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大学生短期支教路往何方?——以千里草助学计划项目的实证研究为例
小类:
教育
简介:
通过短期支教实地调研,作者依据支教模型和调研结果,建立了短期支教绩效评价体系,剖析了短期支教存在的问题,并运用CORPS理论揭示出问题的症结;在此基础上,提出千里草助学计划短期支教新模式,并运用实证研究方法证明了新模式可以为大学生开展短期支教活动提供参考;最后,就短期支教提出对策建议,为短期支教指明出路。
详细介绍:
做一盏油灯,照亮几里去路;为一颗心灵,携来一片天地。立于世中,需担一肩之责;行走长路,应为一隅天地。立身立世,为人为学。为天下,携手行千里。为世事,并肩为己任。 — —《千里草序》 一、研究背景 新世纪以来,数以万计的大学生利用寒暑假时间到边疆,到基层,到偏僻山区的一所所中小学支教,给那里的留守儿童点燃梦想、播种理想,带去了大山外的新鲜空气。然而,当短期支教行动在各地如火如荼发展之时,有人问“这群塔尖上闪耀的麦芒在短短两周里,他们能给山区儿童带去什么?”,有人评论“大学生短期支教是一场乡村假期旅行运动”,有人说“很多孩子都是在‘被支教’”……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质疑声此起彼伏呢?这过程中到底哪些环节出了问题呢?大学生短期支教路往何方呢? 二、调研分析 本次调研选取同济大学情系陇原支教组、甘肃青树支教联盟及会宁学子协会在甘肃成县和会宁20个支教活动点的600余名师生、100名大学生志愿者为调研对象。 运用模糊综合评价理论构建短期支教评价体系,并依托CORPS模式建立短期支教服务模型,进而对20个支教点2010年暑期项目进行评估,最终提出 “五不”的传统支教弊端,即对象需求不明确、支教理念不清晰、有效供给不充分、实施管理不到位和支教内容不规范等。 三、创新特色 基于上述研究分析以及实践,我们探索出千里草助学计划项目,即在素质教育助推器的理念下,以回乡支教为主要方式,针对大学生志愿者开展“太阳币积分”培训,依托《微笑成才五部曲》教案,并在支教后期不断强化成效的大学生短期支教新模式。创新亮点:理念创新——素质教育和公益教育的助推器方式创新——回乡支教管理创新——“太阳币计划” 实施创新——受教学校教师计划内容创新——《微笑成才五部曲》 四、应用推广 由传统模式与新模式对比图所示,千里草助学计划短期支教项目具有很强的可行性,不仅大学生短期支教时可以使用,而且在学校日常教学时同样可以开展。 五、对策建议 提出大学生短期支教要以对象需求为导向,以支教团队为平台,以爱心组织为依托,以支教志愿者为基础,以服务内容为核心,构建立体化全方位的短期支教新模式,进而为大学生短期支教指明了出路。

作品图片

  • 大学生短期支教路往何方?——以千里草助学计划项目的实证研究为例
  • 大学生短期支教路往何方?——以千里草助学计划项目的实证研究为例
  • 大学生短期支教路往何方?——以千里草助学计划项目的实证研究为例
  • 大学生短期支教路往何方?——以千里草助学计划项目的实证研究为例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目的:建立短期支教服务模型,深入剖析各方的实际供求关系;构建短期支教质量评价模型;探索出短期支教新模式。 思路:从丰富的样本数据中提取必要的信息,反映目前大学生支教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运用CORPS理论、统计学等学科知识,分析存在问题的根本原因;以各方实际诉求为突破口,依据多学科理论提出并开发教材及教案,同时采取个案访谈及实验观察的实证研究方法验证其有效性;提出科学、合理的助学模式。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科学性:方法得当,理论充实,数据翔实。 先进性:将模糊理论、CORPS理论运用到调研分析中,且立足现实,符合以人为本理念;研究目的、方式和结果与我国发展农村素质教育的宏观政策相一致,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 独特之处:将素质教育与公益教育相结合,新模式易推广、易接受。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实际应用价值:为短期支教行动的绩效评价提供可量化方法;千里草助学计划项目模式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助力农村教师在学校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理念;为大学生志愿者开展短期支教服务提供新思路、新方向。 现实意义:对促进短期支教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借鉴和指导意义;对推进大学生志愿者服务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作品摘要

