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 项目名称:
- 无动力组合工艺对漓江风景区沿岸村镇生活污水处理效果的试验研究
- 来源:
- 第十二届“挑战杯”作品
- 小类:
- 能源化工
- 大类:
- 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
- 简介:
- 为了解决漓江风景区沿岸经济力量薄弱的村镇生活污水处理问题,改善这些村镇的环境卫生状况,提高村民生活水平,同时,也为了避免漓江的水环境质量与景观质量遭到生活污水的不良影响,很有必要处理漓江沿岸村镇的生活污水。本作品采用无动力“厌氧生物反应器+潜流复合型人工湿地”工艺模拟处理这些村镇的生活污水,其出水基本能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的一级B标准的排放要求。
- 详细介绍:
- 本研究针对漓江风景区沿岸分散型村镇的实际情况,在现有的污水处理技术中筛选出适合经济条件薄弱的分散型村镇生活污水处理的工艺并对其进行优化组合,集成无动力“厌氧生物反应器+潜流复合型人工湿地”组合工艺。连续运行7个月,试验分析表明,该装置处理后的生活污水SS、COD、氨氮、总氮、总磷的出水平均浓度分别为19mg/L、21mg/L、12mg/L、15.7mg/L、0.76mg/L,平均去除效率分别可达84%、80%、44%、32%、72%,其中COD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一级A标准的排放要求,SS、总氮和总磷达到了《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一级B标准的排放要求,运行初期氨氮的去除效果不佳,系统运行稳定后氨氮的去除有所提高。该工艺的基建和运行费用较低,处理效果好,运行维护简便,不需专业人员长期护理,不影响周边景观质量,适合处理远离城市、经济力量薄弱的村镇生活污水。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 1、撰写目的:寻求适合漓江风景区沿岸经济力量薄弱的村镇生活污水处理工艺,改善其环境卫生条件,维护漓江的水环境质量以及景观质量。 2、基本思路:通过分析漓江风景区沿岸村镇生活污水的水量和水质现状,并结合这些村镇的社会经济条件以及自然环境资源,选取适合其经济现状的污水处理工艺。通过试验装置研究,得到该工艺的最佳技术参数和运行管理技术经验。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 1、科学性:本研究针对漓江作为风景河流的特殊要求,根据风景区沿岸村镇的污水排放特点及其社会经济现状,确定适合经济力量薄弱村镇的生活污水处理技术。 2、先进性:本作品针对经济力量薄弱但景观要求较高的村镇的生活污水处理技术进行研究。 3、独特之处:本工艺为无动力,运行不需人员操作,植物可美化环境,运行费用低,并能利用农村丰富的土地资源建设污水处理设施。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 1、实际应用价值:本研究针对漓江风景区沿岸分散型村镇的实际情况,解决经济力量薄弱的村镇生活污水处理中资金缺乏的关键问题。 2、现实意义:本作品运行费用低,工艺简单,适用经济力量薄弱的村镇生活污水的处理,不仅能改善这些村镇的环境卫生、保护环境,也能维护漓江风景区的水环境质量和景观质量,保护漓江,确保沿江旅游村镇和漓江旅游业实现环境、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
学术论文摘要
- 本文通过分析漓江风景区沿岸村镇的经济现状以及生活污水排放现状,利用无动力“厌氧生物反应器+潜流复合型人工湿地”组合工艺对生活污水进行处理。试验装置连续运行7个月,监测数据表明,该装置处理后的生活污水SS、COD、氨氮、总氮、总磷的出水平均浓度分别为19mg/L、21mg/L、12mg/L、15.7mg/L、0.76mg/L,平均去除效率分别可达84%、80%、44%、32%、72%,其中COD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一级A标准的排放要求,SS、总氮和总磷达到了《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一级B标准的排放要求,氨氮的去除有待进一步提高。该工艺的基建和运行费用低,处理效果好,维护简便,不影响周边景观质量,适合处理远离城市、经济力量薄弱的村镇生活污水。
获奖情况
- 无
鉴定结果
- 无
参考文献
- [1]付融冰, 杨海真, 顾国维, 等.潜流人工湿地对农村生活污水氮去除的研究[J].水处理技术,2006,32(1):18-22. [2]徐芝芬, 李金城, 王芬, 等.漓江风景区沿岸小城镇生活污水处理技术分析[C].冯左海,陆有德主编.第三届华南青年地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南宁: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9:384-386. [3]夏汉平.人工湿地处理污水的机理与效率[J].生态学杂志,2002, 21(4):51-59. [4]李旭东,周琪,张荣社,等.三种人工湿地脱氮除磷效果比较研究[J].地学前缘,2005,4(12):73-76. [5]赵璇,王琳,陆继来,等.适合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技术[J].农业环境与发展,2007,(2):10-13. [6]王世和.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理论与技术[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2-3. [7]何成达,谈玲,葛丽英,等.波式潜流人工湿地处理生活污水的试验研究[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4,23(4):766-769. [8]朱克,李金城,朱华丽,等.潜流人工湿地冬季运行状况及脱氮除磷效果分林析[J].桂林工学院学报,2008,28(S):112-114. [9]王桂芳,王大义,章志元.人工湿地+生态塘处理农村生活污水工程实例[J].环境工程,2010,28(4):6-8. [10]朱华丽,李金城,朱克,等.波式潜流人工湿地处理生活污水的中试效果研究[J].桂林工学院学报,2008,28(S):76-78.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 目前,国内外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的技术有很多。国外研究的技术有澳大利亚“FILTER”(菲尔脱)污水处理系统、韩国的湿地污水处理系统、日本的净化槽污水处理系统、稳定塘、一体化集成装置处理技术、“LIVING MACHINE”生态处理系统等。国内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研究较多的技术有人工湿地技术、快速渗滤土地处理系统、慢速渗滤土地处理系统、地下渗滤处理系统、地埋式有动力(或无动力)厌氧处理技术、厌氧沼气池技术、好氧生物处理技术等。以上技术各有优点,但也有自身的不足和值得改进之处。在实际应用中可通过对这些技术的优化组合,达到技术上的互补。多种系统的联合使用将会成为今后污水处理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 广大农村地区,居民居住分散,难以建立完备的管网系统,经济力量薄弱,污水处理专业人员缺乏,这些因素导致传统的污水处理技术不适用于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小型分散式污水处理装置具有布局灵活、施工简单、管理方便、出水水质有保障等特点,可作为农村分散式污水处理的有效途径之一。人工湿地技术具有基建投资低、运行费用少、能耗低或无能耗、维护方便、对沿江景观影响小等优点,适合于漓江风景区沿岸景观要求较高但经济力量薄弱的村镇生活污水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