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 项目名称:
- 当代中国宗教信仰与社会主义政党信仰关系研究
- 来源:
- 第十二届“挑战杯”省赛作品
- 小类:
- 社会
- 简介:
- 《当代中国宗教信仰与社会主义政党信仰关系研究》一文,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西方新社会学理论,宗教经济学理论的运用,结合具体调研专访案例,从全新的角度去解读和阐述了党员信教问题和政治信仰与宗教信仰的关系。在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背景下,有其特殊意义和内涵。研究在一定程度上,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党员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有意义的理论指导。
- 详细介绍:
- 《当代中国宗教信仰与社会主义政党信仰关系研究》一文,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西方新社会学理论,和宗教经济学理论的运用,结合搜集数据,和具体案例专访。从全新的区位,委身程度,张力等宗教经济学概念,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殊国家背景。对党员信教问题和政治信仰与宗教信仰的关系进行了全新的解读和阐述。经过实例和理论的推导论证,得出了以下几个主要观点:1、宗教信仰的产生原因和社会主义政党信仰产生原因之间不具有必然联系。一些党员加入宗教是偶然的事情,与它们的政党信仰基本无关。信教并不意味着党性的丧失;2、党可以有条件地理解某些党员信教问题。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 近年来,我国共产党员信教人数呈现稳步增多趋势。本文主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宗教经济范式为理论依据,结合相关统计数据和两个具体案例分析党员信教原因、所处区位与委身程度,从而分别判断宗教信仰与社会主义政党信仰之间的关系。通过分析这一关系,为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党员的思想政治教育作出贡献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 我们牢记理论联系实际的研究原则,在对现有文献材料大量阅读的基础上,搜集了大量相关调研数据,采访了三位典型对象:塔吉克族同胞加拉力丁(中共预备党员),已退休村长李某某(中共党员),和马教授(中共党员)。他们既有汉族,又有少数民族;既有学生又有基层干部。本文独特之处在于把宗教经济范式用于分析我国宗教区位情况,在分析中,我们把党员信教原因、区位、委身程度和党的思想政治教育联系在了一起,进行了科学的论证。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 我们严格遵循理论联系实际的研究原则,应用马克主义哲学基本理论,西方新社会学理论,宗教经济学理论,结合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宗教背景,研究党员的信教问题。我们通过数据搜集,案例专访的调研方式,去调查党员的信教情况,进而分析宗教信仰与政治信仰间的关系。通过运用新理论对宗教信仰与政治信仰关系的全新解读,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党员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有意义的建议。
作品摘要
- 近年来,我国共产党员信教人数呈现稳步增多趋势。本文主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宗教经济范式为理论依据,结合相关统计数据和两个具体案例分析党员信教原因、所处区位与委身程度,从而分别判断宗教信仰与社会主义政党信仰之间的关系。通过分析这一关系,我们发现宗教信仰既有在思想上与党的指导思想矛盾的一面,也有在行动上促进党员先进性的一面。最后,我们认为中国共产党应当理解有党性的信教党员的宗教信仰,并且针对不同类型的信教党员制定、出台相关的办法与举措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 于2011年,5月,获得中国人民大学创新杯论文比赛特等奖
参考文献
- 1. 中国共产党章程[S].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 【美】麦克•彼得森等. 理性与宗教信念:宗教哲学导论[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5:8 3. 【美】罗德尼•斯达克等. 信仰的法则[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342 4. 《社会主义与宗教》 列宁,人民出版社 5.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6. 国家宗教事务局网站 7. 《宗教与政治》 顾肃 译林出版社 2010第一版 8. 《宗教经济伦理研究》 黄云明 人民出版社 2010第一版 9. 《社会主义和宗教》 列宁 人民出版社 1999年第一版 10. 《宗教心理学导论》 Michael Argyle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调查方式
- 案例专访,数据搜集,文献资料整合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 为了研究这一课题,我们查阅了大量相关研究成果及文献。通过查阅,我们发现当前国内外对于“宗教 、政治、 信仰”这三方面结合、联系的课题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五个方面: 1.研究宗教信仰现状与思想政治教育关系。这类调研以一国群众或者一国某一阶层的人为调查对象,调查他们的宗教信仰状况,并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改进意见。这方面基于国内特殊国情做的研究,研究成果落脚点都在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加强改进执政党执政能力、自身建设。国内研究成果非常多。 2.研究宗教伦理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意义。这些学者普遍认为宗教伦理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种支持性资源。宗教伦理对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特别是宗教经济伦理对规范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积极意义。国家应该在新的条件下“利用宗教的某些优势”,充分发扬宗教伦理的积极作用。研究成果非常多。 3.用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探究宗教信仰和政治信仰的相互关系。这类研究成果分为两个观点,一个认为政治信仰和宗教信仰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相互补充,相互替代。另一认为宗教信仰满足的是人较低级的需要:主要是安全、爱、感觉的需要,而政治信仰提供的是较为高级的需要:安全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不应该用宗教信仰置换政治信仰。总体看,应用宗教心理学研究人信仰体系的研究成果还比较缺乏。 4.外国学者研究西方国家宗教信仰对个人政治信仰取向,宗教对个人或者社会组织公共政策偏好的影响。研究成果显示:“即在涉及新兴生物医学的公共政策制定和维护上, 宗教信仰对公众态度的形成扮演了主要的介入角色.”(《宗教与政治:对欧洲和美国的比较分析》Jon D.M iller、RafaelPardo)。这一方面的研究我国学者做的不多。 5.新宗教社会学,宗教经济理论的研究。在国外,新宗教社会学、宗教经济理论的研究比较成熟,拥有大量的调研材料作为理论的支撑。国内学者对这些新理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西方理论的介绍,自己的调研材料还是十分缺乏。 从上可看出我国学者已有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对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我国宗教政策的诠释比较到位;对现阶段我国宗教的社会作用研究比较充分。但是也有一些不足:首先,对宗教信仰与公共政策偏好的关系研究比较欠缺;其次,过分注重研究宗教的社会作用方面,而对宗教的心理方面研究不够;再次是对宗教心理学、宗教社会学(特别是宗教经济理论)的应用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