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 项目名称:
- 农村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中的政府角色研究--基于“农民、企业、政府间‘三农’伙伴关系安排”的机制
- 来源:
- 第十二届“挑战杯”作品
- 小类:
- 经济
- 简介:
- 在国家实行各种少数民族政策、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并力求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的背景下,本文通过实地调研贵州省修文县,总结了其经济发展中的政府角色情况,并在问题一般性研究后,提出了创新建议,即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应基于以要素、地缘和产业为特征的项目之上,实现农民、企业和政府三方新型伙伴关系的安排,并且打造创新同步平台、通过开展“联存联贷,联评联保”的资金运用模式实现当地资金的创新性使用。
- 详细介绍:
- 近年来,为了缩小长期以来形成的区域经济两极化和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政府政策和国家经济发展目标逐步转向西部和农村地区。我国少数民族聚集地多为西部农村地区,在产业结构、教育培训以及基础设施方面均属于弱中之弱,因此就发展地方特色经济、促进产业协整、传承民族文化而言,政府应该把握政策时机、结合当地资源,加快对农村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步伐,以实现区域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协调发展这一目标。 文章通过实地调研、比较分析、归纳法、博弈法以及数据和图表,总结了中国农村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中的政府角色情况,并根据当前存在的问题以及角色转变需要,提出了创新建议。 文章认为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应基于以要素、地缘和产业为特征的项目之上,实现农民、企业和政府三方新型伙伴关系的安排,并通过项目推动少数民族地区特色资源的利用、民族品牌的建立。与此同时,本文认为政府应该打造创新同步平台,促进当地信息的流通和人力资源培养;并通过开展“联存联贷,联评联保”的银行业务实现当地资金的创新性使用,使得当地自然资源、人力、资本、信息和科技等生产要素自由流通,保障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项目更好地实施。并以此为基础,重塑政府在地方经济发展中的形象,真正实现政府角色和职能的转变。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 课题目的在于对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各生产要素和政府政策等研究,建立和完善民族乡镇经济发展的政策机制、投入机制和文化教育发展机制等,着重研究其中的政府角色,形成少数民族地区的长期经济发展战略,提出对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意见和建议。 课题通过实地调研获得了有关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一手资料,并在问题的一般性研究后,总结了经济发展中政府角色主要现状和问题,在经济学理论指导下创新性地提出建议。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 课题运用经济发展理论解释并解决现实中的实际经济问题,并通过调查取证,结合当地实际资源、特色和经济发展过程遇到的实际问题,利用大量数据、文件和参考文献等求证,体现了科学性;国家不断实现地区经济平衡发展战略下,以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立题,研究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政府角色,体现了课题的先进性;农村少数民族地区经济问题日益严峻,而相关政府角色的研究却较少且不完善,视角较新,表达出课题的独特性。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 首先,课题通过理论研究和查阅大量文献资料,结合实地调研,增强结论的实用价值;其次,课题获得了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方便课题组获得一手材料;最后,当地政府愿意积极参与课题,根据课题具体可操作性建议争取国家的经济或政策支持。 课题研究农村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问题,特别关注政府角色调整和转变,提出了相关的措施和战略,体现出对我国新农村建设、现代农业建设和和谐社会构建问题的关注和较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作品摘要
