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基于微透析技术的醋制莪术药动学研究
小类:
生命科学
简介:
本课题应用微透析结合HPLC研究莪术中莪术二酮和吉马酮在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特征,选择分布相、平衡相、消除相,观察醋制前后莪术二酮在大鼠各组织中分布变化规律。结果:莪术二酮和吉马酮的药动学模型符合二室模型;莪术二酮在肝组织中浓度增加比例高于其他组织,而在肝组织的消除比例低于其他组织。推测莪术醋制入肝效应与醋制后延长效应组分在肝脏的分布时间有关
详细介绍:
传统中医理论表明酸入肝,莪术醋制后入肝效应明显增强已为临床疗效所证明。现代研究证实药物有效成分在动物体内分布与其所归脏腑的络属关系基本相符,中药有效成分在体内的选择性分布是中药归经基础的结论。本课题应用微透析技术结合HPLC研究莪术中莪术二酮和吉马酮在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特征;根据实验结果选择分布相、平衡相、消除相,观察醋制对莪术二酮在大鼠体内各组织中的分布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莪术二酮和吉马酮的药物动力学模型均可用二室模型来描述。莪术二酮在肝组织中浓度增加比例高于其他组织,生品组增加3.2倍,醋品组增加4.94倍;莪术二酮在肝组织的消除比例低于其他组织,生品组下降4.22倍,醋品组下降2.84倍。通过比较莪术生、醋品组在各组织中的效应组分浓度分析发现,醋制入肝效应与醋制之后延长效应组分在肝组织的分布时间有关。实验结果为醋莪术临床合理应用提供科学理论依据,充分体现中药炮制为中医临床辩证用药的特色。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传统中医理论表明酸入肝,莪术醋制后入肝效应增强已为临床所证明。现代研究提示中药有效成分在体内的选择性分布是中药归经基础的结论。本课题旨在通过微透析、高效液相色谱、组织匀浆及计算机信息处理等方法有机结合,从大鼠体内药动学、肝肾等组织分布进行研究,阐明醋制对莪术药动学影响的科学内涵,为醋莪术临床合理应用提供科学理论依据,体现炮制为中医辩证用药的特色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1.从中医学的整体观念出发,效应机制研究应在不改变生物功能的前提下进行,微透析采血满足了这一要求,具有活体、微创、实时等特点。 2.运用HPLC对莪术代表性效应成分进行含量测定和分析,该方法准确、快速、灵敏。 3.通过对莪术的药动学和组织分布等系统研究,为其他中药炮制理论研究提供示范。 4.阐明莪术醋制对药动学特征影响,解决中药炮制现代研究与传统理论研究相脱离的现象,更好地指导临床用药。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将醋制入肝代表药物莪术效应成分的体内微观行为与其表现的调节作用联系起来,找出有规律性的机理,建立适合中药自身作用特点的研究方法,使醋制入肝理论更科学、系统,更能满足现代临床治疗的要求。传统中医药正面临严峻挑战,特色和优势淡化、基础研究滞后、方法缺乏创新等问题突出。需积极探究中药体内动态变化规律,药物时量效关系和炮制增强归经作用等原理,从多角度对中药炮制机理进行客观评价,指导安全有效的临床应用。

学术论文摘要

目的 应用微透析技术结合HPLC研究莪术中莪术二酮和吉马酮在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特征;根据实验结果选择分布相、平衡相、消除相,观察醋制对莪术二酮在大鼠体内各组织中的分布变化规律。方法 将微透析探针埋植在大鼠的颈静脉,对灌胃给药不同样品后的大鼠进行在体连续取血样;以ODS柱为色谱柱,乙腈-水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14nm,流速1mL•min-1,测定莪术二酮和吉马酮的浓度。选择给药后1、3、6h代表分布、平衡及消除相。取各组织匀浆后样品;测定莪术二酮含量。结果 莪术二酮和吉马酮的药物动力学模型均可用二室模型来描述,权重为1/C2 ;其达峰浓度Cmax有明显的差别,分别为34.44±0.88 µg/mL和6.57±0.52 µg/mL;达峰时间Tmax分别为3和3.3h。莪术二酮在肝组织中浓度增加比例高于其他组织,生品组增加3.2倍,醋品组增加4.94倍;莪术二酮在肝组织的消除比例低于其他组织,生品组下降4.22倍,醋品组下降2.84倍。结论 莪术生、醋品组在各组织中的效应组分浓度分析比较发现,醋制入肝效应与醋制之后延长效应组分在肝组织的分布时间有关。

获奖情况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年第3期

鉴定结果

科技查新报告

参考文献

1.F.Q.Yang等研究的测定三种不同莪术原药材中11种特征性成分的含量 2.崔福德等[3]建立了一种快速检测三种莪术药材中莪术醇,莪术二酮,吉马酮的含量的气相色谱法 3.Hong-liang Jiang等[4]研究检测了姜黄中diarylheptanoids的含量 4.Xian-Guo He等[5] 的研究分析了姜黄中姜黄素类和倍半萜类的成分 5.F.Q.Yang等研究测定了三种姜黄药材中11种倍半萜类成分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1.血浆和组织中药物浓度的测定方法陆兔林等[1]研究莪术中姜黄素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使用的色谱条件如下:色谱柱:大连依利特C18(250mm×4.6mm,5µm);柱温:25℃;流动相:乙腈-5%醋酸水(45∶55);流量:1mL/min;检测波长:420nm;进样量:20µL。宋笑丹等[2、3]研究β-榄香烯脂质体在大鼠体内的组织分布确定的色谱条件,色谱柱:Diamonsil C18柱(4.6mm×250mm,5µm);流动相:甲醇-乙腈-水(40:57:3);流速:1.0mL/min;柱温:30℃;检测波长:21nm;进样量:20µL。按外标法以峰面积定量 2. 微透析采样技术在药动学研究中的应用 2.1微透析技术应用于药动学研究的优势[13] 第一,微透析可以用于实验动物的活体采样,且对动物的伤害较小,属于微创手术。第二,微透析样品可以实时反映透析液中待测物的变化情况,以浓度为纵坐标,时间为横坐标描绘待测物的时-量曲线,可以真实地反映待测物量的变化趋势,第三,样品中无大分子物质,基本不需处理可直接分析。 2.2微透析技术在药动学研究中的应用 Gunaratna等[14]采用脑探针微透析与收集颈静脉血相结合的方法,研究灌胃给大鼠奥氮平后其药效学与药动学情况, Tasi等[15]研究了茶碱在大鼠血液和脑纹状体的药动学特征,透析液用HPLC-UVD分析,结果表明茶碱在药后20-30min于脑纹状体达到峰浓度,消除慢,且茶碱通过血脑屏障的量与给药剂量呈正相关,推测茶碱在血液和脑组织的药动学可能不受p-糖蛋白的影响 3. 结果采用HPLC的方法测定生物样品中药物浓度,具有方便、快捷、合理的优势。同时,应用HPLC法测定莪术中的有效成分已有相应报道,方法稳定可行且本实验课题组具有前期研究基础和条件。微透析在中药药物动力学和药效学研究中的应用前景是十分乐观的,它为中药有效成分的筛选提供了新的研究方法,为创新中药的质量控制体系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同时也为阐明药物的作用过程、机理以及靶向性提供依据。随着微透析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延伸,它必将给药学工作者在中药药物动力学和药效学研究领域中开辟出一片更为广阔的天地。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