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 项目名称:
- 从供求结合的视角看我国农村的金融抑制——基于中国三省九县调研数据的实证研究
- 来源:
- 第十二届“挑战杯”作品
- 小类:
- 经济
- 简介:
- 本文基于中国三省九县约2000户农村家庭的抽样调查数据,从供求结合的视角考察我国农村的金融抑制。论文采用部分可观测的二元常态机率模型,较好描述了农户贷款有效需求和正规金融机构贷款供给对农村金融抑制的影响,并计算出考虑有效需求后我国的农村金融抑制率约为55.64%,这与一般意义抑制率81.90%相比大大降低。当前,我国农村仍面临严重的供给型金融抑制,但有效需求的低下则可能成为未来农村金融发展的瓶颈。
- 详细介绍:
- 本文基于中国三省九县约2000户农村家庭的抽样调查数据,从需求和供给相结合的视角考察我国农村的金融抑制现象。本文得出的结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通过对一个高质量的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使用部分可观测的二元常态机率模型估计方法,较为准确和客观地评估了我国农户受到的金融抑制程度。研究表明,在考虑有效需求的前提下,我国农村的金融抑制率为55.64%,因此当前我国农村仍然面临着较为严重的供给型金融抑制。 2、与一般意义上(即包含全体农户)的农村金融抑制率81.90%相比,考虑了有效需求的金融抑制率(55.64%)大大降低。这说明农村正规金融的供给并不是人们看到的那样有限,农户贷款有效需求的低下则可能成为农村金融乃至实体经济发展的瓶颈。也就是说,我国农村面临着潜在的需求型金融抑制。 3、农户贷款需求和正规金融机构贷款供给是考查农村金融市场的两个重要因素。 4、信息不对称会影响正规金融机构发放贷款的决策,而交易成本的存在会同时影响到正规金融服务的供给和需求。 5、正规金融机构更倾向于发放满足人们基本生产需求而不是用于平滑消费的贷款。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 各国以往的实践和研究都表明,农村金融市场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这一点在发展中国家尤其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旨在探讨:我国当前农村金融抑制主要是来自于供给还是需求层面?未来解决农村金融抑制问题的出路在何处?本文将现有农村金融抑制理论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运用计量分析的方法,从供求结合的视角考察我国农村的金融抑制现象;在此基础上对我国当前的金融抑制率进行估计,指出解决我国农村金融抑制若干可行的政策建议。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 (1)国内外学者大多从农村金融供给方面研究金融抑制问题,本文从农村金融供求结合的视角出发分析。(2)现有的文献较少从微观数据入手对中国的农村金融抑制程度及成因进行实证研究,本文运用计量模型对微观数据进行分析,并对农村金融抑制率做出估计。(3)本文运用的数据来自“北大—花旗2009年农村金融调查”,涉及不同变量1592个,经剔除缺失值与异常值后得到的农户数量为1842户,具有很强的原创性。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 各国以往的实践和研究都表明,农村金融市场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因为金融中介能够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减少贫困,这一点在发展中国家尤其具有重要的意义。我国的农村金融抑制现象普遍存在,农村金融抑制对农村经济发展的阻碍越发突出。所以,分析我国农村金融抑制现象的表现、影响和原因,探讨解决农村金融抑制的策略和路径,从而为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出具有可行性的政策建议,有着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作品摘要
- 本文基于中国三省九县约2000户农村家庭的抽样调查数据,从需求和供给相结合的视角考察我国农村的金融抑制现象。本文得出的结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通过对一个高质量的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使用部分可观测的二元常态机率模型估计方法,较为准确和客观地评估了我国农户受到的金融抑制程度。研究表明,在考虑有效需求的前提下,我国农村的金融抑制率为55.64%,因此当前我国农村仍然面临着较为严重的供给型金融抑制。 2、与一般意义上(即包含全体农户)的农村金融抑制率81.90%相比,考虑了有效需求的金融抑制率(55.64%)大大降低。这说明农村正规金融的供给并不是人们看到的那样有限,农户贷款有效需求的低下则可能成为农村金融乃至实体经济发展的瓶颈。也就是说,我国农村面临着潜在的需求型金融抑制。 3、农户贷款需求和正规金融机构贷款供给是考查农村金融市场的两个重要因素。 4、信息不对称会影响正规金融机构发放贷款的决策,而交易成本的存在会同时影响到正规金融服务的供给和需求。 5、正规金融机构更倾向于发放满足人们基本生产需求而不是用于平滑消费的贷款。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 2011年6月,获第六届“挑战杯”首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 2011年5月,获XX大学第十九届“挑战杯”——五四青年科学奖竞赛特等奖。
