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根的凝望与守候--乡土认同对免费师范生职业乡土定向感的影响与教育对策
小类:
教育
简介:
本作品通过对4所部属免费师范生培养高校的387名免费师范生进行乡土认同和职业乡土定向感的问卷调查,分析发现了免费师范生乡土认同的构成因素、乡土认同和职业乡土定向感实际总体水平、部分人口学因素对乡土认同和职业乡土定向感的影响情况、乡土认同以及人口学因素对职业乡土定向感的作用路径和影响结果。针对分析结论提出了如免费师范生招生应适度考虑考生的乡土认同状况等具有针对性和可行性的5点教育建议。
详细介绍:
本作品通过对4所部属免费师范生培养高校的387名免费师范生进行乡土认同和职业乡土定向感的问卷调查,分析发现: 1.乡土认同包括家乡生活环境、家乡文化生活、家乡人、家乡行为、家乡经济的认同以及家乡疏离感六个因素; 2.免费师范生整体而言对乡土偏向认同,而对家乡行为和家乡经济的认同偏低,诸如年级、专业等因素会对乡土认同产生影响; 3.免费师范生的职业乡土定向感总体是不确定的,他们对服务家乡和在家乡实现自身价值持接近愿意的态度,而在家乡的从教意愿和农村支教意愿勉强,扎根家乡的态度是模糊的,在把回家乡工作当做最终的目的上持不太愿意的态度。 4.来自西部地区学生的职业乡土定向感高于来自中部地区学生,来自南方的学生高于来自北方的学生;东西部学生的从教意愿高于中部学生;大一学生的价值定向明显高于大二、大三、大四学生;大四学生的农村支教意愿明显低于其他年级。 5.乡土认同会对免费师范生的职业乡土定向感产生影响,具体表现在家乡生活环境认同、家乡文化生活认同、家乡疏离感对职业乡土定向感起直接作用,年级通过家乡文化生活认同、家乡疏离感对职业乡土定向感起间接作用。 对此提出以下建议: 1.免费师范生招生应适度考虑考生的乡土认同状况。 2.免费师范生招录院校应有意识培育免费师范生的乡土认同。 3.中小学应加强对学生乡土知识和乡土情感方面的教育。 4.免费师范生应自觉增强服务家乡和建设农村的使命感。 5.免费师范生应时刻注意保持并加强自己的乡土认同。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目的是揭示免费师范生乡土认同构成因素、乡土认同和职业乡土定向感实际总体水平及乡土认同和人口学因素对职业乡土定向感的影响,为免费师范生的招生、培养等提供建议和参考。基本思路为先编制乡土认同问卷和职业乡土定向感测查指标,然后进行大面积调查,分析问卷的信、效度及乡土认同构成因素,接着分析他们乡土认同和职业乡土定向感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以及乡土认同、人口学因素对职业乡土定向感的影响,最后提出系列教育对策。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科学性在于乡土认同问卷是在借鉴卓世宏等的相关研究并仔细考量、反复试做修订编制而成,有较高的信效度和结构效度。问卷发放涉及4所高校4个年级的387名免费师范生,范围广泛,有代表性。并运用spss17.0软件科学分析。先进性和独特之处在于结合国家政策从职业定向延伸出职业乡土定向感,将其分解成从教意愿等6个因子,且探究了它与乡土认同的相关性和乡土认同、人口学因素对它的影响路径。最终提出教育建议。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乡土认同是人们建设家乡的重要精神动力,免费师范生在政策规定下多数会回乡工作,这是一种职业的乡土定向。本作品对免费师范生的乡土认同和职业乡土定向感进行了研究分析,为国家这一政策的完善和促进其顺利实施、为让免费师范生更好的回乡工作、服务家乡、建设家乡提供了相关有意义的建议,也为免费师范生招生培养和中小学乡土教育以及免费师范生的自我教育提供了现实指导和借鉴参考。

