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科学处理农业种植和环境保护冲突中增加农民收入的新尝试--基于三峡库区消落带农民种植的调查
小类:
经济
简介:
本作品旨在从三峡库区消落带农业无序种植与库区水环境质量受到影响的背景出发,思考消落带农业耕种的生态环境管理新出路,探索无污染、低风险、促增收的消落带土地利用新模式,实现消落带开发与管理的有序化与合理化,解决三峡库区生态、民生、经济三大难题,达到科学处理农业种植与环境保护的冲突、有效增加库区农民收入的目标,为“后三峡”时期水库生态管理与环境治理提供重要依据和对策建议,也为其他地区提供借鉴。
详细介绍:
本作品利用社会调查、专题调研、野外采样分析等手段,从农业经济学、农村社会学、环境科学、土壤学、植物学等学科背景出发,一方面,深入了解当前三峡水库消落带农业耕种现状,评估消落带近岸农民耕种的主观意愿,从而客观辨识消落带农业耕种的社会根源;另一方面,通过对消落带农业耕种现状调查与消落带土壤氮、磷、有机质等营养物质的调查和实验研究,评估库区消落带农业无序种植对三峡库区水生态环境的影响。最后,结合主观意愿与农民生产生活的社会诉求以及库区水环境的生态保护,提出无污染、低风险、高效益、促发展的消落带土地利用新模式,实现消落带开发与管理的有序化与合理化,解决库区生态、民生、经济三大难题。分析表明,经济因素、严峻的人地矛盾、相关法律不健全、移民安置工作不到位、民众认识不足等因素导致了消落带被不断地开垦,传统的农业种植模式增加了土壤中有机质及氮磷等污染物的含量,对水体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本作品提出以饲料桑和牛鞭草为种植作物,建立无害化有机型的、经济效益高的消落带利用模式和相应的生态管理对策,同时构建相应的畜牧养殖产业链,调整库区农业产业结构,探索“沧海桑田”和“江边牧场”的消落带农业利用新模式,使丰富的消落带土地资源为库区近岸农民带来经济效应,增加农民收入。本作品已获得包括王浩、刘鸿亮、任阵海等3位院士在内的13位专家的认可和推荐。

作品图片

  • 科学处理农业种植和环境保护冲突中增加农民收入的新尝试--基于三峡库区消落带农民种植的调查
  • 科学处理农业种植和环境保护冲突中增加农民收入的新尝试--基于三峡库区消落带农民种植的调查
  • 科学处理农业种植和环境保护冲突中增加农民收入的新尝试--基于三峡库区消落带农民种植的调查
  • 科学处理农业种植和环境保护冲突中增加农民收入的新尝试--基于三峡库区消落带农民种植的调查
  • 科学处理农业种植和环境保护冲突中增加农民收入的新尝试--基于三峡库区消落带农民种植的调查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三峡库区消落带的过度和无序种植不仅影响到库区水环境质量,同时有碍库区的社会稳定。本作品通过社会调查,结合消落带农业耕种的社会环境要素,对消落带近岸农民耕种的主观意愿进行评估,客观辨识消落带农业耕种的社会根源;同时通过野外采样和实验研究,分析库区消落带农业过度和无序种植对水环境质量的影响。根据以上两方面的研究,提出针对消落带农业耕种的生态环境管理策略,为消落带可能的农业开发利用提供新模式、新方法。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1、本作品通过入户调查、专题访问、社会评价等研究手段客观认识消落带农业耕种的主观意愿,获取关于农民消落带种植的真实想法,为科学制定消落带生态环境管理对策提供社会学依据。2、本作品以社会学理论原理为基础,结合自然科学的实验分析方法,达到科学处理农业种植与环境保护的冲突、有效增加库区农民收入的目标。3、本作品采用理论分析和实践调研相结合的方法,提出的消落带土地利用模式和管理对策具有科学性和可行性。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1、从理论角度,丰富了关于消落带的相关研究资料,为相关研究提供理论借鉴。2、从社会角度,针对消落带农业种植的社会动因分析,提出政府、社会、农民三者关于消落带有序保护利用的政策建议。3、从实践角度,提出消落带农业种植的新模式,达到科学处理农业种植与环境保护的冲突、有效增加库区农民收入的目标。4、“沧海桑田”和“江边牧场”消落带利用模式有助于增加库区农民收入,实现库区环境、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作品摘要