参考文献
- [1] Pischke, Adams and Donald. Rural Financial Market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1987. [2] Adams, D. W.,Graham, D..and Von Pischke, J.D. eds, Understanding Rural Development with Cheap Credit. Boulder, Clol: Westview Press.1984. [3] Anjini Kochar. “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 of rationing constraints in rural credit markets in India. 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 1997, (531): 339-371. [4] Stiglitz J. and Weiss A. “Credit Rationing in Markets with Imperfect Information”,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981, 71(3): 393-410. [5] World Development Report 1989, Financial Systems and Development. [6] Mckinnon, Ronald I., 1973, Money and Capital in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Brookings Institution, Washington D.C.. [7] 何广文.从农村居民资金借贷行为看农村金融抑制与金融深化.中国农村经济,1999,(10):42-48. [8] 温铁军.农户信用与民间借贷研究.农户信用与民间借贷课题主报告.2001. [9] 金烨,李宏彬.非正规金融与农户借贷行为.金融研究,2009,(4):63-79.
调查方式
- 通过走访、集体组织、入户调查、问卷访谈的形式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 1、国外研究概述美国的经济学家爱德华•肖和罗纳德•麦金农(1973)深入研究了发展中国家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的相互关系,集中研究货币金融与经济发展的内在联系,从而提出了“金融抑制”理论。世界各国的农村金融市场实践为金融抑制理论提供了新的研究对象。很多国外学者认为,信贷配给和利率上限是导致发展中国家缺乏高效农村金融中介的重要原因(Adams,Graham,and Von Pischke 1984;McKinnon 1973)。随着信息经济学的发展,近来的研究又着重讨论了信息不对称对于农村金融带来的影响(如Stiglitz & Weiss(1981))。针对发展中国家一些学者也开展了有关金融抑制的实证研究。 2、国内研究概述国内对农村金融抑制表现的研究主要是关于供给型金融抑制与需求型金融抑制的争论,存在以下三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我国农村金融抑制是供给型金融抑制。谢平、乔海曙(2001)认为我国农村金融抑制属于供给型金融抑制,导致我国农村金融抑制的主要原因是正规金融部门对农户贷款的资金有限。王国华、李克强(2006)认为我国农村金融抑制主要表现为农村金融信贷市场存在较高的壁垒,农民很难进入信贷市场,农民所需资金只来源于非正规金融机构和民间信贷,而不是国有银行。第二种观点认为我国农村金融呈现出供给型金融抑制与需求型金融抑制并存的现象。何广文(1999)认为我国农村金融抑制,一方面表现为农村金融市场开放程度有限,农村金融机构信贷规模较小等供给型金融抑制,另一方面,他调研发现农户借款资源的配置主要是非生产性用途,可以推断出农户借款的偿付能力较弱,从而造成了农村需求型金融抑制。王彬(2008)也认为我国农村金融呈现出供给型金融抑制、需求型金融抑制并存并相互作用的特征,严重制约了金融对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第三种观点认为我国农村主要表现为需求型金融抑制。高帆(2002)认为我国农村存在需求型金融抑制,农户从正规金融部门借款的预期收益和交易成本影响农户金融需求的主要因素。刘祚祥(2007)认为我国农村社会中的需求型金融抑制是农户理性选择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