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有效性的实证研究--基于汇率传导渠道的VAR模型分析
小类:
经济
简介:
本文应用当代主流的计量经济学的研究方法,通过对2002年以来相关的经济金融月度数据的实证分析,探究了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渠道之汇率传导渠道的运作机制以及传导效果,不仅在于对汇率传导渠道的有效性得出一个基本判断,而且想借此判断在深入分析的基础上,不断完善我国货币政策传导的微观金融环境,期望进一步推动我国的金融市场建设和金融体制改革。
详细介绍:
2008年下半年开始,一场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在全球蔓延开来。本轮全球金融危机极大地打击了金融业和金融市场的信心,货币市场和信贷市场一度出现流动性短缺甚至冻结的情况。为了抗击金融海啸的巨大破坏性,西方主要经济国家陆续采取了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通过各种金融创新工具向金融市场注入大量的流动性。我国中央银行也果断采取了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降低存贷款基准利率等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明显提高了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有效遏制了宏观经济下行的趋势。在这个过程中,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作为联系货币因素和实体经济的重要纽带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的选题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货币政策作为调节经济的两大支柱之一,在宏观经济调控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作为货币政策的核心内容,是连接货币因素与实体经济活动的中介,直接关系到货币政策对实体经济的作用效果。从理论上讲,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是指导中央银行选择货币政策的理论基础。从实践上看,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是金融调控中最复杂的问题,涉及到宏观经济政策和微观经济主体,决定着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因此,加强对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研究,不仅可以为中央银行完善宏观调控提供比较清晰的理论依据,也有助于加深对我国宏观经济运行中的许多现实问题的认识,从而为进一步深化经济金融体制改革奠定坚实的基础。 其次,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研究,由于各国经济背景、金融环境和研究侧重点的不同,产生了多种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西方货币金融学中关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诸多理论对研究我国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问题都有着一定的借鉴作用。但是,目前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进程在不断前进,货币政策的宏观环境和微观基础正处于不断变革之中,金融环境和金融结构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政府、金融机构、企业和居民的行为方式也在不断发生改变。西方货币金融理论中的任何一套理论都与我国的实际情况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因此,结合我国自身经济体制和金融环境的特点,分析研究我国当前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有效性问题,探究影响和制约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有效性的因素,发掘提高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有效性的途径,对最终建立起与货币政策间接调控相适应的多渠道、多层次的传导体系,对提高货币政策调控宏观经济的有效性是具有深刻现实意义的。 再次,当前技术进步、金融创新、全球化浪潮的层出不穷以及人们日益增长的金融服务需要都给传统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带来了空前的挑战,从而决定了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将是一个常研常新的课题。近年来,西方一些经济学者开始重新界定货币与实体经济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其中许多问题都涉及到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因此,作为一个研究课题,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表现出较强的生命力和前沿性。 本文主要以2002年以来我国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相关经济数据的实证分析,探究我国货币政策汇率传导渠道的运作机制以及传导效果。在具体的研究方法上,本文主要应用当代主流的计量经济学研究方法——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因果关系检验,在此基础上建立向量自回归模型,并利用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的方法进行更深层次的短期动态分析。写作本文的目的不仅在于对我国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有效性得出一个基本判断,而且想借此判断在深入分析的基础上,不断完善我国货币政策传导的微观金融环境,期望进一步推动我国的金融市场建设和金融体制改革。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目的:对我国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有效性得出一个基本判断,借此判断在深入分析的基础上,不断完善我国货币政策传导的微观金融环境,期望进一步推动我国的金融市场建设和金融体制改革。 思路:阐述了我国货币政策汇率传导机制有效性的现状,然后按照汇率传导渠道对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有效性进行实证分析,接着又深入分析了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有效性的影响因素,最后根据研究结果提出完善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政策建议。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本文在实证研究方法上采用的是主流的分析金融时间序列的计量经济方法,在此基础上建立当代研究货币政策传导机制问题时广泛采用的向量自回归(VAR)模型,并利用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的方法对此问题进行更深层次的短期动态分析。(1)增加对汇率渠道的实证分析。(2)选取具有真正市场含义的经济变量来测度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有效性。(3)从长期静态分析和短期动态分析两个方面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有效性进行研究。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作为货币政策的核心内容,是连接货币因素与实体经济活动的中介,直接关系到货币政策对实体经济的作用效果。由于各国经济背景、金融环境和研究侧重点的不同,产生了多种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因此,结合我国自身经济体制和金融环境的特点,分析研究我国当前的传导机制有效性问题,探究影响和制约传导机制有效性的因素,发掘提高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有效性的途径,对提高货币政策调控宏观经济的有效性是具有现实意义的

