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 项目名称:
- 深圳市双向转诊制度调查报告--以梅林一村等几个社康中心为例
- 来源:
- 第十二届“挑战杯”作品
- 小类:
- 社会
- 简介:
- 在十二五规划大纲提出加快推行分级诊疗、双向转诊制度的背景下,本文着眼于“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通过调查问卷和访谈内容,了解深圳市双向转诊制度的运行现状,并发现制约其发展的因素和深圳市实行该制度的成功之处,最终从需方引导、供方控制、政府作为三方面提出建议和意见,对全国社区医疗服务机构的发展、基层服务能力和水平的增强,医疗服务体系向“正三角”的转变,“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缓解具有重要意义。
- 详细介绍:
- 在十二五规划大纲提出加快推行分级诊疗、双向转诊制度的背景下,本文通过调查问卷和访谈内容,了解到深圳市双向转诊制度的实施现状,即(1)大多数居民不了解“双向转诊制度”(2)大多数居民去社康中心的次数较少(3)转诊人数较少(4)上转容易下转难。同时通过数据、图表、以及访谈内容分析总结出(1)社康中心收费不够合理(2)社康中心未能充分发挥“六位一体”功能(3)社康中心医疗设备不齐全(4)转诊存在标准不一,“对接”不畅等制约双向转诊制度发展的因素。此外也还归纳出深圳市实施该制度的成功之处(1)建立了较高水平的医疗服务与考核体系(2)建立了覆盖面广、惠及性强的医药保障体系(3)建立了社康中心与居民的长期联系。最后通过需方引导、供方控制、以及政府作为三个方面提出建议和意见,力求能为社区医疗服务体系的发展以及“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解决出一份力。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 在十二五规划大纲中,国家重点提出要加快推行分级诊疗、双向转诊制度,主要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本作品以深圳市作为调查对象对双向转诊制度运行现状展开调查,发现其运行过程中的制约因素,归纳总结出深圳市的先进经验,并结合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激励理论等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旨在为全国社区医疗服务机构的发展提供参考意见,增强基层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 首先,作品选题有非常强的现实意义,符合我国国情,关注民生。其次,选取的调查对象具有典型性、科学性和代表性。深圳市在2006年被卫生部确定为全国唯一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综合研究基地,宝安区在全国率先试行“社区首诊制”和“双向转诊制”。最后,作品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从多方主体全面调查双向转诊制度,结合医疗服务需求行为理论、激励理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等对双向转诊运行管理进行了理论分析。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我国现行的医疗服务体系呈畸形的“倒三角”,即越到大医院越综合,越到基层越专科,没有形成规范的就医流程和转诊制度。而在“十二五”规划大纲中,国家也重点提出要加快推行分级诊疗、双向转诊制度。本作品对双向转诊制度进行了全面的调查和分析,提出针对性的建议,对全国社区医疗服务机构的发展,增强基层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促使医疗服务体系变为“正三角”,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作品摘要
- 1、通过调查报告和访谈内容,了解深圳市双向转诊制度的实施现状:(1)大多数居民不了解“双向转诊制度”(2)大多数居民去社康中心的次数较少(3)转诊人数较少且上转容易下转难 2、根据调查数据,分析和阐述深圳市双向转诊制度在运行中所存在的问题:(1)社康中心收费不够合理(2)社康中心未能充分发挥“六位一体”功能(3)社康中心医疗设备不齐全(4)转诊过程存在标准不一,“对接”不畅,转诊后仍需重新检查等问题 3、根据调查走访总结归纳出深圳市实施双向转诊制度的成功之处:(1)建立了较高水平的医疗服务与考核体系(2)建立了覆盖面广、惠及性强的医药保障体系(3)建立了社康中心与居民长期稳定的联系 4、针对调查报告中所得出的现状、制约因素以及深圳市的成功之处,提出以下建议:(1)加强需方引导(2)增强供方控制(3)加大政府作为 以期为缓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尽自己的一份力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 无
参考文献
- [1]杨燕绥,罗桂连.政府主导下的医疗卫生服务治理结构和运行机制[ J].中国卫生政策研究,2009年2月第2卷第2期 [2]杨燕绥,岳公正,杨丹.医疗服务治理结构和运行机制——走进社会化管理型医疗[M].北京: 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2009. [3]仇雨临,刘娟.政府掌舵, 基层医疗把关[ J].医保导刊,管理探索 [4]仇雨临,周雯.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是完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必然选择[ J].医保导刊,医保研究 [5]张明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医院双向转诊运行的管理模式研究[D]. 华中科技大学 [6]梁娟芳.双向转诊的知晓度、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
调查方式
- 问卷调查:设置两类问卷,随机抽取居民以及医护人员调查;个案研究:对五个不同社康中心进行个案研究;实地走访:走访深圳市各大社康中心,医院,小区;定性访谈:从社康中心、医院、市民三个方面进行深入访谈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 国内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医院双向转诊现状在1997 年的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出台了关于加强和改进社区卫生服务的第一个纲领性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发[1997]3号),明确要求积极发展社区卫生服务。2006 年6 月,卫生部下发的《关于公立医院支援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意见》(卫医发〔2006〕244号),要求各地探索并建立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定点协作关系和有效的双向转诊。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医院进行双向转诊,一方面能够提高社区卫生服务的整体技术和服务水平,另一方面患者能够以低廉的价格享受到高水平的卫生服务。要实现这一目标,医院应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上转患者提供更加便利的条件,并适当放弃部分既得利益,将适合在社区进行治疗和康复的病人下转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国务院城市社区卫生服务领导小组首先选择29 个城市(区)进行社区卫生服务改革试点,各地根据各自的经济条件、卫生资源配置特点和医疗机构的服务水平,在建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医院双向转诊制度方面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探索,积累了不同程度的经验,在某种程度上缓解了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提高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医务人员的水平,增强了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信任感,从而促进病人的合理分流,降低医疗费用。国外研究现状以英国、美国、德国为例社区卫生服务起源于英国。英国特色的社区卫生服务模式,始于国家健康服务(national healthservice,NHS)体系的建立。Nicholas Timmins对以英国为代表的国家经营管理模式做了比较深刻的研究。英国的全民医疗保健服务制度以政府财政拨款为基础,税收是最主要的筹资来源,卫生行政部门将财政经费分配给医院及个体医生等医疗保健服务的提供者。美国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以私营模式为主体社区卫生服务供方主体主要是家庭医生,家庭医生通常以个体形式开展服务。居民就医时先找家庭医生,家庭医生确认需要转诊的由家庭医生转诊到上级卫生服务机构。德国是国家计划管理、私人提供服务模式的典型代表。这种模式的主要特点是医疗卫生保障的人群覆盖率很高,家庭医生与社会健康保险部门签订合同,提供社区卫生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