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代工企业中的新生代农民工组织认同问题研究--基于对XX市XX企业的实地调查
小类:
社会
简介:
本文主要从XX市XX企业的新生代农民工对组织认同状况的实证调查入手,通过问卷资料和个案访谈,分析农民工的组织认同现状,在此基础上得出了制约其认同状况的三大因素及解决路径,希望通过此次调查为企事业单位在制定政策及农民工维权时提供一些参考,从而避免类似于XX企业跳楼事件的再度发生。
详细介绍:
组织认同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理论问题,新生代农民工作为新生主体,在转型中的中国社会有其特殊的地位;由于历史和现实因素的制约,新生代农民工问题关乎新形势下中国社会的稳步转型与和谐发展。 代工企业作为吸纳农民工能力最强的经济体,研究和强化农民工对其组织的认同情感和归属需要,关注中国代工企业的发展境遇和新一代农民工的生存现状,对于缓解日益激化的劳资矛盾、维持转型中国的社会稳定具有重大的意义。 2010年党中央一号文件提及“新生代农民工”这一概念,同时,2010年XX企业14连环跳楼事件也引起了社会大众对新生代农民工组织认同问题的广泛关注。面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出现并且日益尖锐的劳资矛盾问题,如何妥善安置新生代农民工这一群体已经成为转型期中国的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 我们团队成员在XX企业十二连跳事件发生后,于2010年7月——8月以普通员工的身份深入正处风口浪尖的XX企业(XX市园区),秘密展开了长达两个月的实地研究,与普通员工同吃同住同工作,通过观察、询问、调查、访谈和自身经历,亲眼目睹了代工企业的管理模式及发展状况,亲身体验了代工企业中新生代农民工的现实生存状况,全面掌握了调查所需的宝贵的第一手资料,为后期研究基层农民工对代工企业的组织认同状况分析做了最有利的基础数据支撑。 通过这次调查我们发现代工企业下的新生代农民工对组织的认同度非常低,究其原因则是历史与现实诸多方面的矛盾与局限。具体表现在社会环境、农民工自身特点及代工企业特点这三大因素上,对此,我们针对政府、企业、农民工提出了三条解决路径,以期为政府及企业在制定政策及农民工维权是提供参考。 农民工对组织的认同不仅关乎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也关乎到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的融合状况及心理健康问题,更关乎目前正处于重要转型时期的中国社会的稳定与发展。中国社会城乡差距越来越大、劳资矛盾日益凸显,农民及农民工作为改革中的最大利益受损者,已经被置于社会的最底层,如果企业继续以压榨农民工的方式获得发展,势必激起农民工强大的怨愤,研究这一主体,对于解决日益尖锐的劳资矛盾和维护社会稳定意义重大。

作品图片

  • 代工企业中的新生代农民工组织认同问题研究--基于对XX市XX企业的实地调查
  • 代工企业中的新生代农民工组织认同问题研究--基于对XX市XX企业的实地调查
  • 代工企业中的新生代农民工组织认同问题研究--基于对XX市XX企业的实地调查
  • 代工企业中的新生代农民工组织认同问题研究--基于对XX市XX企业的实地调查
  • 代工企业中的新生代农民工组织认同问题研究--基于对XX市XX企业的实地调查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面对日益尖锐的劳资矛盾问题,2010年党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新生代农民工”这一概念。现阶段,如何安置好新生代农民工这一群体已经成为转型中国的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本文主要从XX市XX企业的新生代农民工对组织认同状况的实证调查入手,通过对问卷资料和个案访谈的分析,讨论农民工的组织认同现状,得出了制约其认同状况的三大因素及解决路径,希望通过此次调查为企事业单位在制定政策及农民工维权时提供一些参考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作品最大特色在于深入实地进行为期两个月的实地调查,并且结合后期的追踪调查,以问卷调查和个案访谈的方式进行分析研究。 作品科学的研究方法与创新理念:(1)选题创新:研究对象紧跟中央政策;目标定位结合热点;关注社会现实思路创新:以小切口反映大的社会现实;跨学科、多角度,直击研究空白;(3)方法创新:实地调查、后期追踪、问卷与个案访谈相结合;SPSS精准分析;针对性强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现实意义:农民工对组织的认同不仅关乎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也关乎到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的融合状况及心理健康问题。作为改革中的最大利益受损者,如果企业继续以压榨农民工的方式获得发展,势必激起其怨愤,进而危及到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应用价值:作为全球500强的XX企业,仍旧发生了十四连跳这种悲剧。研究XX企业中的新生代农民工的组织认同现状对于国家政策的制定及企事业单位的建设和农民工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作品摘要