- 近年来,为了缩小长期以来形成的区域经济差距扩大和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政府政策和国家经济发展目标逐步转向西部和农村地区。我国少数民族聚集地多为西部农村地区,在产业结构、教育培训以及基础设施方面均属于弱中之弱,因此就发展地方特色经济、促进产业协整、传承民族文化而言,政府应该把握政策时机、结合当地资源,加快对农村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步伐,以实现区域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协调发展这一目标。文章认为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应基于以要素、地缘和产业为特征的项目之上,实现农民、企业和政府三方新型伙伴关系的安排,并通过项目推动少数民族地区特色资源的利用、民族品牌的建立。与此同时,本文认为政府应该打造创新同步平台,促进当地信息的流通和人力资源培养;并通过开展“联存联贷,联评联保”的资金运用模式实现当地资金的创新性使用,促进当地自然资源、人力、资本、信息和科技等生产要素自由流通,保障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项目更好地实施。并以此为基础,重塑政府在地方经济发展中的形象,真正实现政府角色和职能的转变。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 上海市某高校某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 第十二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上海市二等奖。
参考文献
- [1] 孙定东. 中国和谐社会构建中农民利益形成与获取的国际意义[J].经济问题, 2008,(8) [2] 贵州省修文县.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R]. 2011 [3] 周平. 边疆多民族地区政治文明建设的重大问题分析[J]. 思想战线, 2006, (5) [4] 易承志. 传统管制型政府的价值缺失与服务型政府建设[J]. 江南社会学院学报, 2009, (9) [5] 袁培等. 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农民、经济组织在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的角色及利益关系[J]. 上海经济研究, 2008,(4) [6] 高永辉. 少数民族地区构建服务型政府研究[J].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 2010, (9) [7] 刘燕华. 民族地区服务型政府的创建[J].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 2009,(5) [8] J.C. Altma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ptions on Aboriginal land: The hybrid economy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9] Barrie Robb. Approach to Economic Development for Aboriginal people[J]. 2011 [10] Jonathan B.Taylor And Joseph P.Kalt. American Indians on Reservations:A Databook of Socioeconomic Change Between the 1990 and 2000 Censuses[J]. 2005
调查方式
- 走访;问卷;现场采访;人员介绍;个别交谈;亲临实践;会议;图片、照片;书报刊物;统计报表;影视资料;文件;自发。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 1 政府角色转变的基础研究 谢作渺等学者(2008)认为:在我国现有的少数民族地区政府能力建设的问题研究中,政府能力建设归纳起来大致有要素论和环境论两种观点。 (1)政府能力建设的要素论 在民族地区政府能力要素论中普遍认为民族地区政府能力与作为国家层次的政府能力有一定相似性,但在背景、内涵、外延和层次等方面有着较大的不同点。少数民族政府的能力是人员、组织、权力、资源和行为方式等要素结合在一起构成,并通过政策供给和政策实施等环节输出的。 (2)政府能力建设的环境因素论 我国学者温军等(2003)认为民族因素、贫困因素和边疆因素这三大因素造成了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差距、人类发展差距和社会发展差距。张植荣(2005)也提出了相关观点。 2. 管制型政府与服务型政府 (1)管制型政府 因此一直以来我国学者,如“要素论”和“环境论”的支持者,对于农村少数民族地区政府角色问题都提倡管制型政府管理,通过管制型政府的公用作用,对少数民族地区完成如基础设施和制度完善等。管制型政府注重于政府单方面的决策作用,这种政府体系在经济状况较差、发展环境复杂的时期具有很高的发展效率。 (2)服务型政府 现阶段东部发达地区的政府角色已经逐渐由传统的管制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服务型政府的建设是我国乃至全球政府发展的大方向。 服务型政府也存在一些不足,高永辉(2010)提出民族地区建立服务型社会的主要问题存在于服务型政府的理念未真正、普遍地深入人心,政府的理念和对应的行为方式尚处于管制型政府阶段,同时公民对公共服务的诉求也不是很高等。 3. 国外学者对少数民族政府政策的研究与服务型政府 国外对少数民族地区主要来自社会学家、政治学家、管理学家和经济学家。主要研究角度包括:集中于可持续性的混合经济发展,一是要了解经济的实质与本土价值观的网络,二是认可原住民对国家经济和产业发展的贡献,三是在偏僻的地方应尽量抓住地方市场机会(J.C. Altman,2001);同时又有一部分学者提倡在美国少数民族地区实行就业促进政策,比如印第安雇佣补贴等(李敦详,2009);但是更多的学者对于少数民族地区提倡的是注重文化保护与少数民族的利益,而非追求经济的发展,甚至建议政府在经济上直接帮扶当地少数民族居民(Jonathan B.Taylor,Josep.P.Kalt,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