据统计有147对。后世逐渐发展成为一门专著,据考证其专著有《雷公药对》、《徐之才雷公药对》、《新广药对》、《施今墨药对》[3]药对的应用在祖国医学里由来已久,具有丰富的内容和奥妙的内涵。由于其短小精悍,使用方便而备受推崇。近年来,对药对的临床与实验研究均取得了深入的进展。本实验通过实验研究中药药对人参和三七合用及人参、三七单用对高脂血症大鼠调脂、抗氧化作用及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观察其在治疗高脂血症方面疗效的增减,同时探讨多种抗氧化剂间的协同作用问题,以补偿由于某种抗氧化剂缺乏造成的损害,达到多种抗氧化剂间相互平衡的关系。从而为临床治疗提供实验依据,以便更好的应用药对人参和三七,发挥中药药对在预防和治疗高脂血症及动脉粥样硬化等疾病的过程中独特的作用。

作品图片

  • 药对人参和三七对高脂血症大鼠调脂、抗氧化作用的实验研究
  • 药对人参和三七对高脂血症大鼠调脂、抗氧化作用的实验研究
  • 药对人参和三七对高脂血症大鼠调脂、抗氧化作用的实验研究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通过实验研究中药药对人参和三七合用及人参、三七单用对高脂血症大鼠调脂、抗氧化作用及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观察其在治疗高脂血症方面疗效的增减,同时探讨多种抗氧化剂间的协同作用问题,以补偿由于某种抗氧化剂缺乏造成的损害,达到多种抗氧化剂间相互平衡的关系。从而为临床治疗提供实验依据,以便更好的应用药对人参和三七,发挥中药药对在预防和治疗高脂血症及动脉粥样硬化等疾病的过程中独特的作用。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本实验的创新点在于以药对为出发点,避免了以往研究单药和复方的局限性。因单药研究作用单一而复方只针对某一证型,故采用药对配伍扩大了应用范围。针对不同的证型和作用,可将药对配伍入不同的方剂,将更好的提高临床疗效。同时探讨多种抗氧化剂间的协同作用,可补偿由于某种抗氧化剂缺乏造成的损害,从而达到多种抗氧化剂间相互平衡关系,是目前最有前途的发展方向。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目前对药对疗效的实验研究逐渐受到重视并取得深入进展。本实验通过实验研究药对人参三七合用及人参、三七单用对高脂血症大鼠调脂、抗氧化作用及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观察其在治疗高脂血症方面疗效增减,同时探讨多种抗氧化剂间的协同作用问题,以补偿由于某种抗氧化剂缺乏造成的损害,达到多种抗氧化剂间相互平衡的关系。从而为临床提供实验依据,以便更好的应用药对人参和三七,发挥药对在预防和治疗高脂血症中独特的作用。

学术论文摘要

本实验通过实验研究中药药对人参和三七合用及人参、三七单用对高脂血症大鼠调脂、抗氧化作用及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观察其在治疗高脂血症方面疗效的增减,同时探讨多种抗氧化剂间的协同作用问题,以补偿由于某种抗氧化剂缺乏造成的损害,达到多种抗氧化剂间相互平衡的关系。从而为临床治疗提供实验依据,以便更好的应用药对人参和三七,发挥中药药对在预防和治疗高脂血症及动脉粥样硬化等疾病的过程中独特的作用。

获奖情况

暂无

鉴定结果

经相关部门鉴定合格

参考文献

[1]任高.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830.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编委会.《中华本草》精选本[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第1版:1277. [3]吕景山. 施今墨对药[M]. 第3 版. 北京: 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5 [4]王德玉,徐志瑛.论肝与代谢综合征[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14(1):23-24. [5]王健,陈元园.复方淫羊藿冲剂对老年代谢综合征糖耐量低减相关指标的影响[J].中国中医药科技,2005,12(3):186-187. [6]李庆生.诊治代谢综合征应重视痰瘀互结[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07,28(2):2-5. [7]叶子,张世珍.代谢综合征的中医认识和治疗[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25(7):599. [8]柴可夫,王亚丽.从痰瘀论治胰岛素抵抗[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5,20(9):542-543. [9]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M].2005年版.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10]王本祥,等.现代中药药理与临床.天津: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2004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现代医学治疗高脂血症,主要从调节脂肪代谢入手,降低脂质的合成,促进其代谢。对高脂血症的实验研究,研究较多的是调脂药物对脂肪代谢、血管内皮功能改善的作用。中医学对高脂血症的研究主要从病因病机着手,研究单味药、复方对脂质代谢、血管内皮功能、血液流变学等方面的影响。中医学中虽无“高脂血症”的病名,但对其生理、病理早有所认识, 认为其病位在血脉,属本虚标实。其发病本于肝、脾、肾之虚损,正虚为本,痰浊、瘀血为标,本虚标实,虚实夹杂。针对高脂血症发病机理的认识,临床应用与实验研究中,一般本虚采取健脾、补肾、疏肝之法,标实采取活血祛瘀、祛痰化浊,疏肝理气等法,均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人参与三七作为药对合用,从中医角度说,一补一散,互相制约,相互为用,益气活血,散瘀定痛,故临床应用者颇多;从现代药理研究来说,人参与三七作为药对对高脂血症的作用尚属空白,二者配伍如何影响血脂,能否协同抗氧化起到保护血管内皮的作用,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尚未可知。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