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 项目名称:
- 水质安全新卫士:一种用于水质毒性检测的多通道微生物传感器
- 来源:
- 第十二届“挑战杯”作品
- 小类:
- 能源化工
- 大类:
- 科技发明制作B类
- 简介:
- 突发性水质污染事件已经成为我国用水安全和水环境质量的一个潜在威胁。本作品针对当前我国面临严峻水环境污染危机的应急监测能力不足问题,研究开发一种灵敏、便携和经济的新型多通道微生物传感器,用于水体污染的常规急性毒性分析和应急性环境监测,为我国的水环境安全提供有力的技术保障。
- 详细介绍:
- 近年来,我国有毒污染物引起的水质安全与生态安全问题突出,化学品引起的环境污染事故频发,不仅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导致社会的不安定和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突发性水质污染事件已经成为我国用水安全和水环境质量的一个潜在威胁,为预防突发性水质污染事件的发生和对已发生的污染事件迅速处置,建立水质污染预警系统显得尤为必要和迫切。 本研究小组针对现有生物传感器毒性分析技术存在的不...(查看更多)
作品专业信息
设计、发明的目的和基本思路、创新点、技术关键和主要技术指标
- 发明目的:针对当前我国面临严峻水环境污染危机的应急监测能力不足的问题,自主研究开发一种灵敏、便携和经济的新型微生物传感器,用于水体污染的常规急性毒性分析和应急性环境监测。 基本思路:将筛选出的毒性敏感菌株固定在碳工作电极表面作为敏感材料,利用其氧化还原代谢反应产生电流的变化实现对待测物质毒性的定量测定:当毒性污染物存在时,微生物细胞呼吸作用因受到毒性抑制作用表现出电流...(查看更多)
科学性、先进性
- (1)在生物传感器的硬件和软件上:本作品采用低功耗CPU控制系统,在实现测试精度要求的同时,有效推进了生物传感器的小型化和低成本;低失调电流的放大电路设计提高了仪器的精度。人机界面友好的操作软件系统的开发,有利于该仪器的推广应用。 (2)在生物传感器的分析性能上:目前,国内外已研究开发的水质毒性分析用生物传感器,多是基于微生物的发光、细胞生长、呼吸和酶活性变化等生理指标为指征。但...(查看更多)
获奖情况及鉴定结果
- (1)被列入大学生物科委科技行动计划项目(2010年) (2)被列入大学生创新实践训练计划(SITP)项目(2010年)。 (3)上海市第十二届上海市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暨第十二届“挑战杯”上海市选拔赛决赛一等奖。
作品所处阶段
- 生产阶段
技术转让方式
- 独家许可
作品可展示的形式
- 实物、产品
使用说明,技术特点和优势,适应范围,推广前景的技术性说明,市场分析,经济效益预测
- 技术特点和优势:(1)毒性分析时间短(5-30min);(2)毒性分析灵敏度高,不受样品浊度和色度的影响;(3)仪器价格和分析费用低廉,操作简便;(4)测试所需样品少(约5mL),无需预处理;(5)可筛选固定不同的毒性敏感菌株,构建新型微生物传感器水质毒性分析系统,用于污染物的综合毒性分析。(6)操作软件菜单设计逻辑性强,数据以图表显示,且可实现自动报警提示,人机交互界面友...(查看更多)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 1. 水质毒性检测方法的研究现状:废水毒性的测定主要有化学方法和生物学方法,传统的化学分析方法虽然能定量分析废水中主要污染物的成分及含量,但不能直接和全面地反映毒性物质对环境的综合影响,使其在水体污染的风险评价中受到很大限制。 2. 水质毒性检测用生物传感器的研究现状:二十一世纪是生命科学和信息科学的世纪,以现代生命科学与信息科学为基础的生物传感器技术成为环境监测技术...(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