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外国少年文学作品在我国的引进缺失问题研究
小类:
教育
简介:
本文抓住外国少年文学作品在我国的引进缺失这一极具现实意义却极少得到关注的现象进行了研究,指出引进外国少年文学作品的重要意义,以具体数据呈现引进缺失现象,深入剖析引进缺失的历史根源、市场根源与译介根源,探究引进缺失的不良影响,并对解决方向进行了展望与探讨。
详细介绍:
少年文学是20世纪20年代诞生于美国的一个独立文学类别,百年来在欧美国家蓬勃发展,对少年的成长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然而长期以来,外国少年文学在我国却处于引进缺失的状态,这一介于儿童文学和成年人文学之间的独特文学门类也一直处于被边缘化境地。本文主要针对外国少年文学的引进缺失——这一极具现实意义,却很少得到关注的问题进行探究,旨在探明其根源与影响,对外国少年文学作品在我国的引进提供借鉴,以唤起社会对此的关注。本文在以调查与统计数据呈现这一问题的基础上,对其产生的历史与现实根源进行剖析,认为历史上的引进停滞期延误了外国少年文学作品在我国的推广;市场上经典童话作品与世界名著类作品的再版重印占据了大量的出版资源;译介的商业化决定了外国少年文学作品的翻译环境条件较差,翻译质量较低。本文还根据大量的调查与比较探索了该问题的影响,认为引进的缺失使得我国少年文学创作难以与时俱进,使得我国少年图书市场遭受动漫与网络小说的双重夹击,使得我国少年的阅读需求得不到满足,在成长中得不到正确的思想引导。最后本文对该问题的解决方向做出了展望,提出了出版社的持续参与、政策环境的规范引导以及教育界及社会的关注的重要性。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外国少年文学作品对我国少年文学创作有促进意义,对少年成长有积极作用,然其在我国的引进却长期处于缺失状态,这一缺失状态更长期被忽视。本文写作目的即深入剖析该引进缺失现象,为唤起教育界、出版界乃至全社会对该现象的关注贡献一份力量。本文分四章,依次讨论了引进外国少年文学作品的意义,外国少年文学作品引进缺失现象及分析,外国少年文学作品在我国引进缺失的根源,外国少年文学作品在我国引进缺失影响及解决方向。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我国关于外国少年文学这一领域尚无研究专著,而研究论文也相当零星。本文作者抓住了外国少年文学作品在我国引进缺失这一极具现实意义、长期存在却极少得到关注的问题进行探究,具有很强的独创性与先进性。作者有着长期翻译实践经验,对少年文学翻译与出版领域的诸多痼疾有深刻体会,更走访了我国最为权威、藏书量最大的中国国家图书馆,实地考察并做出相关数据的统计与分析,力求保证文章的严谨性与科学性。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外国少年文学作品在我国的引进缺失致使我国少年文学创作难以接触到更新的文学思想,与外国少年文学创作落差较大;好的少年文学作品可以在社会、人生、成长、信念、文学素养等各层面给少年教益,促其成长。故本文对外国少年文学作品引进缺失现象的分析极具现实意义。本文以具体数据呈现引进缺失现象、剖析其根源、探究其影响、展望其解决方向,立足于实际,力求反映实际,并为解决实际问题而服务,具有较高的实际应用价值。

作品摘要

少年文学是20世纪20年代诞生于美国的一个独立文学类别,百年来在欧美国家蓬勃发展,对少年的成长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然而长期以来,外国少年文学在我国却处于引进缺失的状态,这一介于儿童文学和成年人文学之间的独特文学门类也一直处于被边缘化境地。本文主要针对外国少年文学的引进缺失——这一极具现实意义,却很少得到关注的问题进行探究,旨在探明其根源与影响,对外国少年文学作品在我国的引进提供借鉴,以唤起社会对此的关注。本文在以调查与统计数据呈现这一问题的基础上,对其产生的历史与现实根源进行剖析,认为历史上的引进停滞期延误了外国少年文学作品在我国的推广;市场上经典童话作品与世界名著类作品的再版重印占据了大量的出版资源;译介的商业化决定了外国少年文学作品的翻译环境条件较差,翻译质量较低。本文还根据大量的调查与比较探索了该问题的影响,认为引进的缺失使得我国少年文学创作难以与时俱进,使得我国少年图书市场遭受动漫与网络小说的双重夹击,使得我国少年的阅读需求得不到满足,在成长中得不到正确的思想引导。最后本文对该问题的解决方向做出了展望,提出了出版社的持续参与、政策环境的规范引导以及教育界及社会的关注的重要性。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参考文献

[1] 李凌芳. 中国少儿图书出版发展研究[D]. 武汉:武汉大学,2005 [2] 吴继路. 少年文学论稿[M]. 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 [3] 魏东晓. 近十年少儿引进版图书研究[D]. 开封:河南大学,2008 [4] 夏历. “五四”时期儿童文学的翻译[D]. 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0 [5] 杨贵生,赵沛林. 当代美国少年文学的基本特征[J]. 外国文学评论1996(1):123-129 [6] 张菁. 儿童文学译者主体的时代适应性[D]. 扬州:扬州大学,2007 [7] 张颖. 20世纪美国少年文学回顾[J].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2(2):14-17 [8] 朱环新. 1949-2006年中国大陆引进版少儿文学类图书出版研究[D]. 北京:北京大学,2007 [9] Brown, J. E. & Stephens, E. C. Teaching Young Adult Literature: Sharing the Connection [M], Belmont: Wadsworth Publishing Company, 1995 [10] Herz, Sarah K. & Gallo, Donald R. From Hinton to Hamlet: Building Bridges between Young Adult Literature and the Classics [M], London: Greenwood Press, 1996

调查方式

走访、个别交谈、亲临实践、书报刊物、统计报表、文件、自发、其它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本文针对外国少年文学作品在我国的引进缺失这一畸形现象进行了反思,所讨论的问题视角独特,取材新颖,独创性强。 我国关于外国少年文学这一领域尚无研究专著,而研究论文也相当零星,多出自东北师范大学的张颖教授、杨贵生教授等几位学者。论文主要包括张颖《20世纪美国少年文学回顾》、《从一份获奖书单看70年代初美国少年文学的几个特点》;杨贵生、赵沛林《当代美国少年文学的基本特征》等几篇,中国期刊网对于“外国少年文学”词条的索引结果则不足10条。1998年首都师范大学中美少年文学课题组举办了一次“中美少年文学研讨会”,这次会议的举办昭示着外国少年文学开始在我国被关注以及相关研究的开启。虽然随着近些年社会的开放,我国有更多的学者开始关注这一空白的领域,但时至今日,外国少年文学在我国的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这引起了笔者的关注。 虽然少年文学诞生于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但由于历史因素,其概念直至20世纪80年代才开始在中国传播。故而长期以来,外国少年文学在我国一直处于缺失状态,儿童文学与成年人文学之间存在着巨大的断层。此外,“少年文学”的概念在我国也被误解,分类界定模糊。以笔者在中国国家图书馆查询系统中的数据统计,其标识为与“少年文学”相关的书目中有90%左右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少年文学作品。笔者长期从事外国少年文学作品的引进与译介研究,并翻译了数部外国少年文学作品,在国外生活时也体验了少年文学作品对外国少年成长的深刻影响,并对比国内情况,对国内少年文学作品的缺失深有体会,故能敏锐地抓住这一极具现实意义,却极少被关注的问题进行了独创性的探究与思考。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