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环鄱阳湖地区典型古戏台调查报告
小类:
社会
简介:
本项目通过对环鄱阳湖地区典型古戏台的调查研究,分析古戏台的发展历程,阐明该地区典型古戏台的种类、分布及相关建筑文化,揭示古戏台的价值。同时,通过对该地区古戏台发展困境的思考,提出保护与开发的对策,使该地区的古戏台走出日益衰弱的困境。这也将为有关部门制定相关的修复和保护政策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详细介绍:
本项目旨在通过对环鄱阳湖地区典型古戏台的调查研究,揭示古戏台的发展历程,阐明古戏台的种类,展现古戏台的存在价值,以此来呼唤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视。更重要的是,我们在寻找人们逝去的记忆,在寻找古戏台中鲜活的人文精神。 根据古戏台在××省的分布特点,以具有区域代表性,历史悠久,保存完整为标准,我们选取了环鄱阳湖地区内的南昌、九江、景德镇、上饶四市中典型的古戏台进行了实地调查,如乐平市镇桥镇浒崦戏台、景德镇瑶里村程氏宗祠戏台、永修县吉安会馆戏台等,并对其外观造型、平面布局、建筑特色、内部装饰以及相关文化做了具体的分析。 整个调查过程分为现场测绘、问卷调查、访谈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又分为拍照、测量、手绘三个过程,根据现场测绘,我们取得以下成果:戏台的平面、立面、剖面图,以及拍摄的大量戏台内部重要结构的照片;第二阶段为问卷调查,从现场发放、数据整理再到结论统计,每一个环节都紧密相连;第三阶段为访谈,通过与当地村民、工匠的交流,使我们对建筑技艺有了更深的了解,如木工使用的五尺、一尺鲁班尺,雕工对戏台内部装饰的一个雕刻过程等。 但由于自然的风化、人们观念的落后、修善资金的短缺、宣传力度的不足以及民间技艺的流失等,古戏台日渐衰落,其现状令人堪忧。 因此,针对古戏台所面临的困境,我们提出了以下建议:首先,我们提倡对戏台的原真性保护,就是在戏台原址的基础上进行修复;其次,完善古戏台的保护机制,通过相应的法律法规,将保护工作落实到每一个地区;第三,加强宣传力度,提高人们的保护意识,增强本土人民的凝聚力;第四,加强政府与群众的联系,实行省、市、县三级联动;最后,整顿好古戏台的周边环境,在开发利用的同时,不破坏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 在这一系列保护措施下,实现招商引资,如建设古戏台一条街等,以此促进旅游业的发展,为该地区创造更多的经济价值。同时,古戏台中也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艺术教育价值等,有待我们进一步的挖掘;其精湛的建造技艺、博大的人文精神,也值得我们不懈地追寻、探索。

作品图片

  • 环鄱阳湖地区典型古戏台调查报告
  • 环鄱阳湖地区典型古戏台调查报告
  • 环鄱阳湖地区典型古戏台调查报告
  • 环鄱阳湖地区典型古戏台调查报告
  • 环鄱阳湖地区典型古戏台调查报告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目的: 1、保护环鄱阳湖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2、保护地区古戏台建筑文化特色; 3、古为今用; 4、提出对古戏台的保护措施及建议。 基本思路: 选择研究对象--明确调查方法--确定调查内容--提出现状问题--探索保护措施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科学性:国内对××省古戏台的研究还处于探索阶段。该调查报告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丰富××省古戏台的研究内容,使得对××古戏台的研究更加全面和科学。 先进性:1、宣扬古戏台的文化内涵,使得古戏台文化得以传承和发展;2、将古戏台纳入到旅游景点范畴,为××旅游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先进性与前瞻性。 独特之处:1、调查区域的独特性;2、调查方法的多样性;3、对古戏台的整体性研究;4、原真性保护。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实际应用价值: 1、充实环鄱阳湖地区典型古戏台研究内容; 2、挖掘和宣扬××古戏台独特的文化内涵; 3、将古戏台纳入商业、旅游的范畴,对古戏台进行适度开发; 4、保护古戏台本身及古戏台的相关文化。 现实意义: 1、促进环鄱阳湖地区的建设和旅游业的发展; 2、弘扬赣文化; 3、充实赣剧艺术研究内容; 4、传播古戏台民俗文化; 5、促进新农村建设。

