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教材著作权保护反思与重构——从学生复印教材切入
小类:
法律
简介:
我国现在在立法和执法及配套制度上对大学校园中私人复印教科书严重的现象都没有较为有效的解决方法。本文从对“合理使用”的制度分析入手,对此现象做出法律上的评价;再分析该现象发生的原因;接着从“第三人责任”的角度分析该现象中法律关系的各主体,从建立版权代理机构的角度分析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然后从版权补偿金的角度找出一条较为公允的解决方法,最后着眼于未来分析几种较为前沿的解决途径。
详细介绍:
现在大学校园中私人复印教科书的现象较为严重,而我国无论在立法上还是在执法及配套制度上对此都没有较为有效的解决方法。本文先从对“合理使用”的制度分析入手,分析了美国《著作权法》107条规定的四标准:(1)该使用的目的与性质;(2)该版权作品的性质;(3)作品的质与量;(4)对潜在市场或价值所产生的影响。又分析了大陆法系代表国家德国对此现象在法律上的通常做法,从而得出了:私人复印教材属于受复制权和发行权规制的范畴。文章在运用比较法学相关知识对大学校园中私人复印教科书的现象作出基本的法律评价下,将文章的重点放在了中国学生私人复制教材的主要几种行为模式的思考上,从中提取并分析了具有法律意义的五种行为要素,得出了特定的行为模式是否属于“合理使用”的范围,是否需要责任承担的判断。从内部需求和外部监管两方面来看,文章接着分析了该现象发生的诸多原因。随后文章从“第三人责任”的角度分析该现象中法律关系的各主体。从对帮助责任和替代责任的构成要件和相关法理的分析中,文章作出了学校、学生、校内复印社(两种)等法律关系主体是否应该承担责任以及应该承担什么性质的责任的论断。文章本着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逻辑结构展开全文的。以上是“是什么-为什么”的论述。接下来的是怎么办的部分。文章从建立版权代理机构的角度分析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理顺了版权代理机构、著作权人、学生或老师之间的复杂的关系。最后从版权补偿金的角度找出一条较为公允的解决方法。其作为一个利益平衡模型,有利于抑制复印和盗版行为,合理定位复印行为,避免法律缺位,保障法律尊严和权威;通过将复制权转化成报酬请求权能而使权利人的利益得到切实保障,促进我国著作权法律制度的完善,最终起到促进社会发展之效。最后文章着眼于未来,分析几种较为前沿的解决途径。

作品图片

  • 教材著作权保护反思与重构——从学生复印教材切入
  • 教材著作权保护反思与重构——从学生复印教材切入
  • 教材著作权保护反思与重构——从学生复印教材切入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现今中国学生复印教材日益普遍的现象,折射出中国知识产权领域面对的窘境。本文欲从学生复印教材这一行为切入,以小见大,从著作权角度出发,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法律制度的比较研究,以及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的分析,证明学生复印教材构成对著作权人权利的侵犯,进而提出第三人责任、著作权集体管理制度、著作权补偿金制度等改进建议,以达到纠正学生复印教材行为,加强和普及大学生的知识产权知识,保护知识产权的目的。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本文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对现实生活中常见的大学生复印教材现象,进行了大量的社会调查,对实际调查结果进行了较深入的分析后,结合著作权法相关知识展开了写作。目前国内对校园这一特殊环境中的私人复制研究较少,本文希望通过对大学生复印教材行为的研究,来充实这方面的理论,探讨解决方法。本文以新鲜的视角,在生活中常见的事情中发掘法律问题,并运用著作权方面的知识分析,展现了法律专业学生的特色。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目前大学校园中复印教材的行为日益严重。原因是对知识产权,特别是著作权的尊重和保护观念不足。笔者希望通过本文纠正大学生轻视知识产权的观念。知识产权的保护不仅对中国未来的学术文化发展非常重要,也有利于国外优秀学术著作更好的流入我国。校园教材著作权的保护问题,实际上可以折射出整个中国的知识产权制度的法律困境。本研究以小见大,从小题入手来解决问题,希望给困境的解决带来启示。

