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城市低收入人群生活幸福感的调研报告 ——基于武汉市1184户低收入者入户分析
小类:
社会
简介:
近年来随着民生工程的推进,各级政府纷纷将提高居民幸福感作为政府工作的重要目标。另一方面低收入人群绝对数量大,其幸福与否直接影响幸福社会的建设。为此,本作品基于武汉市1184户低收入者入户调查所得数据,从居住、交通通勤、就业、公共服务设施享有等方面,通过构建测定幸福感的指标体系,分析当前低收入人群的幸福感现状。同时,利用不同的专业知识,分析得出相关结论和建议。
详细介绍:
近几年的两会上幸福感成为热门词汇,各级政府提出幸福的口号。政府对幸福感的重视体现了我国社会发展模式的转变,关注民生成为政府工作的重点。 同时随着我国全面进入社会转型期,各种社会矛盾也逐渐突显出来,其中低收入人群问题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关注和各级政府的重视。因此,关注低收入人群的幸福感对于和谐社会的构建有着重大的意义。本作品基于有关武汉市低收入人群的1184份有效问卷,运用社会学、统计学、公共管理学、城市规划等多学科的知识,分析了低收入人群在居住、交通通勤、就业和公共服务设施等方面的满意度,构建了幸福感的评价体系,得出以下结论:低收入人群幸福感不高,对当前生活状况的满意度低,其中住房价格高,居住环境差,就业不充分薪酬低,医疗体系不完善,中学教育滞后是制约低收入人群幸福感提高的主要因素。针对当前低收入人群的幸福感,调研组提出以下建议:创新政府保障性用房供应方式,加快旧城居住环境综合改善;优化城市公共交通体系,加快轨道佳通和无缝换乘系统建设;合理布局城市产业,优化产业结构;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建设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体系;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提高居民城市精神文明度。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随着民生工程的推进,幸福感在10、11年连续两年成为两会热点词汇。各级政府纷纷将提高居民幸福感作为政府工作的重要目标。而低收入人群幸福感将直接影响全社会的幸福程度。本作品主要以问卷的形式,通过对武汉市低收入人群聚居街道进行了问卷调查,建立科学的幸福感指标体系,使幸福感的衡量与比较成为可能。同时也希望能通过本次的调研,引起更多有识之士对低收入人群幸福感的关注,更好的解决低收入人群问题。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本作品运用科学的抽样调查方法获取1184份低收入人群的有效问卷,调查结果切实反映其生活状况。同时,为定量分析低收入人群幸福感,调研组构建了幸福感指标体系对低收入人群在居住、就业、交通通勤与公共服务设施方面的幸福感进行测定,较为全面客观的评价了低收入人群的生活幸福感。另外,调研组针对相关研究存在的问题,在研究方法上弥补了当前对低收入人群研究方面不全的不足,以独特的研究视角弥补定量研究体系的缺乏。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本作品运用科学的调查与研究方法,以定量分析为主,充分了解当前低收入人群的生活幸福感现状以及幸福感改善意愿,并提出切实可行的意见和建议为政府的相关机构制定政策提供了可供参考的依据,从而促进社会的和谐与可持续发展,提高全民的幸福感。同时,本次调查获得了大量的一手资料,并构建了幸福感指标体系为有关低收入人群的幸福感后续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作品摘要

