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 项目名称:
- 《大学生恋爱观调查问卷》研究报告
- 来源:
- 第十二届“挑战杯”省赛作品
- 小类:
- 社会
- 简介:
- 恋爱观是人们价值观在恋爱问题上的体现。作为跨世纪的大学生的恋爱观,不仅折射出这个时代恋爱价值取向的基本特征,而且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反映出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中国知识分子的婚姻家庭的状况。本文旨在了解大学生的恋爱现状;从而探讨大学生的性观念及其影响因素。
- 详细介绍:
- 恋爱观是人们价值观在恋爱问题上的体现。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我国的迅速推进,人们的恋爱观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作为跨世纪的大学生的恋爱观,不仅折射出这个时代恋爱价值取向的基本特征,而且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反映出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中国知识分子的婚姻家庭的状况。2005年8月,教育部公布的《普通高校学生管理规定》废除了“在校大学生不准结婚”的规定。在使更多的人能够上大学且赋予在校大学生更多权利的同时,这些新的、更加以人为本的政策,也引发了大学生对于恋爱问题的思考。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 目的:了解大学生的恋爱现状;探讨大学生的性观念及其影响因素。基本思路:有问卷所得数据即现象分析影响因素,从而得出结论。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 以往有关大学生婚恋观的研究,多数都是以个案和现象为主,实证的、深层次的、系统的、较为全面的研究是比较少见的。对婚恋观影响因素的研究,也多是局限在性别、年级、民族、生源地等这些自然变量,而没有考虑心理因素。针对以往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本研究试图通过问卷调查,揭示当代大学生恋爱观现状,了解当代大学生的恋爱观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对大学生恋爱方面做一个比较全面、系统的探讨。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 在当今大学生中间,由于恋爱、与异性交往产生困惑的大有人在,还有许多大学生因为不能正确地看待恋爱与失恋,导致他杀与自杀等事件;另一方面,大学生由于性生理发育特点,使他们的性欲望和性意识都很强烈,性问题便成为大学生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如女生未婚先育现象等,这些问题的出现就是因为这类大学生缺乏正确的恋爱观。因此科学研究大学生恋爱观,是大学生身心健康和成长的现实需要。
作品摘要
- 本研究主要通过问卷调查法,随机选取了240名大学生对大学生婚恋观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目前大学生的谈恋爱的最主要动机是“寻找人生伴侣”,选择恋爱对象时考虑的因素依次是“气质性格”和“相貌身材”。大学生开始恋爱或准备采取的恋爱途径最主要的是“自己找”。大部分学生倾向于天长地久的恋爱,并且认为爱情与学业同样重要。一直打算和大学时代的恋人将来结婚的学生并不占少数。当工作和爱情发生冲突时,绝大部分学生选择“要这份工作,也尽量维持爱情”。大学生对待恋爱中两性关系的发展较为慎重,并能理智看待失恋。不同性别、不同年级、不同人格类型的大学生在恋爱观的一些方面有显著差异。男女生的恋爱动机、选择恋爱对象时考虑的因素有差异。对恋爱时可达到的亲昵程度,男女生之间、不同年级学生之间均有显著差异。不同年级学生之间、不同人格类型学生之间的恋爱途径均存在显著差异。(2)大学生的性观念较为开放。超过一半的大学生可以接受婚前性行为,并且对恋人或配偶以前的性经历表示了较大的宽容。性观念上男女大学生表现出较大的差异,男大学生的性观念更加开放,不同年级之间的大学生也表现出显著差异。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 2011年,中华女子学院第五届“挑战杯”优秀学生论文评比暨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获奖
参考文献
- [1]苏红.大学生婚恋观结构、特点及影响因素研究.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2]肖莉.大学生恋爱心理调查及恋爱观教育探析[J].连云港化工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3):63-64 [3]李庆祝.当代大学生恋爱心态及其对策[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02(6):798-799 [4]罗萍,封颖.从性别视角看当代大学生的婚恋观念.武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5):631-635 [5]孙景艳.对当代女大学生恋爱价值的思考.大连大学学报,2001(5) [6]方敏.大学生的婚恋家庭观.青年研究,1998,(8)
调查方式
- 在广泛查阅文献的基础上,结合对学生访谈情况加以适当增补,编制了所需调查问卷,采用无记名填写问卷的方式,问卷回收后逐一审查,剔除无效问卷。原始数据输入计算机后,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 国内对大学生恋爱观研究起步较晚,在建国初期个人生活要求公开化,因此谈恋爱、成家等均需要向组织上汇报,恋爱的价值取向是以共同的革命理想为指针。恢复高考招生以来,70-80年代各高校对于大学生谈恋爱均有较一致的认识,禁止或不允许。这个现象在某些普通高校甚至持续到90年代。90年代以来,尤其在进入新世纪之后,思想和观念更大程度地开放和更新,大学生谈恋爱问题已是再也不能回避的领域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择偶方式,在青年人中间已经很少了,据中国社会科学院的一项全国性调查表明,在“婚姻问题上你倾向于听谁的意见”,选择“听自己意见”的城市与农村青年都占到了3/4的比例,但是选择“听父母的意见”的比例却很小,这表明青年在婚姻问题上和自主观意识更加突出,突现出现代观念的气息。我国传统的婚姻角色是“男主外,女主内”。在对大学生进行研究后,研究者发现大学生尤其是女生虽然有着较高的学历,但是仍然比较赞同该观念而且对于夫妻文化水平、社会地位、收入等方面的水平上,大多数学生认为应是“男高女低”,选择“女高男低”的人数十分少。过去在校大学生结婚是被明文禁止的。2005年,教育部出台的新《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和《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取消了一些涉及学生婚恋的强制性规定,撤销了原规定中“在校学习期间擅自结婚而未办理退学手续的学生,作退学处理”的条文。我国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在校期间结婚不再需要获得学校同意,只要达到国家相关法律规定即可登记。尽管高校已经对大学生结婚解禁,尽管大学生们对在校大学生结婚普遍认同,但在实践中真正想付诸行动的并不多。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发现现在的大学生恋爱观趋于开放,他们与传统的恋爱观有所背离,对婚前性行为和婚外情的态度较为宽容。而国外研究者发现影响恋爱观的因素包括:(1)个人因素:性别、年龄、身份、个性品质、个体受教育程度、信仰等;(2)家庭因素:家庭结构、家庭背景、家庭成员的沟通与交流情况、父母的婚姻关系与婚姻状况、父母对子女的养育方式等;(3)社会因素:所处的社会经济地位、社会文化氛围、社会政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