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农民工家庭户际间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问题分析——基于冀南Q县三乡五村八个个案的研究
小类:
经济
简介:
本文依据所研究的个案,分析了外出务工、低人均土地占有量、农业机械化、农村社会保障等因素对当前农民工家庭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影响,并且描述分析了土地流转的形式、土地流转市场、流转协议和土地流转的影响等等。从中总结出了当地土地流转问题的一些特别之处,也得出了土地人均占用量低、农业机械化对当前土地流转具有双重影响,口头协议并非矛盾丛生,土地流转期限短在当前具有其合理性等等结论。
详细介绍:
本文依据所研究的个案,分析了外出务工、低人均土地占有量、农业机械化、农村社会保障等因素对当前农民工家庭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影响,并且描述分析了土地流转的形式、土地流转市场、流转协议和土地流转的影响等等。从中总结出了当地土地流转问题的一些特别之处,也得出了土地人均占用量低、农业机械化对当前土地流转具有双重影响,口头协议并非矛盾丛生,土地流转期限短在当前具有其合理性等等结论,结论未必适合在较大范围内推广,但是却基本反映了当地的真实情况,对以后的相关研究也能够起到一定的对比和参考的作用。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本文通过访谈、整理、分析、讨论,据所研究的个案,分析了外出务工、低人均土地占有量、农业机械化、农村社会保障等因素对当前农民工家庭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影响,并且描述分析了土地流转的形式、土地流转市场、流转协议和土地流转的影响等等。我们希望通过我们的调查能够对当地的农民工家庭户际间的土地流转有比较感性的认识和深入的了解,也希望得出的结论能为他人的研究,为土地政策的制定提供有益的参考。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一是在研究视角方面,把研究目光投向了目前理论学术界关注较少的农民工家庭土地流转问题;二是在研究方法方面,采用了个案研究方法,所获得的是皆是真实的、第一手的资料,绝非从理论到理论的研究,如实的反映的部分农民工家庭户际间土地流转的真实情况;三是在选择研究地区方面,选择了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大约处于一个比较中等水平的冀南Q县;四是研究结论方面,在分析了农民工家庭户际间土地流转的整个过程之后发现了许多新情况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是弥补学术理论界在这方面对政府政策建议方面的空白和不足,为土地政策的制定提供有益的参考。二是可以作为他人研究此问题的参照和借鉴,为他人研究更大范围内的土地流转提供材料,为研究地域间土地流转的差异提供对比材料。三是警惕在农民工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方面过多的行政力量干涉,对农户间自发的土地流转应该给予肯定,同时加以指导和规范。

作品摘要

通过我们的调查分析,我们得出了以下几个结论:第一,农村社区的老幼照料机制的缺失、较低的收入和城乡二元社会经济结构使农民工几乎不可能最终脱离土地定居于城市,这些都抑制了农民工的长期外出,进而抑制了土地流转。第二,土地流转的规模不仅和外出务工人员的数量有关,更和家庭的外出人员比例相关。第三,县际和乡际的土地流转中介是不必要的,但村级的土地流转中介又是必要的,对加强土地流转的监督和规范引导土地流转有着重要的意义。第四,真正的规模经营还有待将来农民大量流入城镇以后才有可能实现。第五,完善农村的社区服务,促使家庭的劳动力外出甚至全部外出,进而促进土地流转。第六,在提前支付租金、短期流转、村民舆论等共同作用下,违反口头协议的情况几乎不曾出现,无合同的小规模短期土地流转并非像有些研究者所说的那样弊端丛生、矛盾重重。第七,众多研究者所担心的土地流转可能会产生的重要不良后果之一——农民会因眼前的紧迫需要而不得不流转土地,失地后无法生活的情况,在我所调查的地区并未出现。综上所述,对农户间自发的土地流转应该给予肯定,同时加以指导和规范,但是亦不可运用行政力量对其流转进度进行干涉。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2009年11月获得第十一届智慧星火(校级挑战杯)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工作专业组)一等奖

参考文献

[1]韩志才:《土地承包经营权研究》,安徽人民出版社2007版。 [2]廖洪乐,习银生,张照新等:《中国农村土地承包制度研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年版。 [3]风笑天:《社会学研究方法》(第二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版。 [4]槐杨:《浅析我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制度》,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5]丁关良,李贤红:《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内涵界定研究》,载《浙江大学学报》,2008年第6期。 [6]胡吕银:《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法律问题新探》,载《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4年第2期。 [7]扈红英,白炳琴:《河北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问题的调查与思考》,载《农业经济》,2008年第5期。 [8]槐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研究》,中国农地法律网, [9]张杰:《重庆市农村土地流转和劳动力转移的关联分析》,重庆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年。 [10]高杰:《我国农村土地流转制度研究》,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年。

调查方式

走访,现场采访,人员介绍,个别交谈,文件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综合回顾以往的相关研究文献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结论,由于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和农业生产机械的发展,农业生产规模化经营成为必然趋势,农村劳动力大量向二、三产业转移,这些都使土地流转成为必然。而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又为流转提供了法律保障,从而促进了土地的流转。目前土地流转的总体规模虽然偏小,但是流转规模却在迅速的扩大,流转方式也逐渐趋于多样化。在流转的过程中存在着土地流转程序不规范,流转期限较短且流转关系不稳定,流转双方的合法权益难以得到保障等问题。流转的结果使土地资源得到优化配置,促进了规模经营,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加速了城镇化建设步伐。同时也存在着破坏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产生大量无业失地农民的隐忧。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