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 项目名称:
- 农村顶岗实习教师情感体验个案研究
- 来源:
- 第十二届“挑战杯”作品
- 小类:
- 教育
- 简介:
- 本作品的研究问题是:农村顶岗实习教师的情感体验是怎样的?问题属于现实中的“真问题”,偏向解释性,所以我们选用了质的研究取向,并采用个案研究的策略进行探究。我们选取了在同一所农村学校参加支教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主要采用访谈、观察和收集个人实习日记等方式,建构了较为厚实的现场文本。通过对上述文本进行了编码、分析,建构了农村顶岗实习教师情感谱系的基本框架。
- 详细介绍:
- 农村顶岗实习教师情感体验个案探究 一、研究问题农村顶岗实习教师在实习学校的情感体验是怎样的? 二、研究设计 1、研究目的探寻顶岗实习教师的情感遭遇,建构教师情感生活的基本框架,为准教师的情感培养和教育实习的改进提供参考。 2、研究方法访谈法、观察法、文件分析法 三、研究发现:顶岗实习教师情感谱系关键词实习教师与指导老师之间:敬畏、痛苦、感恩实习教师与学生之间:亲近、疑惑、欣赏、明星感、表率、威严实习教师与学校之间:自由、受照顾、丢人实习教师与队友之间:淡薄与喜欢、尴尬与欣慰实习教师与自我之间:矛盾与清晰、失落,成就感实习教师与校外环境之间:归属感、同情与无奈、喜欢、适应 四、建议:重视教师情感劳动,培养积极情绪 1.引领教师建立积极情绪 2.提高教师的情绪自我控制意识 3.学校应关注支教实习生的情感需求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 一、研究目的 1、为后来者提供经验借鉴 ; 2、为相关教师教育机构提供培训建议 ; 3、为参加过支教实习的同学提供一个视角去反思过去的经历与经验,从经历经验中找到最好的学习点 。 二、基本思路 本研究采用个案研究的策略。以不同年份到同一所农村学校参加支教的学生为对象,他们既是研究者也是支教参与者。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 一是研究方法较为独特,主要采用合作叙事的研究方法; 二是研究主题属于前沿问题。过去我们对教师的关注更多的倾向于教师的“专业素养”,未能清楚地确认教育/教学的性质。现在,人们开始意识到情感之于教师职业的重要意义,但研究较为贫乏或者缺乏深入。 三是本研究关注的群体较为独特,我们的研究对象是农村顶岗实习老师。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 参加顶岗实习的支教老师正处在教师角色转型与定位的关键时期,支教的过程极有可能影响到其职业的选择。我们的研究以他们的经历为出发点,探究他们在支教中的情感故事,找到问题的根源,一是为后来者提供经验借鉴;二是为相关教师教育机构提供培训建议;三是为曾经参加过支教实习的同学提供一个视角去反思过去的经历与经验,从经历经验中找到最好的学习点,为美好生活准备得更多一些。
作品摘要
- 情感问题是当前社会学研究的热点问题和前沿问题。情感问题是人的根本问题,一切问题的产生都与情感密切相关。 随着国内外教育形势的深刻变化和社会的发展,师范生的实习支教活动越来越受到关注。本研究选取了某所高校的三位顶岗实习支教生为研究对象,针对他们在顶岗实习支教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利用质的研究方法中的叙事探究的方式、个案研究的策略,以置身现场、经历故事、重述故事等形式展开研究;采用观察法、访谈法、文本分析法等形式收集了厚实的现场文本。我们对上述文本进行了多次的粗读与细读,并进行意义编码,扎根于现场资料,建构了关于农村顶岗实习教师情感的基本解释框架。 本研究以时间顺序为主线,与三位顶岗实习的支教者一起进行了一场情感之旅。研究者在阅读和分析文本的过程中,“漏出”了支教者与指导老师、学生、学校、支教团队、自我、校外环境六个方面的情感体验。针对以上六个方面的情感体验,研究者根据研究对象提供的故事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为准教师的情感培养和教育实习的改进提供参考,并通过对这一群体喜怒哀乐的理解,揭示教育参考生活的情感性,建构教师情感生活的基本框架。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 无
参考文献
- 1、【加拿大】D•克兰迪宁 F•迈克尔•康纳利著;陈向明审校,张园译; (2008.5). 叙事探究——质的研究中的经验和故事.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Giddens, A. 著,赵旭东等 译(2003).社会学(第四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3、Strongman, K.T.著、游恒山 译(1993).情绪心理学.台北:五南图书。 4、[美]乔纳森•特纳, 简•斯戴兹 著.孙俊才 文军 译.情感社会学.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7。 5、尹弘飚.课程实施中的教师情绪:中国大陆高中课程改革个案研究.香港中文大学2006年哲学博士论文。 6、王思斌.多元嵌套结构下的情理行动.学海. 2009(1)。 7、刘衍玲.中小学教师情绪工作的探索性研究.2007年西南大学博士论文。 8、蒙培元.漫谈情感哲学.(上).新视野.2001(1)。 9、孙俊才,卢家楣.教育国外教师情绪研究的视角转换与启示.外国教育研究. 2007(7):19-23。 10、邴正.论文化研究的三大渊源与三条路径.2010(4)。
调查方式
- 参加“红土地”支教实习,现场参与,收集支教日记、支教随笔,进行访谈。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 1、国内相关研究 在研究者所查阅的相关资料中发现,情绪在教育领域有着重大的影响,主要包括对课堂教学的影响,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对课堂管理的影响。 除此之外,关于教师如何调控自身情绪的资料也不少,谈论教师情绪的重要性的文献也有一些,所述内容皆与课堂教学、学生的学习效果、班级管理、教师自身等相关,在此不再重复。 2、国外相关研究 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教师情绪在教学和教育变革研究中受到了较为普遍而持续的关注(Hargreaves, 1994, 1998a, b, c; Nias,1996)。借鉴Zembylas(2003a)的分析,可以把过去二十余年来涉及教师情绪的研究分为以下两个阶段:(1)第一阶段研究(大约从1980 年代到1990 年代早期)这一阶段的研究致力于使人们意识到情绪在教学和课程变革中的作用。在这一阶段,研究者基本上没有使用“情绪”一词,而是把研究集中于对教师压力与倦怠(stress and burnout)、关注阶段的分析。可以说,正是这些研究引起了人们对教师情绪的注意,把情绪带入教育研究的主流之中。(2)第二阶段研究(1990 年代中期以来的二十年) 在第二阶段中,“情绪”作为教育研究的一个专门问题被正式提了出来。扎莫拉斯对情绪的政治属性给予了阐释,认为情绪是镶嵌于文化、意识形态以及权力关系之中,而不仅仅是个人特征或社会建构的结果。情绪不是无条件地被建构的,而是被控制、塑造、受到某种特定方式的制约,以及为了某种特定目的或挑战。这一阶段的主题是政治、权力、社会关系与教师情绪的联系,最为明显的特征就是把教师情绪置于学校文化、管理、权力关系、人际交互作用之中,而不再单纯从教师自身素质的角度对教师情绪进行研究。 从所收集的文献中,我们发现几个问题:一是所有文献基本都以教师情绪为研究主体,关注教师情感的研究微乎其微;二是绝大部分文献都处于“应然”研究阶段,即教师应该具备什么样的情绪,要怎样才能具备某些情绪等,而关于教师真实的情感经历的“实然”研究几乎是一片空白,有些描述教师情感的文章只是单纯的叙述,没有上升到理论研究阶段。三是众研究关注的对象都是在职教师,而像支教老师、代课老师等群体的情感体验研究几乎没有关注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