作品摘要

应用当代主流的计量经济学的研究方法,通过对2002年以来相关的经济金融月度数据的实证分析,探究了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渠道之汇率传导渠道的运作机制以及传导效果,不仅在于对汇率传导渠道的有效性得出一个基本判断,而且想借此判断在深入分析的基础上,不断完善我国货币政策传导的微观金融环境,期望进一步推动我国的金融市场建设和金融体制改革。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高山.我国货币政策汇率传导机制有效性的VAR模型分析[J].武汉金融,2011(4). 高山.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有效性的实证研究—以资产价格传导渠道为视角[J].金融与经济,2011(1).

参考文献

[1] 楚尔鸣.我国货币政策利率传导有效性的实证分析[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7(3): 84-88. [2] 蒋科.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渠道实证分析:1998—2008[J].世界经济情况,2009(3):65-68. [3] 江群,曾令华,黄泽先.我国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渠道的动态分析:1993—2007[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7):40-44. [4] 柳明花,李虹墨.我国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渠道实证分析[J].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2): 16-19. [5] 米什金.货币金融学[M].第七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236-258. [6] 盛朝晖.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渠道效应分析:1994—2004[J].金融研究,2006(7): 22-29. [7] 宋立.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与金融体系成重构[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5:27-64. [8] 王振杰,陶士贵.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渠道效应分析[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6): 45-50. [9] Ben Bernanke. Alternative Explanations of the Monetary-income Correlation[J]. Camegic Rochester Conference Series on Public Policy, 1986,25: 49-99. [10] Dhakal, Kandil. Causality Between the Money Supply and Share Prices: A VAR Investigation[J]. Quarterly Journal of Business and Economics, 1993,32: 52-74. [11] Kamin, Rogers. Output and the Real Exchange Rate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An Application to Mexico[J]. 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 2002, 18:85-109.

调查方式

市场调查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1980年西姆斯将向量自回归模型引入到计量经济学中,推动了经济系统动态性分析的广泛应用。此后,VAR模型便被广泛地运用于货币政策的研究之中。Bernanke(1986)运用VAR模型对美国的经济数据进行研究,认为美国银行贷款的冲击对总需求具有相当程度的影响效果,因而信贷渠道在美联储的政策传导中起着重要作用。盛朝晖(2006)研究了我国1994—2004年货币政策主要传导渠道效应,认为信贷渠道在货币政策传导渠道中发挥主要作用,利率传导渠道的作用得到发挥,资本市场传导渠道效应开始显现。楚尔鸣(2007)对2000—2005年我国货币政策利率传导有效性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货币供应量很难引起利率的变动,而且利率也不是引起投资和消费变动的主要原因,从而说明我国货币政策的利率传导渠道存在梗阻。孙敬祥(2008)实证检验了1996—2007年我国货币政策利率传导机制的有效性,得出了这段时间内我国的利率传导机制有效性相对较弱的结论。研究表明,利率对各经济变量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对宏观经济变量的解释能力偏弱,而货币供给可以跨过利率直接影响消费、投资和产出水平。江群、曾令华、黄泽先(2008)对1993—2007年我国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渠道进行了动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渠道有不断弱化的趋势。研究认为,我国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渠道的变迁有其特定的微观基础和制度环境,是适应我国经济金融体制改革的必然结果。蒋科(2009)选取1998年1月至2008年12月我国的贷款总额增长率、货币供应量增长率、实际产出增长率以及通货膨胀率等月度数据,研究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渠道,发现在我国货币政策能够同时通过货币渠道和信贷渠道影响通货膨胀率,但只能通过货币渠道影响经济增长率。可见,我国学者在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研究方面已经做了许多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产生了不少前沿成果。但遗憾的是这些研究往往只是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的利率渠道和信贷渠道或某个问题进行考察和研究,而缺乏对资产价格渠道和汇率渠道的研究。本文认为随着我国资本市场制度建设的逐步完善、外汇管制的逐渐放松以及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渐进实施,资产价格和汇率两方面在货币政策传导过程中开始逐渐发挥作用,因此非常有必要在研究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有效性问题时加入对资产价格渠道和汇率渠道的研究,从而使对此问题的研究更加系统和全面。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