本作品基于武汉市1184户低收入人群入户调查所得数据,考察了武汉市低收入人群生活幸福感现状。主报告共分5部分:第一部分进行研究的基本界定,介绍了该课题的缘起、调研对象、调研目的与意义以及调研方法。第二部分从居住、交通通勤、就业、享有公共服务设施等方面对低收入人群幸福感现状进行分析,得出有关城市低收入人群幸福感基本现状及改善意愿。第三部分,通过将主观感受和客观指标的合理量化,科学的构建了一套完整的幸福感指标评价体系,计算出武汉市低收入人群幸福指数,得出当前限制武汉市低收入人群的幸福感提高的主要原因,并针对这些原因,通过与其他城市相关数据的对比,提出提高武汉市低收入人群幸福感的可行建议。第四部分对上文分析结果进行了汇总,总结了近年各级政府解决低收入问题的措施及成效,分析了武汉市低收入人群整体幸福感不高的原因,并进一步提出提高武汉市低收入人群整体生活幸福感的建议。结束语回顾了整个调研过程,提出了一些期望并对下一步研究作出规划。此外,作品分报告中详细全面的介绍了有关幸福感的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幸福感指标体系建立过程以及居住、交通、就业、公共服务四方面与幸福感关系,作为对主报告的补充。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2011年6月获湖北省第八届“挑战杯•青春在沃”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

参考文献

[1] 王芳、陈福国.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2005, 14(6): 575-576. [2] 邢占军.主观幸福感研究:对幸福的实证探索[J].理论学刊, 2002, (5): 57-60. [3] 黄亚平. 城市规划与城市社会发展.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4] 周运清.中国城镇居民住房居住质量.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5] 信卫平.公平与不平:当代中国的劳动收入问题研究. 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2 [6] 李彦昌.城市贫困与社会救助研究.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7] ED Diener subjective Well-Being—The science of Happiness and Proposal for National Index American Psychologist 2000:vol 55,NO1:34-43. [8] Costa P T,McCrac R R.Influence of Extraversion on Subjiective Well-being: Happy and Unhappy People.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1980.38(4):668-678.

调查方式

走访、问卷、现场采访、人员介绍、个别交谈、会议、图片、照片、书报刊物、统计报表。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一、国外主观幸福感相关研究概况 当前国外的主观幸福感研究处于实证性研究阶段,其研究重点是测量幸福感,探讨提高人们幸福感的方法。 当前测量幸福感的方法概括起来主要有: 1、直接询问结合测评量表法 Gurin、Veroff(1991)的直接询问被试是否感到快乐;Cantrir(1993)采取“自我安置等级法”:让被试自己确立最好和最坏的生活标准,然后评定自己目前生活状况所处的位置; 2、情感实验推测法 心理学家对幸福问题的关注主要是与心理健康和心理治疗有关。基于心理健康意义的主观幸福感研究认为幸福的人首先应拥有心理健康,心理健康则主要表现在人们的情感方面。因此精神疾病诊量表被应用于主观幸福感的测量中。 二、国内主观幸福感相关研究概况 我国的主观幸福感研究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并且沿用了国外相关研究的思路和方法。国内心理健康层面主观幸福感研究主要针对的是一些特殊群体,如老人、大学生和少儿群体。与健康有关的生活质量方面的研究则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学者们主要利用已有的生活质量量表编制了适合中国的生活质量量表。 陆洛(1998)编制了《中国人幸福感量表》(CHD),其包括自尊的满足、家庭与朋友等人际关系的和谐、对金钱的追求、工作上的成就、对生活的乐天知命、活得比旁人好、自我的控制和理想的实现、短暂的快乐、对健康的需求9个方面内容。 三、现有相关研究的趋势与不足 纵观国内外有关主观幸福感,特别是针对特殊人群幸福感的相关研究显示出:从描述到解释;从外在因素到内在因素到二者结合;测量方法多样化;研究本土化以及研究跨文化等五个趋势。 同时,相关研究特别是我国国内研究在下列方面仍存在着不足: 1、 我国主观幸福感的研究大量是应用国外的理论和研究工具,并没有完整地揭示我国主观幸福感的文化普遍性和特殊性。 2、相关主观幸福感的研究大多数并没有特定化的研究对象,使得得出的相关结论相当空泛并不能具体为提高某一类人群的幸福感提供详尽有效的方法。 3、 今后主观幸福感研究的中国化值得重视,结合我国情况建构符合我国实际的主观幸福感理论,编制适合我国国情的研究工具,在研究中体现我国文化的特殊性。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