改革开放30年来,农民工已经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2010年党中央的一号文件又提出“新生代”这一概念。但目前企业普遍不能满足新生代农民工的生存需要和其他物质与精神需要,并没有给他们强烈的家的归属感,从而使新生代农民工对组织的认同度普遍偏低。本文以代工企业中的新生代农民工为研究对象,以XX市XX企业为例,主要针对XX企业中新生代农民工对组织认同的状况进行实证调查研究,通过对问卷资料和个案访谈的分析,探索农民工的组织认同现状,在此基础上的得出了制约其认同状况的社会环境、农民工自身特点及代工企业特点三大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三条解决路径:(一)政府以新生代农民工问题为重点,加快城镇化水平,将解决农民工问题纳入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之中;(二)新生代农民工自身转变观念,实现自我发展;(三)企业要树立以员工为重的理念,转变企业管理模式,实行人性化管理。希望通过此次调查为企事业单位在制定政策时提供参考,从而有效避免类似于XX企业跳楼事件的悲剧再现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山西大学第十五届“创新挑战杯”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

参考文献

1.国家统计局,2009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2010-03-19。 2.广东省总工会,新生代农民工群体特点与权益保护,内部调研报告。 3.吴漾,论新生代农民工的特点,《东岳论丛》2009年第8期。 4.刘传江、程建林,《第二代农民工市民化:现状分析与进程测度》,《人口研究》2008年第5期。 5.韩长赋,关于“90后”农民工。人民网,2010年2月1日。 6.社会学研究方法(第三版).风笑天著.出版地: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调查方式

问卷;走访;现场采访;个别交谈;亲临实践;自发组织;统计报表;图片、照片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国外研究水平: 对组织认同的定义存在着诸多分歧,这主要是由于过去研究观点与角度的分歧造成的。在Patchen(1970)的研究中,将组织认同定义为相似性、成员身份、以及忠诚;Cheney(1983)则认为,组织或团体认同是个人将自己与社会场景中的元素加以整合的过程。 Reilly (1986)认为,组织认同是雇员体验到的对组织的一种心理依附; Male与Ashforth(1989)认为,组织认同是以组织成员的身份定义自我的一种状态,或是一种归属于群体的知觉。Steel(1997)指出,个体认同某一实体是将其作为自我定义的一部分,以达到提升自我评价的目的,只有当成员将自我定义至少部分与组织表征相连时,成员才能对组织产生认同感。西方的组织认同研究为这些问题提供了理论解释以及解决的思路。首先,企业中模糊认同、中立认同与不认同的存在是根本原因。研究表明,员工对企业的不认同会导致个人与组织的冲突感以及高离职率,而模糊认同企业的员工不愿超出规定的工作绩效,具有中立认同的员工对企业更采取“事不关己”的态度。 国内研究水平: 上世纪50年代以来,国内组织认同问题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开始进入快速成长阶段,但理论研究尚未成熟,在以下几方面有待突破:1.概念的清晰界定是科学研究的前提,尽管很多学者为清晰界定组织认同概念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但尚未达成共识。2.测量方法有待进一步科学化。目前,组织认同的测量较多采用单一性、非量化的调查问卷,对此能否反映较为全面、科学、客观的问题信息,学术界尚有争议。3.对关系到组织认同定性结果的多维度探索上,有待于进一步发现、研究。4.主要集中于对组织认同前因的探索,涉及的因素过多,普遍性过强,这对组织认同的有效管理缺乏实际的指导意义。 目前国内学者对农民工的身份认同研究较多,但对其组织认同问题并没有具体明确的研究。其中,河南财经学院统计系、云南大学社会学系的李保东、王彦斌的《个体价值追求对组织认同影响模型》应用开发的量表调查得到的数据,构建了个体价值追求对组织认同心理的影响结构方程,实现了一定的理论突破。他们运用结构方程建模(SEM)进行检验,得到了个体价值追求因素对组织认同影响模型,拟合结果比较满意,指标效度和潜变量的建构信度较高,分析了个体价值追求诸因素对组织认同的影响,获得了定量分析结论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