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 项目名称:
- 我国城镇化进程中的“非转农”新现象研究——基于对浙江省试点地区的调研
- 来源:
- 第十二届“挑战杯”作品
- 小类:
- 社会
- 简介:
- 本文是对这种在我国城镇化进程中出现的新现象进行梳理,并分析出了 “非转农”新现象的特征。此外,对产生这一特殊现象的经济、政治、文化、历史等因素进行较为全面的剖析,在此基础上对该政策综合评估,认为这种现象是推进城镇化过程中出现的一种“以人为本”、民生为重的创新户籍管理机制的尝试,是尊重个体利益、尊重基层民主的利益再分配尝试,也是“人才”下乡,缓解就业,维护社会稳定的新探索。
- 详细介绍:
- 从2006年5月开始,在浙江省台州椒江区、温岭市、丽水莲都区、义乌市、缙云县、永嘉县先后试点开展“非转农”户口办理工作,一大批大中专毕业生通过申请、经所在村委会与当地政府的民政部门同意,将自己的户口迁回农村。据不完全统计,共有25000余人申请转变自己户口,共办结18457人。这一新现象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我们把这种“农村籍大中专毕业生向民政部门提出申请将自己的户口迁...(查看更多)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 本文采用文献研究的方法,对我国城镇化进程中出现的“非转农”新现象的由来进行历时梳理;用调查研究的方法,概括“非转农”新现象的现状;用对比研究的方法,提炼“非转农”新现象的特征。采用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全面分析“非转农”新现象出现的政治前提、经济基础和文化氛围;通过对这一现象的定性判断深入讨论浙江试点地区率先出现“非转农”现象对全国城镇化进程的重要意义与借鉴。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 本课题认为这种现象之所以能够出现与当地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和基层党委政府“以人为本”、重视民生、灵活应对有直接的关系,与浙江人走在前列、干在实处、敢于尝试的浙江精神有重要的关系。对于全国推进城镇化进程、实现“城乡一元化”管理,特别是推进中部崛起、西部大开发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 “非转农”新现象是在我国推进城镇化进程、实现城乡一元化管理,创新社会管理体制、缓解社会矛盾,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式日趋严峻等形式下出现的一种新情况、新现象。 “非转农”新现象的出现,改变了长期以来农转非的单向流动,畅通了非农户口与农业户口的双向流动,是户口管理的一种创新尝试,也是对城乡一元化管理的一种有效尝试。
作品摘要
- 从2006年5月开始,在浙江省台州椒江区、温岭市、丽水莲都区、义乌市、缙云县、永嘉县先后试点开展“非转农”户口办理工作,一大批大中专毕业生通过申请、经所在村委会与当地政府办公机构同意,将自己的户口迁回农村。这一新现象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这种新现象出现在我国城镇化进程不断推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日趋严峻的形势下,是否是真正的“逆城市化”现象?这种现象的背后是否有更复杂的...(查看更多)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 校第四届“挑战杯”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 特等奖 省2011年第十二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 一等奖
参考文献
- [1] 陆益龙.户籍制度——控制与社会差别[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2] 宋昌斌.编户齐民——户籍与赋役[M].长春:长春出版社,2004. [3] 万川.透视大中专毕业生“非转农”现象——关于台州市大中专毕业生“非转农”的调查[J]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年第1期 [4] 马克斯•韦伯.经济与社会(上下卷)[M].林荣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 ...(查看更多)
调查方式
- 走访;问卷;现场采访;个别交谈;书报刊物;统计报表;文件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 近年来,浙江省部分地区在信访、调研、座谈过程中遇到一大批农村籍大中专毕业生向民政部门提出申请将自己的户口迁回原籍的情况,部分地方政府积极回应他们的意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开展了“非转农”改革试点工作。把曾经引以为豪的城市居民户口转到乡村去,变更为农村户口成为了社会热点议题。符合条件的申请者主要是大中专应届毕业生。现今国内外有关“非转农”现象的研究成果还为数不多。由于“非转农”在中国...(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