作品摘要

本研究通过对4所部属师范大学的387名免费师范生进行乡土认同和职业乡土定向感的问卷调查,意图探索免费师范生的乡土认同及对其职业乡土定向感的影响。分析发现:1)乡土认同包括家乡生活环境、家乡文化生活、家乡人、家乡行为、家乡经济的认同以及家乡疏离感六个因素;2)免费师范生对乡土总体而言偏向认同,而对家乡行为和家乡经济的认同偏低,诸如年级、专业等因素会对乡土认同产生影响;3)免费师范生的职业乡土定向感总体是不确定的,他们对服务家乡和在家乡实现自身价值持接近愿意的态度,而在家乡的从教意愿和农村支教意愿勉强,扎根家乡的态度是模糊的,在把回家乡工作当做最终的目的上持不太愿意的态度。4)职业乡土定向感在籍贯1(东、中、西部)和籍贯2(南、北方)上表现出显著性差异,职业乡土定向感中的从教意愿在籍贯1上表现出显著性差异,价值定向、农村支教在年级上表现出显著性差异;5)乡土认同会对免费师范生的职业乡土定向感产生影响,具体表现为家乡生活环境认同、家乡文化生活认同、家乡疏离感对职业乡土定向感起直接作用,年级通过家乡文化生活认同、家乡疏离感对职业乡土定向感起间接作用。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在xxx大学xxx学院学生学术竞赛上获得一等奖。 为确保作品的创新性,该作品正在查新,由于提交时间紧迫,查新报告只附于纸质作品中。

参考文献

1、陈雅琪.客家聚落学童的乡土知识与认同之研究-以苗栗县公馆国小六年级为例[C].国立台北师范学院社会科教育学系94级地理组专题研究论文,2004. 2、沈文萍.浅析影响大学生职业选择的客体因素[J].宿州学院学报, 2009,(6):122-124. 3、汪涌豪.中国文化中的乡土意识与情怀[J].文汇报,2010: 4-18. 4、卓世宏.国民中学一年级学生的乡土知觉与乡土认同——以台东县为例[D].硕士论文,台东师范学院教育研究所,1998. 5、李素梅.乡土教材文化功能的运行与个体适应[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9,(2):25-2.

调查方式

问卷调查。xxx大学内的主要通过发放纸质问卷,其余三所高校的就通过电子版的问卷进行发放。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关于乡土认同,我国台湾有较为丰富和成熟的研究,且多集中在对于中小学生乡土知觉、乡土知识与乡土认同相关性的探究上。卓世宏(1998)对台东县国中一年级学生所做的乡土知觉与乡土认同的研究中发现,学生的乡土知觉会影响乡土认同。秦有为(2001)对学童乡土知识与乡土认同的研究结果发现,学童“整体乡土知识”的得分愈高者,其“整体乡土认同”也愈高。在我国大陆,乡土认同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乡土文学上。叶奕翔(2008)从“文化眷恋中的乡愁”、“批判中的乡土认同”、“政治化的乡土认同”这三个方面勾勒出了我国20世纪小说家关于乡土中国的各个侧面。关于我国乡土认同的现状,台湾研究者陈雅琪(2004)等研究表明,台湾国小学生的乡土认同颇高,趋于积极正向。陈慧萍(2007)研究显示台南市社会领域的教师乡土认同趋于正向。而在我国大陆,吴新慧(2009)经过对杭州市2所小学的农民工子女进行问卷调查,得出了他们对于城市的认同高于对于农村家乡的认同这一结论,表现出现今流动儿童对家乡情感变淡,认同度降低这一社会现状。陆阳(2010)对某一地区的农民工进行调查发现他们的家乡归属感在降低,乡土认同也在下降。我国大陆对于乡土认同的研究本就不多,除去大部分乡土文学上的研究,少量的社会学层面的研究主要是针对流动性较大的群体,而像免费师范生这样的在乡时间长而流动性不大的群体的研究可谓微乎其微。 我国关于定向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定向生培养的问题与对策的提出上。许乃越(2009)提到定向学生生源质量不高等问题。对此他提出了把好招生入口环节、建立系统培养机制等措施。还有学者提出定向生相关学科水平低和职业技能不足的现象,如盛荣杰(1999)提出来自乡以下的定向生英语水平过低。而定向生较为普遍和重要的问题主要是他们选择定向后却不安于定向,不安于被指定的工作、不安于工作的地点。如赵宏梅(1997)提到定向生职业定向水平低下。为此,他提出了要开展教育、教学实践活动 ,巩固师范生的职业定向。但研究者们对于影响定向生职业定向感不高的原因分析较少,对于与职业定向有关的其他因素关注不够。而对于免费师范生职业定向的研究也不多见,仅发现路正社(2010)分析过免费师范生就业定向化与对策,但他并未探讨定向乡土的问题,几乎也就还无人探究免费师范生职业乡土定向感以及乡土认同对它的影响。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