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节能减排约束下长三角与珠三角城市群竞争力研究——基于全要素生产率的视角
小类:
经济
简介:
本项目将“全要素生产率——节能减排约束的刚性——区域经济绩效差异”三者统一起来分析,通过对技术效率、经济增长方式与技术进步、环境敏感性全要素生产率、生产前沿移动等情况分析,对长珠三角37市在节能减排约束下的竞争力进行研究,完善区域经济绩效评价方式。最后,通过影响TFP增长的因素分析,并根据长三角与珠三角城市群各自的发展模式,着力探讨从哪些方面入手,来寻找一条可持续发展道路。
详细介绍:
珠三角与长三角作为中国最具经济活力的两大城市群,在区域经济整体发展中地位显著。而《珠江三角洲地区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和《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2009—2015)》,均对产业升级、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等问题进行了关注。经济学往往使用“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来评价地区经济绩效,但由于其忽视投入约束,导致许多地方走上“高投入、高产出”的畸形发展道路。之后经济学家提出以生产率来衡量地区经济绩效,但传统全要素生产率的缺陷是仅考虑劳动、资本等投入约束,而忽略了资源、环境的约束(即节能减排的刚性约束)。这是由资源、环境的非市场性(缺乏价格信息)引致的,且存在政策误导隐患。本项目创造性地将“全要素生产率——节能减排约束的刚性——区域经济绩效差异”三者统一起来分析,旨在通过对技术效率、经济增长方式与技术进步、环境敏感性全要素生产率、生产前沿移动等情况分析,对长珠三角37市在节能减排约束下的竞争力进行研究,完善区域经济绩效评价方式。最后,通过影响TFP增长的因素分析,并根据长三角与珠三角城市群各自的发展模式,着力探讨从哪些方面入手,来寻找一条“以较低环境资源损耗得到较高产出”的可持续发展道路。研究表明,忽略环境管制将低估技术效率的真实水平;经济增长方式越趋向于集约型,其技术效率进步越快;环境管制并不会导致生产率增长的放缓,而技术进步是TFP增长的源泉;样本城市中有6个城市在技术进步中实现了至少一次的生产可能性边界移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二产产值比重、年末FDI实际使用额、科学教育费用支出和滞后一期的技术无效率水平等因素对环境管制下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均有较显著影响。

作品图片

  • 节能减排约束下长三角与珠三角城市群竞争力研究——基于全要素生产率的视角
  • 节能减排约束下长三角与珠三角城市群竞争力研究——基于全要素生产率的视角
  • 节能减排约束下长三角与珠三角城市群竞争力研究——基于全要素生产率的视角
  • 节能减排约束下长三角与珠三角城市群竞争力研究——基于全要素生产率的视角
  • 节能减排约束下长三角与珠三角城市群竞争力研究——基于全要素生产率的视角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传统全要素生产率忽略了资源、环境约束,这是非市场性(缺乏价格信息)引致的,并存在政策误导隐患。《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和《珠江三角洲地区发展规划纲要》,均对产业升级、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节能减排等问题进行关注。本项目旨在通过对技术效率、经济增长方式与技术进步、环境敏感性全要素生产率、生产前沿移动等情况分析,对长珠三角37市在节能减排约束下的竞争力进行研究,完善区域经济绩效评价方式。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1、方法创新:从全要素生产率的视角,将分析置于节能减排框架中。并通过统计分析法、数据包络分析法(DEA)和经济计量等方法。 2、框架创新:创造性地将“全要素生产率——节能减排约束的刚性——区域经济绩效差异”三者统一起来分析,更全面地研究节能减排约束下的城市竞争力发展状况。 3、对象创新:先前国内外针对全要素生产率进行的研究,多集中于以国家、省域及工业为研究单位。而本项目将研究焦点集中于城市群。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1、完善区域经济绩效评价方式。以往模式忽视节能减排的刚性约束,从而异化评价结果。本项目通过实证检验,论证了将环境因素纳入分析框架的技术构造方式的科学性,从而支撑改进后的区域经济绩效评价方式。 2、建议在节能减排约束下实现TFP增长。通过影响因素分析,我们建议两大城市群应针对各自优势及特点,从人均收入增长、三大产业发展、合理发挥FDI“溢出效应”等方面来实现TFP增长。具有一定政策指导意义。

