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 项目名称:
- 生命的赞歌--经济与伦理角度探寻我国殡葬改革
- 来源:
- 第十二届“挑战杯”作品
- 小类:
- 社会
- 简介:
- 随着人口老龄化高峰的推进,公墓用地渐趋紧张的现状摆在了人们面前,“死人与活人挣地”的现象在各地频频上演。虽然我国自2005年就启动了绿色殡葬改革,但多年来推行效果却一直不好,“高端墓供不应求,节地葬少人问津”的现象始终存在。本文主要研究绿色殡葬改革方向,揭示节地葬推广困难的成因,探讨如何推进殡葬体制改革,建立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殡葬方式。
- 详细介绍:
- 随着人口老龄化高峰的推进,公墓用地渐趋紧张的现状摆在了人们面前,“死人与活人挣地”的现象在各地频频上演。虽然我国自2005年就启动了绿色殡葬改革,但多年来推行效果却一直不好,“高端墓供不应求,节地葬少人问津”的现象始终存在。针对绿色殡葬改革受阻的问题,本文主要揭示绿色殡葬推广困难的成因,探讨如何推进殡葬体制改革,建立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殡葬方式。 研究首先从殡葬产...(查看更多)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 目的:本文主要研究绿色殡葬改革方向,揭示节地葬推广困难的成因,探讨如何推进我国殡葬体制改革。 基本思路:首先,应用层次分析法(AHP)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其次,基于评价的结论,分别从经济与伦理两个角度进行分析。经济学角度分析了现有葬法的弊端及推行节地葬的阻力,伦理角度探讨了人们殡葬观念形成的历史渊源和社会影响。最后综合考虑改革中的现实阻力,提出了相应的意见及建议。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 一、丰富的调查和实地走访数据,真实、清晰地揭示了我国殡葬业的问题与现状,具有参考意义; 二、建立了葬法的综合效益评价体系,通过引入系列经济指标建立评价矩阵,减少客观因素,较为公正地评判不同葬法的优劣; 三、对当代大学生的殡葬观念进行了调查,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这一领域研究的空白。 四、提出了引入死亡教育的观点,聚焦一贯被忽视的殡葬文化伦理,有助于殡葬改革长期的持续发展。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 一、暴露问题,引起社会的关注与思考:在中国,殡葬一直都是个讳莫如深的话题,这也直接导致了这一领域的研究相对较少。但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土地资源稀缺,殡葬领域的矛盾正在日益尖锐。这种情况下,充分的研究是处理好相关问题的基础。 二、研究揭示了我国殡葬事业的问题与现状,从文化、经济、制度等多方面探寻节地葬发展困境成因,并提出了相关意见及建议,希望能为将来的研究与政策制定提供借鉴和参考。
作品摘要
- 本文主要针对我国绿色殡葬改革受阻问题,揭示推广困难的成因,探讨如何推进殡葬体制改革,建立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殡葬方式。 研究首先从殡葬产品本身出发,建立葬法综合效益评价模型,从经济、社会、生态三方面进行评价,发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不高是绿色殡葬现阶段的主要缺陷。 接着,针对这两大缺陷,我们分别从经济与伦理两个角度出发:经济学角度,跟踪供给、需求两条主线,对殡葬产品市...(查看更多)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 第十二届“挑战杯”选拔赛上海市一等奖
参考文献
- 【1】朱勇,李伯森《中国殡葬事业发展报告》[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 【2】民政部《中国民政统计年鉴2009》[M],中国统计出版社,2009.9 【3】樊一阳,魏东《节约型社会中的上海公墓发展对策研究》[J],上海理工大学学报,2005.9 【4】何兆珉,陈瑞芳《殡葬伦理学》[M],中国社会出版社,2004-10-1 【5】朱金龙,吴满琳《殡葬经济学》[M],中...(查看更多)
调查方式
- ■走访 ■问卷 ■现场采访 ■个别交谈 ■亲临实践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 由于殡葬话题的特殊性,它就像一个灰色地带,虽然不可避免,但人们都往往不愿触及,这也直接导致了殡葬这一领域尽管政策性及报道性文献比较丰富,但是深入的学术研究较少。殡葬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社会学方面,包含考古、死亡学、殡葬文化等领域,如墓葬风俗、祭奠方式、民族习惯差异等,而生态学、经济学方面研究较少。关于我国殡葬改革方向,相关文献研究显示,为子孙后代有一个更广阔的空间,殡葬方式转...(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