作品摘要

现在大学校园中私人复印教科书的现象较为严重,而我国无论在立法上还是在执法及配套制度上对此类现象都没有较为有效的解决方法。 本文将从对“合理使用”的制度分析入手,划分出其大致的界限,对现存的私人复印教科书现象做出法律上的评价,再分析该现象发生的法律、社会以及经济等层面的原因,接着从“第三人责任”的角度分析该现象中法律关系的各主体,从著作权集体管理制度的创新——建立高校版权代理机构的角度分析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然后从版权补偿金的角度找出一条较为公允的解决方法,最后着眼于未来分析几种较为前沿的解决途径。 本文通过对此现象进行全面的分析,对著作权的保护问题上进行反思与重构,也试图给中国著作权保护制度的构建带来一定启发。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2010年12月获得第十二届“智慧星火(校级挑战杯)”哲学社会科学类(法律专业组)论文一等奖和优秀答辩奖。 2011年6月份获得第六届“挑战杯”首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哲学社科类一等奖

参考文献

1、吴汉东:《著作权合理使用制度研究》(修订版),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德]雷炳德著,张恩民译:《德国著作权法》,法律出版社 2004 年第 13 版 。 3、张今:《版权法中私人复制问题研究——从印刷机到互联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9 年版。 4、[美]威廉•M•兰德斯,理查德•A•波斯纳著,金海军译:《知识产权法的经济结构》,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 年版。 5、张今:《数字环境下的版权补偿金制度》,载《政法论坛》 第 2010 年第 1 期 。 6、谭忠东,饶继红:《知识产权保护的经济学分析》,载《知识产权》1999 年第 4 期。 7、徐涤宇、刘辉:《著作权集体管理基础问题研究》,载《科技与法律》2005 年第 2 期。以上只载部分来源,详见参考文献。

调查方式

问卷、统计报表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和刺激文化繁荣发展的需要,各国都先后出台了相关法律文件加强了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在理论界关于著作权的合理使用以及对复印、复制等现象的研究也从未停止过。 从当下的国内来看,关于复印、复制也有较多的研究。2009年张今出版了《版权法中私人复制问题研究---从印刷机到互联网》,其可以称得上对于复印多了一个全面的分析,其中对于当下的纸质复印也做了一定的分析,但由于所涉及的跨度较大,也就很难做到详尽。同时查阅我国的期刊数据库,关于著作权方面的也多集中于著作权的合理使用及限制方面。另一方面,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和云平台的不断完善,网络侵权也逐步成为学术领域研究的一个热门话题,因此当下更多的研究集中于网络私人复制及限制等相关问题。可以说在一定程度忽视了传统的纸质书籍的复制、发行、保护等相关问题。而笔者作为大学生正是抓住了这一传统纸质出版中存在的问题,结合自身所处的这个大学环境,从日益泛滥的教材复印入手进行分析,试图为教材著作权的保护寻找一条出路。 从国外看,我们查阅了美国、德国、加拿大等国的相关资料,在著作权保护方面,这三个国家都制定可比较严谨的法律和判例所形成的规则来加以保护;在关于合理使用发面,都建立了较为严格的审查标准,特别是对复制数量都作出了较为严格的限制。此外,德国还规定了补偿金制度,美国有版权代理协会等,这些都为著作权的保护提供了制度保障。一个好的制度构架离不开反复的实践,但更离开理论研究的支持。从以上所说的看,无疑在这些国家关于知识产权的研究是比较成熟的。对此,笔者也从中借鉴了部分,当然我们不是并非单纯的引用,而是结合我国现阶段的状况经过审慎的分析,将各个国家中制度中可以为我所用的制度、机制有机的结合起来,试着为大学教材著作权的保护寻找一条出路,同时也为我国的著作权保护提供一定的借鉴。 综上,笔者认为关于大学教材著作权保护的研究无论从国内还是国外来看,都是具有一定的新颖性与独特性的。同时笔者需要说明的是,由于自身能力、检索技术、语言等多方面的限制,在资料的收集和考证上还有所欠缺,疏漏不足之处在所难免,对此还望指正。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