作品摘要

本文试图通过对环鄱阳湖地区典型古戏台的调查与研究,揭示环鄱阳湖地区典型古戏台各方面的特色,展现典型古戏台的风貌及与之相对应的民俗活动,凸显古戏台的价值,且依据非物质文化遗产理论,对环鄱阳湖地区古戏台目前的衰败进行反思,使之引起社会的共鸣。 本文主要采用文献资料与实践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环鄱阳湖地区内典型古戏台状况作一次总览并论述。 第一,本文明确了研究对象为环鄱阳湖地区内的典型古戏台,提出其研究目的、研究意义和研究方法,总结调查成果。第二,论述了“环鄱阳湖地区古戏台的兴起和发展”,分析了环鄱阳湖地区典型古戏台的历史及发展趋势。第三,明确了环鄱阳湖地区典型古戏台的分布,对环鄱阳湖地区典型古戏台按区域划分,分析环鄱阳湖地区典型古戏台的类型。通过实地调查、测绘及走访,分析并总结环鄱阳湖地区内典型古戏台的结构和相关文化。第四,总结环鄱阳湖地区典型古戏台的调查结论,结论包括环鄱阳湖典型古戏台的现状分析和鄱阳湖典型古戏台的价值体现。第五,分析戏曲文化、民俗文化和新农村建设对环鄱阳湖地区典型古戏台的影响。第六,提出对环鄱阳湖地区典型古戏台的保护措施建议,为政府提供一些可行性对策。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1、2011年,第十二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省竞赛 二等奖 2、2011年,第十二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校级竞赛 一等奖

参考文献

[1] 高琦华.《中国戏台》[M].浙江人民出版社, 1996. [2] 秦佑国、王炳麟.《建筑声环境》[M].清华大 学出版社,1999. [3] 罗德胤. 《中国古戏台建筑》[M]. 东南大学 出版社,2009. [4] 乔忠延.《山西古戏台》[M].辽宁人民出版 社,2004. [5] 政协乐平市委员会编.《中国乐平古戏台》 [M],江西人民出版社,2008. [6] 中国戏曲志编辑委员会江西卷编辑委员会.《中 国戏曲志•江西卷》[M] ,中国ISBN中心, 1998. [7]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中国古代建筑技术史》[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5. [8] 陈琪、张小平、章望南著.《花天弥天妙歌舞: 徽州古戏台》[M].辽宁人民出版社,2002. [9]王亚菲、朱黎明.笙歌满庭芳:江西古戏台旅游 [M].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09.

调查方式

1、走访 2、问卷 3、现场采访 4、个别交谈 5、亲临实践 6、会议 7、图片照片 8、书报刊物 9、统计报表 10、集体组织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地域,虽被称为“中国古戏台博物馆”,但其中更多关注的是乐平古戏台,遗憾的是至今仍未有一部系统的介绍环鄱阳湖地区古戏台的代表性的论著,对它的研究也仅限于简单的介绍。这种介绍至迟在1985年才开始,摄影家李春在那年的《××画报》上发表了乐平古戏台的图文报道。后来,不断有报刊杂志,电视,网络等对之进行报道。如2000年第一期的《中外文化交流》杂志上就有丘斌,张苇写的《乐平古戏台》专文,2007年8月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中的“中华五千年”有“××乐平古戏台”专述,特别是中央电视台对乐平古戏台所作的多次专题节目,如2005年元月2日晚10点左右在中央电视台10套科教频道《科技之光》栏目中向海内外就播出了“乐平古戏台”的节目,更是使环鄱阳湖地区古戏台声名雀起。政协地域市委员会出版了《中国乐平古戏台》画册。它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了环鄱阳湖地区古戏台的建筑,展示了环鄱阳湖地区古戏台的艺术魅力,解读了环鄱阳湖地区古戏台的文化特征及地域民众的戏俗风情,简洁明了但内涵不足,也没有涉及对它的保护和开发。 ××古戏台进行研究的作品,目前以××师范大学2004级肖爱民的硕士论文《临川古戏台研究》较为系统。该文主要是对临川地区的古戏台作一资料性的搜集,整理工作,但未涉及对它们的开发保护。不过其先综述后分述的方式给本调查组以极大的启示和帮助。《中国戏曲志•××卷》中的“演出场所”部分,首先对××境内演出场所变迁作简单概述,后结合××境内约九十座古戏台部分也只作了资料性的搜集工作,从戏台建筑构造、年代、戏台题壁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但未作过多论述。××师大吴炳黄自2007-2009年对通过乐平古戏台的研究,揭示乐平古戏台数量多且各具特色之因,展现古戏台的具体面貌及与之相对应的民俗活动,凸显古戏台的价值,且依据非物质文化遗产理论,对乐平古戏台目前的衰落进行反思,提出应对之策。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可惜的是对古戏台没有进行测绘分析。对乐平古戏台研究用功最勤的当属乐平市博物馆的余庆民,自2002至今,对乐平戏台做了大量的调查,对其中典型的戏台做了平面测绘,并分析了当地历史文化及民俗,但建造戏台的工匠技艺则没有介绍,这不能不说是个遗憾。此外,××省社科院的王亚菲、朱黎明从旅游的角度对整个××古戏台从旅游方面进行简述,对本调查组进行环鄱阳湖地区的古戏台调研奠定了基础。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