三峡库区每年季节性的水位消涨,形成了总面积近350平方公里的消落带,被近岸农民开垦利用。然而,传统无序的、散户的农业种植一方面会影响库区生态环境,甚至可能会影响三峡水库的正常运行,另一方面也不能有效改善农民的底收入状况。为了科学处理农业种植和环境保护的冲突,探索增加农民收入的种植模式,本研究围绕农民在消落带种植的社会动因分析、消落带农业种植对水环境的影响评估以及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运用社会调查和实验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消落带农业种植的社会动因、对水环境的影响以及农民增收三方面完成了半定量分析。结果表明:经济因素、严峻的人地矛盾、民众认识不足等因素导致了消落带被不断地开垦;传统的农业种植增加了土壤中有机质及氮磷等污染物的含量,对水体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本研究提出以饲料桑和牛鞭草为种植作物,建立无害化有机型的、经济效益高的消落带利用模式,调整库区农业产业结构,探索“沧海桑田”和“江边牧场”的消落带农业利用新模式,使丰富的消落带土地资源为库区近岸农民带来经济效应。在此基础上,从经济、行政、法律等方面提出了消落带土地利用管理和保护的对策措施,也为其他地区采用这种新模式提供了参考。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参考文献

[1]徐泉斌,孙璐,王春晓,谭波.三峡库区消落带土地资源开发利用探讨[J].人民长江, 2009,40(13):57-59 [2]赵纯勇,杨华,苏维词.三峡重庆库区消落区生态环境基本持征与开发利用对策探讨[J].中国发展,2004,(04):19-23 [3]刁承泰,黄京鸿.三峡水库水位涨落带土地资源的初步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1999,8(I):75-80 [4]苏维词,杨华,赵纯勇,李晴.三峡库区(重庆段)涨落带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模式初探[J].自然资学报,2005.20(3):326-332 [5]段彪永.社会结构的分裂与整合--从迪尔凯姆到默顿而后赫希[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33-35. [6](日)富永健一.社会学原理[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2:166 [7]黄锡生.三峡库区水环境管理法律探讨[J].三峡环境与生态,2003,25(11):403-408 [8]石孝洪.三峡水库消落区土壤磷素释放与富营养化[J].土壤肥料, 2004, ( 1) : 40- 44 [9]王海锋,曾波,李娅,乔普,叶小齐,罗芳丽.长期完全水淹对四种三峡库区岸生植物存活及恢复生长的影响[J].植物生态学报,2008, 32 (5) :977-984 [10]贺秀斌,谢宗强,南宏伟, 鲍玉海.三峡库区消落带植被修复与蚕桑生态经济发展模式[J].科技导报2007 ,25(23): 59-63

调查方式

走访 问卷 现场采访 个别交谈 亲临实践 图片、照片 书报刊物 文件 自发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三峡库区消落带土地利用研究就已经引起了众多学者和专家的重视(刁承泰、黄京鸿等,1994,1999),此后又有专家学者陆续做了相关研究和贡献。采用风险分析方法从水库蓄水位与土地可利用率等指标的计算分析出发,对水库消落带土地利用优化问题进行了探讨(刘斌等,2000);对三峡库区消落带部分土地进行了土地整理利用的研究(涂建军等,2002),从三峡库区重庆段消落带的土地资源特征出发,将消落带划分为不同类型,针对性地提出开发利用模式(苏维词、张虹等,2005);提出在荒山堤坝种植扁穗牛鞭草、岸杂一号狗牙根和竹草,防止水土流失和防淤积 (李科云等,2007)。目前已有专家学者研究了消落带上覆水有出现富营养化和微囊藻毒素污染的可能性,并提出消落带水体富营养化及其危害防治对策(刘信安,柳志祥等);提出利用香根草与工程综合技术来治理消落带的水土流失、富营养污染、重金属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和垃圾渗漏液污染等生态环境问题的实施方案(傅瓦利等,2007);在生态系统健康概念的基础上,筛选并建立了消落带宏观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袁辉等,2006),利用该评价体系,对三峡库区消落带健康状况的影响进行了预测评价(许川,舒为群等,2007)。关于消落带生态环境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消落带生态环境问题的防治、消落带生态系统健康评估及消落带生态修复等方面。关于消落带农业种植的研究大多集中于土地利用模式的理论化与对环境影响的研究。而从社会学的角度,对消落带农业种植的社会动因分析以及针对不同种植模式的环境影响评价,并通过实地研究得出新的种植模式的研究却不多见。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