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上海国际化都市建设现状与前景探究——基于在沪外籍居民主观幸福感的调查
小类:
社会
简介:
幸福,每个人都孜孜以求。对于外籍居民而言,他们在中国的生活是否幸福也是衡量城市发展状况的极具价值的标准。当前上海正处于深入推进国际化大都市建设阶段,本研究选取在沪外籍居民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主观幸福感的调查研究分析上海国际化都市建设中存在的不足,探索上海城市建设的广阔前景,为城市相关管理部门提出有效建议。
详细介绍:
上海经历改革开放的30年,正逐步建设成为一座独具东方魅力的国际化大都市。然而在国际化进程中,与西方的成熟国际化城市相比仍存在一些差距。本课题从在沪外籍居民这一独特视角,选取主观幸福感这一心理学前沿概念,从而探究上海国际化都市建设的现状与前景,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切实有效的建议。 本研究采取文献研究法、调查法、访谈法和统计分析法。调查问卷参考牛津量表与总体幸福感量表,并借鉴国内幸福感相关调查的问卷基础上设计而成。研究过程长达近一年,我们数次走访沪上各大国际社区,设计七国语言问卷,调查五百余名外籍居民,深度访问数位有影响力的外籍代表。通过专业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筛选统计,得出幸福感与各大因素间的关系,并结合上海国际化进程的现状发展,从商业设施、环境卫生、城市交通、人文发展四个方面对上海的国际化都市建设提出对应的有效建议。通过长达一年的调查分析,作为大学生的我们透过外籍居民的视角发现上海城市建设中的不足与差距,也体会到国际化进程中的上海的不少创新的理念与做法,更看到上海未来城市发展的广阔前景。基于分析与研究,我们为城市相关管理部分提出具体有效的建议,期望为上海建设成为具有东方韵味的国际化都市有所助益。

作品图片

  • 上海国际化都市建设现状与前景探究——基于在沪外籍居民主观幸福感的调查
  • 上海国际化都市建设现状与前景探究——基于在沪外籍居民主观幸福感的调查
  • 上海国际化都市建设现状与前景探究——基于在沪外籍居民主观幸福感的调查
  • 上海国际化都市建设现状与前景探究——基于在沪外籍居民主观幸福感的调查
  • 上海国际化都市建设现状与前景探究——基于在沪外籍居民主观幸福感的调查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撰写目的通过调查在沪外籍居民的主观幸福感 ,分析影响对象幸福感的因素,提出因应措施以增强其幸福感.,对上海建设国际化大都市提出具体可行的措施及建议。基本思路以在沪外籍居民的主观幸福感调查为切入口,从经济状况,工作学习,人际关系,身体状况,心理状况,家庭状况,生活娱乐,总体评价八个维度调查影响其幸福感的相关因素,由调查结果分析得出上海在城市建设,文化塑造等方面存在的差距,针对性地提出相应改善措施。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科学性是应用多种调查方法,借用专业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筛选统计,并深入咨询具有代表性的在沪外籍人士获取其指导。先进性是从在沪外籍居民的立场出发思考上海国际化都市建设现状,选取前人未系统研究的群体,对上海城市建设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独特之处是本研究选取外籍居民主观幸福感研究这独特角度,对上海国际化都市建设的现状及前景进行探究,有针对性地提出上海城市建设相应具体措施,为相关领域提出全新的视角和有益建议。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本研究利用主观幸福感这一心理学前沿的概念,对在沪外籍居民的生活心理状态与质量等展开深入的调查研究。通过调查结果分析,对上海国际化都市建设的现状及前景进行深入探究,对未来上海及其他都市的城市建设具有较强的参考价值,理论价值较强。本研究在外籍居民对上海城市日常生活,城市建设及城市文化等方面的感受及观点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改善措施,在上海深入推进国际化大都市建设的形势下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与实践价值。

