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公共外交与国家形象塑造研究--以孔子学院为例
小类:
社会
简介:
本文主要研究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公共外交与国家形象塑造,并以孔子学院为例对这一问题进行阐述。 本文主要运用历史分析的方法。在收集国内外公共外交和孔子学院的相关资料的基础上,用辩证的唯物史观和分析方法,进行历史分析、对比分析,阐述孔子学院对国家形象的塑造所做出的贡献,进而对如何发挥公共外交活动在国家形象的塑造中的助推器作用提出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
详细介绍:
论文题目: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公共外交与国家形象塑造研究——以孔子学院为例 论文摘要: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国家形象作为一个国家走向世界的名片,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已经成为新世纪国家间竞争的重要资源。而公共外交作为一种新型外交方式,直接面对他国公众营造良好国际舆论,己经成为塑造国家形象的重要工具。本文通过研究公共外交的起源、发展、特征、定义,以及中国的公共外交与国家形象的塑造,并以孔子学院为例,得出以孔子学院为代表的公共外交,有利于塑造积极的国家形象,是新时期我国外交不可忽视重要方面。 论文关键词:公共外交,国家形象,孔子学院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基本思路:本文先总结论述了公共外交的起源、定义、特征以及公共外交与政府外交的区别,接着论述了中国公共外交的起源、发展,中国公共外交的体制,以及中国公共外交发展的有利及不利条件。接下来论述了中国公共外交与国家形象塑造的关系。最后,以孔子学院为例,详细解析了孔子学院作为公共外交的一种实践形式与国家形象塑造的关系。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第一,较为全面的梳理了公共外交特别是中国的公共外交以及孔子学院的相关理论知识。 第二,详略得当。本文涉及的相关理论知识比较多,而且有的又存在争议。如果一一叙述,既不现实,也不利于文章展开。所以,对相关内容做了仔细的挑选,力求简洁明了。 第三,虽然国内研究公共外交、国家形象的塑造和孔子学院的文章已经有不少,但是,把三者结合起来,以孔子学院为例研究公共外交与国家形象的塑造的文章却不多见。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公共外交在国内学术界以及外交界都受到广泛的讨论和研究,而国家形象的塑造也是当今我国走向世界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把公共外交和国家形象的塑造结合在一起能够增强公共外交研究的实用性,同时为国家公共外交决策建言献策,为公共外交的实践提供理论依据与智力支持。

作品摘要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国家形象作为一个国家走向世界的名片,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已经成为新世纪国家间竞争的重要资源。而公共外交作为一种新型外交方式,直接面对他国公众营造良好国际舆论,己经成为塑造国家形象的重要工具。本文通过研究公共外交的起源、发展、特征、定义,以及中国的公共外交与国家形象的塑造,并以孔子学院为例,得出以孔子学院为代表的公共外交,有利于塑造积极的国家形象,是新时期我国外交不可忽视重要方面。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作品获得北京外国语大学首届“精博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大赛前14名

参考文献

调查方式

主要通过图书查询、网上浏览等方法来收集公共外交、国家形象的塑造以及孔子学院的资料,通过系统的、理论的、实践的剖析,得出自己的观点,论证公共外交与以孔子学院为代表的国家形象塑造活动的关系。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公共外交作为从外国兴起的一个概念,在国外的研究开始较早而且水平也较高。公共外交的概念自国外兴起。公共外交作为一个术语,首次出现是在1965年,当时美国塔弗兹大学弗莱舍法学院系主任埃德蒙德•古利恩将其定义为:“公共外交旨在处理公众态度对政府外交政策的形成和实施所产生的影响。它包含超越传统外交的国际关系领域: 政府对其他国家舆论的开发, 一国私人利益集团与另一国的互动, 外交使者与国外记者的联络等。公共外交的中心是信息和观点的流通。”[3]这里的公共外交主要是指美国新闻署所从事的区别于传统外交的以国际广播为主要形式的外交活动,当然也包括文化教育等方面的交流活动。此后,公共外交研究便在西方国家兴起。到现在,可以说公共外交研究在国外已经很成熟。 从国内来说,公共外交的研究兴起较晚,而且与欧美一些国家相比, 我们在公众外交工作方面还有很大差距,对于我们许多外交工作者来说, 公众外交还是一个崭新的课题, 我们对于公众外交的内涵、在国家外交政策中的重要性以及运作机制方面的认识还处于初级阶段, 而且目前涉及公众外交的各种资源之间还缺乏协调, 未能形成合力。另外, 一些长期从事公共外交的高级官员还认为,公共外交资源投入不足, 也是现阶段我国公共外交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从学术研究方面,国内专门研究公共外交的学术机构也是很少的。所以,公共外交在国内可以说正处在刚刚兴起的阶段。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