作品摘要

本文运用Malmquist——Luenberger生产率指数方法,测度了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37市1998——2007年的技术效率、TFP增长及其拆分,并对经济增长方式与技术效率之间的关系、生产前沿移动等情况进行了分析,最后还对环境管制下影响TFP增长的因素进行了回归分析。研究表明,忽略环境管制将低估技术效率的真实水平;经济增长方式越趋向于集约型,其技术效率进步越快;环境管制并不会导致生产率增长的放缓,而技术进步是TFP增长的源泉;样本城市中有6个城市在技术进步中实现了至少一次的生产可能性边界移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二产产值比重、年末FDI实际使用额、科学教育费用支出和滞后一期的技术无效率水平等因素对环境管制下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均有较显著影响。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某大学第四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 第十一届“挑战杯”某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

参考文献

[1]胡鞍钢、 郑京海、高宇宁、张宁、许海萍,《考虑环境要素的中国省级技术效率排名》,《经济学》2008年第03期。 [2]胡鞍钢,《中国改革时期省际生产率增长变化实证分析(1979—2001年)》,《经济学》2005年第2期。 [3]金相郁,《中国城市全要素生产率研究:1990—2003》,《上海经济研究》2006年第7期。 [4]涂正革,《环境、资源与工业增长的协调性》,《经济研究》2008年第2期。 [5]王兵、吴延瑞、颜鹏飞,《环境管制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APEC的实证研究》,《经济研究》2008年第05期。 [6]颜鹏飞、王兵,《技术效率、技术进步与生产长:基于DEA的实证分析》,《经济研究》,2004年第12期。 [7]郑京海、刘小玄、Arne Bigsten,《1980—1994年期间中国国有企业的效率、技术进步和最佳实践》,《经济学》2002年第3期。 [8]Caves,D.W.,Christensen,L.R.,&Diewert,W.E.,1982b,“Multilateral Comparisons of Output, Input and Productivity Using Superlative Index Numbers”, Economic Journal, 92, pp.73-86. [9] Domazlicky, B, Weber, W., 2004,“ Doe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Lead to Slower Productivity Growth in the Chemical Industry?”, Environmental and Resource Economics, 28, pp. 301-324. [10]Fare,R.,Grosskopf,S.,Norris,M.,&Zhang,Z.,1994a,“Productivity Growth, Technical Progress, and Efficiency Change in IndustrializedCountries”,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84, pp.66-83.

调查方式

搜集及处理各类统计年鉴(电子版、纸质版),统计公报,统计局年度数据等。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目前国内外对中国全要素生产率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 1、具体部门。研究主要集中于工业(如Huang,1997;李小平、朱钟棣,2005;涂正革,2007。)和农业部门(如,Yao和Liu,1998;米建伟、章奇、梁勤,2005;陈卫平,2006。)。 2、利用中国加总时间序列,研究全要素生产率随时间的波动和变化。(如,Chow和Lin 2002; 张军和施少华,2003;郭庆旺、贾俊雪,2005)。 3、运用面板数据对中国各省份的全要素生产率绩效进行实证,从而对区域经济全要素生产率的差异做出解释(如,Wu,2003;颜鹏飞、王兵,2004;岳书敬、刘朝明,2005;王志刚、龚六堂、陈玉宇,2006;彭国华,2007。)。但是,以上研究的主要问题就是没有考虑环境和资源的约束。因此,在当前“节能减排”成为刚性约束的情况下,运用上述研究的一些结论对现实进行指导,容易导致偏差。西方经济学较早认识到这个问题。Pittman (1983)在对威斯康星州造纸厂的效率进行测度时,第一个尝试在生产率测度中引入了环境约束。后来一些学者发展了这种方法,并将其广泛运用。Chung et al. (1997)测度了瑞典纸浆厂1986—1990年的生产率。Fare et al. (2001a)利用微观面板数据,核算了1974—1986年美国州际制造业部门包含市场性产出和污染排放的生产率。Jeon and Sickles (2004)分析了在对CO2不同处理情况下1980—1990年OECD17个国家和1980—1995年亚洲11个国家的生产率增长。近几年,国内学者也认识到这个问题。香港浸会大学的 Li和Cheng(2004) 研究了中国46个城市工业部门包含环境因素的生产效率。王兵和吴延瑞(2007)测度了APEC17个国家1980—2004年包含CO2排放的全要素生产率。涂正革(2008)根据我国30个省市地区要素资源投入、工业产出和污染排放数据,衡量环境与工业增长的协调性,并对环境技术效率的差异进行了回归分析。综上,目前国内环境敏感性全要素生产率研究多集中于工业部门,在区域经济研究中多以国家、省域为研究对象,而本项目着力以长三角和珠三角两大城市群为例进行典型分析,研究区域经济绩效评价方式和节能减排约束下TFP增长方式。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