作品摘要

十二五规划提出上海要在二○二○年基本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本研究针对这一热点话题,选取在沪外籍居民的主观幸福感这一独特视角,在心理学、社会学、统计学,城市管理学等学科理论的指导下,参考已有的研究方法与成果,通过问卷调查、深度访谈、实地走访、文献研究等研究方法从八个维度深入了解在沪外籍居民的主观幸福感状况,对影响其幸福感的各因素进行深度剖析,在此基础上探究上海国际化都市建设现状。最后从商业设施、环境卫生、城市交通、人文发展四个方面着手,结合上海城市特点,提出一系列具体可行的措施,希望对上海建设成为具有东方魅力的国际化都市有所助益。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参考文献

[1]Harb,C.,&Smith,P.B.(2008).”Self-construals across cultures-Beyond independence-interdepen dence.Journal of Cross -Cultural Psy chology”,39(2),178-197 [2]Elizabeth Bogen,”Immigration In New York",A division of Greenwood Press,Inc.1987 [3]吴秉辰.“上海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模式的选择——公共交通为主模式” [4]周凯军李佩耀,开拓文化市场改善投资环境_在沪外国人文化生活及其需求调查 [5]龚国杰《纽约文化建设与设施》.学术界动态,1985,(21). [6] 吴明霞.《30年来西方关于主观幸福感的理论发展》.心理学动态,2000,4:23~28 [7]上海政协,《关于上海改善外籍人士生活、工作环境 的若干建议(草案)》 [8]何青,《社区成长印证时代发展——碧云国际社区成长报告》 [9]段建华.《主观幸福感概述》.心理学动态.1996,4(1):46~51 [10]《迈向国际大都市却鲜有中国特色—上海应寻找灵魂》.香港文汇报,2009-6-11

调查方式

(1)文献研究法 (2)问卷调查法 (3)专家访谈法 (4)统计分析法 (5)实地走访法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对于国际化都市建设,国内外学界给予充分的关注。但至今,国内学界尚缺乏从外籍居民主观幸福感角度切入国际化都市建设的相关研究。 (1)对于主观幸福感研究,目前已取得丰硕的成果,但相关衡量标准不统一。现代意义上的幸福感研究以Willson撰写的《自称幸福感的相关因素》为标志,经历40多年的发展,这一领域取得丰硕的成果,目前较为流行的主观幸福感测量量表有:60年代中期由Cantril编制的“自我标定量表”(要求人们按照自己评定的标准对自己现在过去及预期未来的生活满意程度作出等级评价),70年代Derogatis等人编订的症状自评量表(通过判定其心理健康程度来测量其幸福程度),80年代Diener等发表的生活满意感量表(SWLS)等。(2) 进入新世纪后,通过居民主观幸福感分析来探究城市建设的研究异军突起。由北京大学相关课题组调查—《中国人生活质量与主观幸福感调查报告》,通过经济状况、人际关系、心理状态、总体评价等50个问题的研究分析,得出随着城市软硬件建设的增强等因素,国民幸福感提升。对于上海、北京等一线城市而言,在国际化进程持续加快的今天,外籍居民作为新兴群体日益壮大。而对于该群体的主观幸福感研究几近空白。但正是对于这群体的研究,更凸显国际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3)中国的一线城市对外籍居民不乏关注,但对其主观幸福感的研究基本空白。以2009年上海市质量协会公布的“外国人看上海”满意度测评为例。这一测评显示出外籍居民对上海生活环境的整体评价,达75.23%的满意度。然而,首先这仅仅作为测评结果公布,并没有将其作为一专门、系统的科学调研课题,并其没有涉及到社会心理学范畴的主观幸福感这一概念,同时也没有对所得数据进行进一步的科学分析。现有的对于在上海居住的外籍居民的调查状况大致如此。 本研究在相关课题领域中具有创新性—选取城市中外籍居民为研究对象,以其主观幸福感状况反映城市建设状况。确立这一研究思路并在其指导下对上海城市建设进行科学、系统的研究堪称是一个全新,同时兼具科学性与可行性的大胆尝试。 综上所述,我们希望通过对在沪外籍居民的主观幸福感调研分析,以在沪外籍居民的主观幸福感为衡量标准,对上海在商业设施,城市交通,环境卫生,人文发展层面提出建设性建议,以期将其建成深具东方韵味的国际化都市。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