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的调查报告和对策建议
小类:
社会
简介:
本作品首先根据统计调研数据和深度访谈,分析当前新生代农民工的性别结构、婚姻结构、学历结构、收入结构和产业分布结构情况,然后分析和探讨了其与老一代农民工不同的代际转型特征,对他们在融入城市过程中的社交网络、消费观和消费结构等状况进行深入研究,之后对产生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的困境和症结进行解读,进而提出了促进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的五点对策建议。
详细介绍:
新生代农民工是指1980年以后出生的、进入城镇务工的农业户口人员。在城乡二元社会结构体制尚未彻底打破的今天,新生代农民工与老一代农民工面临着共同的社会问题并没有根本改变,城市高昂的生活成本、与户籍制度绑定的福利制度、冷漠的社会歧视等一道道有形无形的门槛不断粉碎着他们的城市梦。本作品首先根据统计调研数据和深度访谈,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分析当前新生代农民工的性别结构、婚姻结构、学历结构、收入结构和产业分布结构情况,然后研究新生代农民工与传统农民工不同的代际转型特征:发展定位转型、择业特征转型、流动趋势转型和生活方式转型,对他们在融入城市过程中的社会资本网络、消费观、消费结构等状况进行深入分析;其次通过统计模型分析影响其融入城市倾向的主要因素,揭示其融入城市的障碍和深层次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针对性强的对策建议,以帮助提升新生代农民工城市生活幸福指数,促使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推动中国城市化进程和促进城乡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解决现实问题:本作品提出为了促进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必须从社会和政策层面入手,变革和剥离附加在户籍制度上的种种城乡差别待遇,建立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的长效机制。政府和社会应努力实施以下五大对策建议:1.建立新生代农民工职业生涯规划培训体系,推进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化;2.推进城乡户籍制度改革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3.建立新生代农民工有序融入城市的机制,推进其合理有序融入;4.建立城乡医疗费用异地报销机制 解决新生代农民工现实难题;5. 完善社会认同机制,促进新生代农民工社会心理平衡。

作品图片

  • 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的调查报告和对策建议
  • 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的调查报告和对策建议
  • 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的调查报告和对策建议
  • 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的调查报告和对策建议
  • 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的调查报告和对策建议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本作品力图揭示新生代农民工城市就业和生活状况,努力把握其与老一代农民工不同的转型特征,研究其融入城市倾向的影响因素,真实掌握其权益保障的基本状况,揭示其融入城市的障碍和深层次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针对性强的对策建议,为提升新生代农民工城市生活幸福指数,促使新生代农民工进一步融入城市提供一定的参考。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科学性:本作品应用经济社会理论、实际调研和数理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研究;先进性:对新生代农民工这一群体的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本作品深入调查新生代农民工城市择业、生活、消费状况,对其城市融入的症结进行深入解读;独特之处:通过交叉列联表和卡方检验对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的微观因素进行统计模型分析;通过大量访谈案例,深刻反映其融入城市的美好憧憬与现实困惑。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本研究通过实地调研、问卷发放和深度访谈,掌握第一手资料,为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提供一定的科学决策依据,课题所提出的推动城市化、促进职业化、推进市民化、化解社会心理失衡等推动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的对策,具有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

作品摘要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是中国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发展进程中不可逆转的必然趋势。新生代农民工对未来中国经济稳定增长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中国新型城镇化的积极响应者,是拉动内需的最有潜力的群体,是中国发展最活跃的生产力群体和产业大军。本作品首先根据统计调研数据和深度访谈,分析当前新生代农民工的性别结构、婚姻结构、学历结构、收入结构和产业分布结构情况,然后分析和探讨了其与老一代农民工不同的代际转型特征:发展定位转型、择业特征转型、流动趋势转型和生活方式转型。并对他们在融入城市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障碍,如城市持续低工资收入和居高不下的生活成本、“低技能——低收入水平”循环等障碍,深入分析导致这一状况的现实原因。并且,本作品对产生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的困境进行解读,指出以户籍制度为依托的城市就业、社会保障、义务教育等“福利屏蔽”政策,使农民工群体受到差别性对待和集体性排斥。最后,本作品提出为了促进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从政策层面变革和剥离附着在户籍制度上的种种差别待遇,有助于建立他们融入城市的对策建议。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作品获第十二届挑战杯省级赛区一等奖

参考文献

[1] Turner,J. C Hogg, M.A Oakes, P.J.Reicher, S.D.& Weth-erell M.S. Rediscovering the Social Group:A Self-Categorization Theory.Oxford: Basil Black-well 1987. [2] LEWIS W A. Economic Development with Unlimited Supply of Labour[J].Journal of The Manchester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Social Studies,1954,(20):139-192. [3] HARRIS, John, Michael Tadaro. Migration, Unemployment and Development: A. Two-Sector Analysis[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70,(60):126-142. [4] 中国统计局农村社会经济调查司:2009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R].2010.3 [5] 中共中央2010年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R].2010.1.31. [6] 赵阳、孙秀林.暂迁流动与回乡创业的政策效应,农业经济问题[J],2001.09:25-28 [7] 王春光.农村流动人口的“半城市化”问题研究,社会学研究[J],2006.05:107-122 [8] 刘传江.徐建玲.第二代农民工及其市民化研究,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J],2007.01:P6-10 [9] 王艳华.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社会学分析.中国青年研究.2007:(05):38-41 [10] 周小刚、陈东有:中国一元化户籍制度改革的社会政策协同联动机制研究,人口与经济[J],2010.04:1-4

调查方式

1.纸质问卷发放 2.实地走访 3.个案深度访谈 4.网络问卷发放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关于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及其面临的问题,社会各界给予了充分的关注,学术界更是进行了大量理论和实证方面的研究。1.西方学者基于劳动力从低生产力部门转移到高生产力部门促进经济增长的认识,大多从农民市民化的角度进行人口流动研究,通过对人口流动规律的研究以加速人口流动的趋势,从而制定人口登记民事管理制度模式。内容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 农民向城市迁移动力机制的研究; 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视角下农民市民化的研究; 社会冲突视角下农民融入城市研究;农民向市民转化的选择模式。 2.由于中国农村劳动力大规模转移的起步时间明显滞后于工业化,农民工不能通过官方正式渠道穿越“户籍墙”进城,逐渐“沉淀”为“城市边缘人口”,所以国内的研究主要从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的代际特征、心理特征、社会资本角度与制度障碍特征出发,指出他们是最有城市融入意愿和亟需城市融入的群体,在角色认同、印象管理、闲暇时间、消费方式等方面有着极强的城市性;城市的排斥使得他们日益边缘化,边缘化又加深了城市对他们的排斥;他们的社会资本仅局限于血缘、亲缘和地缘关系,极大降低了他们对城市的适应和认同;而政府应创新户籍管理制度、就业制度、社会保障制度、住房保障制度、教育体制,全方位接纳农民工,让他们的子女进城入学也享有市民待遇。 3.从城市融入接纳角度研究农民工问题,特别是研究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融入问题,是今后的研究发展趋势。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