通过对大学生短期支教团队在西部山区20所学校项目的实地调研,作者基于短期支教模型和丰富的样本数据,依据多元线性回归和模糊综合评价理论,建立了短期支教绩效评价机制,深入剖析了短期支教存在的问题,并运用CORPS理论揭示出问题的症结在于“五不”,即对象需求不明确、支教理念不清晰、有效供给不充分、实施管理不到位和支教内容不规范等。由此,作者基于教育学、行为学及心理学等多学科知识,探索出了千里草助学计划短期支教创新模式,即素质教育和公益教育助推器的创新理念、公益资源的创新整合方式、“太阳币计划”的创新管理、回乡支教与受教学校教师计划的创新实施以及《微笑成才五部曲》的创新内容,并运用实证研究方法,证明了新模式可以为大学生开展短期支教活动提供参考。最后,作者提出大学生短期支教要以对象需求为导向,以支教团队为平台,以爱心组织为依托,以支教志愿者为基础,以服务内容为核心,构建立体化全方位的短期支教新模式,进而为大学生短期支教指明了出路。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作品中的相关成果在2009年《陇南日报》、成州网、中国甘肃网、甘肃基础教育网有所报道;在2010年新浪资讯有所报道;2011年《青年报》、《新民晚报》、凤凰网有所报道。 作品的调研基础《千里草助学计划甘肃陇南助学行》获得2010某校暑期社会实践优秀奖;《千里草助学计划2010寒假助学行》项目获得全国大学生公益行动优秀项目奖;《千里草助学育人机构》企划书获得 联想集团2010全国优秀公益项目入围奖、“昆山杯”全国大学生创业总决赛优胜奖;千里草助学计划模式获得 2011谷歌全国公益创业大赛一等奖。 作品提出的模式已得到实证研究点7所学校师生的认定(鉴定书附于作品报告部分)。

参考文献

主要参考政策: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 (2)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3)温家宝总理在同济大学百年校庆期间考察时的讲话。 主要参考文献: (1)大学生支教的问题与对策—以北京市打工子弟学校为例; (2)模糊综合评价法在研究生教育评价中的应用; (3)《中国教育统计年鉴》; (4)CORPS 模式下非营利组织绩效评价指标的构建。 调查报告: (1)《千里草助学计划项目成果集》。

调查方式

走访、问卷、现场采访、人员介绍、个别交谈、亲临实践、书报刊物、文件及集体组织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目前我国对于大学生支教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大学生下乡支教和师范生实习支教方面,研究的内容主要集中在大学生支教的意义、支教中存在的问题、支教问题对策以及支教保障这几个方面。而对于大学生短期支教模式的研究比较少,以公益组织为研究个案的相关论文尚未见发表。目前国内现有的研究成果总结如下: 1、主要研究大学生支教的意义和重要性 (l)实习支教推进了教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加强了师范生的教育实践,全面提高了师范生的综合素质,促进了教师培养模式的改革,从根本上逐步提高了教师的培养质量。 (2)大学生支教保证了受援方基础教育,特别是农村基础教育教师的数量和质量,有利于缓解农村师资紧缺的矛盾,改善了农村师资队伍结构,提高了农村教育的质量。 2、主要研究大学生支教的问题 (l)大学生支教的质量控制问题。一直以来,下乡支教被看作是大学生无私奉献的表现,在高尚的精神面前,大学生的实践能力、专业水平和知识储备都被忽视了。大学生自身能力的良荞不齐是一个客观事实,不是每个学生都具有开展支教的能力。 (2)大学生支教的管理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支教学生的管理问题,支教学生的食宿问题,部分学校男女比例不协调等等。 (3)大学生支教人员的需求和供给的结构问题。受援方所要求的专业及人数与学校所派遣的有些差距,因此出现了计划与基层用人不一致的情况。另外,大学生支教专业不对口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育质量的进一步提高和大学生水平的充分发挥。 3、主要研究大学生支教问题的对策和保障 (l)大学生支教的质量控制,必须认清实习生的三方面身份:高校在校生,受援学校的教师,西部支教的志愿者。基于高校生的身份,有必要加强教育教学经验的指导;基于教师的身份,有必要加强管理;基于志愿者的身份,有必要加强政策支持。 (2)加强与受援学校的沟通,做好前期的分配工作,支教要切实保证学生的专业、人数一致,确保男女比例协调,做到有的放矢,这样才能够让当地学校重视起大学生支教工作,支教学生也才能真正发挥作用。 (3)大学生支教还需要管理和制度保障。要制定各类管理办法,使支教管理规范化、制度化,还要成立专门的管理机构和人员,并对支教大学生实施考核,即受援校、教育主管部门、支教校的三方考核。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