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机制的探究及预警系统的构建
小类:
教育
简介:
基于对合肥市不同层次的12所高校调研数据的数理统计分析,深入探究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机制。并有效结合本项目的理论研究成果和计算机技术,构建大学生心理问题智能预警系统。预警系统实现了从源头上对心理问题的潜在危险因素进行预警,降低心理危机的发生率,推动和谐校园的建设。
详细介绍:
近年来,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有关大学生由于心理问题导致的自杀、犯罪等恶性事件的报道屡见不鲜。然而,通过对大量文献的研究发现,当前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还存在实证研究不足、研究深度不够、样本代表性不强、研究的应用价值不足等缺陷。基于对以往研究不足的认识,本项目课题定位于“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机制的探究及预警系统的构建”。旨在通过多角度、多因素综合分析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并运用结构方程模型的方法进一步探究心理健康影响机制。而后将心理测评理论、心理预警理论和ASP.NET、C#语言、SQL Server、JavaScript等计算机技术相结合,构建大学生心理问题智能预警系统,从而从源头上对心理问题的潜在危险因素进行预警,降低心理危机的发生率,推动和谐校园的建设。

作品图片

  • 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机制的探究及预警系统的构建
  • 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机制的探究及预警系统的构建
  • 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机制的探究及预警系统的构建
  • 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机制的探究及预警系统的构建
  • 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机制的探究及预警系统的构建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目的:在深入探究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机制的基础上,构建能够从源头上对心理问题进行预警的大学生心理问题智能预警系统。 基本思路:通过对调研数据进行相关分析、回归分析、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等数理统计分析,深入探究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机制。在此基础上,制定心理预警指标体系,将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与计算机技术结合,构建大学生心理问题智能预警系统并将其在高校中实施。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科学性:(一)研究方法科学。定量为主,定性为辅。(二)研究过程科学。整个研究程序科学规范。(三)研究结果科学。研究方法和过程的科学保证了结果与结论的可靠。 先进性:(一)研究视角先进。(二)研究工具先进。(三)研究领域先进。 独特之处:(一)研究全面系统。(二)系统重在预警。(三)预警重在时效。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有效补充了前人的理论研究,同时拓宽了心理学的应用领域。使人们能够更加清晰地认识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机制,对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问题的预防工作具有较强的指导作用。 (二)项目研究中的预警系统结合了心理学理论与计算机技术,提高了心理预警的灵敏度,同时降低了人工成本。 (三)预警系统应用于高校心理咨询中心,能够为心理咨询师的临床诊断提供初步依据,且实现了学生心理档案的建立与管理。

作品摘要

作品分为三大部分,层层递进。第一部分通过对合肥市12所不同层次高校大学生的问卷调查,以及对部分学生和心理咨询中心的访谈资料的整理,基于个人、家庭和社会三个维度,从多因素综合研究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使用SPSS软件进行卡方检验、相关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表明,自尊水平、心理控制源类型、生活事件刺激量和社会支持程度均显著地影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为了深入探讨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机制,本文第二部分使用AMOS软件进行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结果显示,生活事件既可以直接影响心理健康,也可以通过“生活事件—社会支持—自尊—心理健康”和“生活事件—社会支持—心理控制源—心理健康”这两条路径间接地影响心理健康。本文第三部分基于第二部分的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机制评估模型的理论成果,建立预警指标体系,进而与心理测评理论和计算机技术相结合,构建了大学生心理问题智能预警系统,并介绍了预警系统的主要架构、创新点和试运行结果。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一)2011年5月,在省级挑战杯学术科技竞赛中获得特等奖; (二)2011年4月,通过科技查新对本作品的创新点作出了鉴定; (三)2011年4月,中国科技大学的孔燕教授、安徽大学的陶亮教授和安徽师范大学的姚本先教授分别对本作品出具了书面鉴定; (四)2010年10月,本项目在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中获得立项,从而使得项目研究有了经费支持; (五)2010年7月,围绕项目研究的需要进行了暑期调研,所撰写的调研报告获得了2010年暑期优秀调查报告。

参考文献

【1】Justin Hunt, M.D., Daniel Eisenberg, Ph.D. Mental Health Problems and Help-Seeking Behavior Among College Students. Journal of Adolescent Health ,2010,46: 3-10 【2】Huijun Li, Wei Li,Qian Liu,Aiping Zhao, Frances Prevatt, Jingjiang Yang. Variables predicting the mental health status of Chinese college students. Asian Journal of Psychiatry,2008,1:37-41 【3】Kara Zivin, Daniel Eisenberg,Sarah E.Gollust,Ezra Golberstein. Persistence of mental health problems and needs in a college student population. Journal of Affective Disorders, 2009,117:180-185 【4】Bagher Ghobary Bonaba, Hakimiradb,Habibic. Relation between mental health and spirituality in Tehran University student. Procedia 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 ,2010,5:887-891 【5】赵虎,周逸如等.大学生心理防御机制的四年随访观察.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1,15(4):278-280 【6】马建青,王东莉.大学生心理健康普查和建档工作的理性思考.应用心理学,2009,15(1):78-83 【7】裴学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研究中暴露出的问题.学校心理卫生, 2005,19(8):534-535 【8】李祚山.大学生心理控制感对心理健康水平影响的研究.心理科学,2004,27(5):1100-1102

调查方式

走访、问卷、个别交谈、亲临实践、会议、书报刊物、统计报表、影视资料、文件、集体组织等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国内外研究现状: 预警系统是指通过对预警对象、预警范围、预警指标和预警信息进行分析和研究,及时发现和识别潜在的或现实的危险因素,上报有关部门,以便有关部门采取预防措施,避免危机发生的意外损害,把危机造成的灾害降到最低程度的一套预测、警报系统。该系统主要起到评估预警信息、发出危机警报、防患于未然的作用。目前有关心理问题预警系统的研究主要是依靠家庭、学校、社会组成的社会支持网络对心理问题进行人工预警,这种人工预警系统实施起来效率低,对心理问题预警的敏感度较低。智能预警系统把预警系统理论与心理测评理论结合起来,以计算机软件平台为载体,以求达到对心理问题灵敏、快速预警的目的。到目前为止,国内外还没有一套真正的专门针对心理问题进行预防的心理问题智能预警系统。现有的心理测评系统是心理测量理论与计算机技术结合的产物,但它目前只限于判断某人是否存在心理问题或者心理问题的严重程度,测评的目的更偏向于出现心理问题后的心理干预。 国外对于计算机在心理测评中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1946年美国工程师汉克斯首次使用电子计算机对斯特朗职业兴趣填空测验(SVIB)进行记分。从此,心理测量的研究步入一个崭新的领域。20世纪80年代以后,计算机化心理测验及其解释系统在欧美一些国家发展迅速,美国心理学会1988年的软件记录上记载了365种产品。90年代,计算机技术取代了老式的心理测量工具,成为心理学研究的主流,并为心理测量技术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景。就目前的文献来看,国外目前关于心理问题智能预警系统的研究比较少。 国内的心理测评系统起步较晚,然而随着近年来中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计算机在心理测量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如PsyKey心理测评系统、武汉大学心理测评系统等。目前国内还很缺乏对心理问题智能预警系统的研究。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