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北京市流动人口倒挂村社区化管理模式探析--基于对北京市大兴区三个村庄的实地研究
小类:
社会
简介:
所谓“倒挂”在此是指外地流动人口租住在该村的人口数量超过当地人口的现象。北京市在京郊一些类似村庄试点实行社区化管理,采取类似城市小区的封闭管理形式,并整合当地基层管理机构实现管理队伍专门化等措施实现了对流动人口聚居区的有效管理。本作品是针对此管理模式内容、村民反映以及绩效和存在的问题开展的质性的实地研究。(考虑伦理原则访谈地点用字母替代表示,真实地名及补充情况见附加材料)
详细介绍:
北京市大兴区某镇D村、S村和L村是比较典型的流动人口倒挂村,针对流动人口规模过大引发的一系列的诸如环境资源、社会治安等问题给当地经济社会健康有序发展和城市的正常发展带来阻碍的现象,有关部门在三个村庄率先试点实行社区化管理模式,模仿城市小区的形式封闭村落一些不常用的路口、建起必要的栏杆和围墙,安街门、设门卫和岗亭,将流动人口倒挂村首先在形式上规范在一个固定的有着有形界限的区域内。同时整合完善倒挂村的流动人口管理机构,实行“三站合一”建立了综合治理服务中心与当地村委会相互配合开展工作,加强了专门的管理队伍的建设,上级部门下放更多实际权力给予基层社区,提高流动人口管理体制的运作效率。在每个村庄建立了先进的数字化外来人口信息登记系统方便对流动人口开展合理控制以及计生等具体工作。三个村庄实施社区化管理模式后应该说对于当地合理、有效地控制和引导流动人口的规模,整治当地生活环境和社会治安问题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但是作为一种创新模式,在其开始实施的初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问题,当地商铺经济利益受到一定影响、外来人员基本上被排除在公共事务管理范围之外以及外来人员的“边缘人”心态和当地村民的心理隔阂等固有问题没有得到很好改善,社区化管理模式的服务内涵没有得到有效拓展和落实,使得有些村民觉得只有形式上的变化而没有实质上的变化,从严格意义上的社区化管理还存在一定差距,另外也存在基层管理者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思想观念有待进一步转变等问题。社区化管理整体来讲积极影响大于其消极影响,其推广具有可行性和有效性,但主要问题在于要不断拓展这种管理模式的服务内涵。对于社区化管理模式接下来的推广状况和效果如何,村民的满意程度的量化分析以及适应社区化管理流动人口聚居区纵向管理体制的改革和完善使我们今后仍待探讨的几个问题。

作品图片

  • 北京市流动人口倒挂村社区化管理模式探析--基于对北京市大兴区三个村庄的实地研究
  • 北京市流动人口倒挂村社区化管理模式探析--基于对北京市大兴区三个村庄的实地研究
  • 北京市流动人口倒挂村社区化管理模式探析--基于对北京市大兴区三个村庄的实地研究
  • 北京市流动人口倒挂村社区化管理模式探析--基于对北京市大兴区三个村庄的实地研究
  • 北京市流动人口倒挂村社区化管理模式探析--基于对北京市大兴区三个村庄的实地研究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为获得对社区化管理模式系统的认识并根据民众反映和理论分析对该模式进行评估,为社区化管理的完善和推广提出建议并希望为流动人口、城市规划和社区建设等管理工作提供实例和创新性的发展思路。报告主体基本也是按照对该模式的认识、实施效果、理论分析和评估以及建议的思路展开的。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本报告采用实地研究方法,严格按照社会学研究的步骤,采用科学的结构访谈和参与观察方法获取相关信息和资料并结合一些权威的文献资料作为参考。 作为北京市一项新举措本身决定了本次报告的先进性和创新性,关于此次北京市的社区化管理模式尚没有正式的学术性研究,这也是本作品最为独特和创新的地方。同时本作品利用社会学、管理学多学科视角进行理论分析并首次将“倒挂村”的概念引入学术报告。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1.对于流动人口聚居区的有效管理的研究有利于为和谐社会构建出谋划策并关系到城市建设和发展的和谐与稳定。 2.有利于形成对该模式全面而深刻的认识,并对其进行有效的完善。 3.反映村民真实态度,为完善城市社区建设和流动人口管理服务工作的实践具有积极意义。 4.对以后有关流动人口的研究工作也可以提供新的话题和一些比较新的材料,具有一定理论意义。

作品摘要

D、S、L是典型的流动人口倒挂村,针对流动人口规模过大引发的社会问题,有关部门在三个村庄率先试点实行社区化管理模式,模仿城市小区的形式封闭村落。同时整合完善倒挂村的流动人口管理机构,实行“三站合一”建立了综合治理服务中心与当地村委会相互配合开展工作,加强了专门的管理队伍的建设,三个村庄实施社区化管理模式后应对当地合理、有效地控制和引导流动人口的规模,整治当地生活环境和社会治安问题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但是作为一种创新模式,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问题,当地商铺经济利益受到一定影响、外来人员基本上被排除在公共事务管理范围之外以及外来人员的“边缘人”心态和当地村民的心理隔阂等固有问题没有得到很好改善,社区化管理模式的服务内涵没有得到有效拓展和落实,使得有些村民觉得只有形式上的变化而没有实质上的变化,严格意义上的社区化管理还存在一定差距,另外基层管理者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思想观念有待进一步转变。社区化管理整体来讲积极影响大于其消极影响,其推广具有可行性和有效性,但主要问题在于要不断拓展这种管理模式的服务内涵。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本作品于2010年12月荣获第十二届“智慧星火(校级挑战杯)”哲学社会科学类(社工组)一等奖。

参考文献

北京市在城郊结合部的一些流动人口聚居村实行社区化管理模式是从去年正式开始的,因而目前没有相关具有针对性的学术性研究报告和文献,具有参考价值的相关资料和新闻信息已单独放入附件中以供参考。

调查方式

走访、个别交谈、亲临实践、图片和照片、书报刊物等方式。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目前国内的各种对流动人口聚居区的研究实际涉及到对流动人口聚居区的专门研究在整个流动人口问题研究领域所占比重是相对较少的,关于流动人口聚居区的管理的专门系统的研究则是更少,我们常见的对流动人口的研究经常是对把流动人口作为弱势群体他在城市生活中的遇到的各种问题如打工子弟教育问题、流动人口的社会保障以及流动人口的城市融入等问题进行的研究。涉及到流动人口聚居区的研究最为大家所熟知的是对“浙江村”“河南村”“新疆村”等缘聚同质型的聚居区进行的基本状况的研究,也没有专门提到管理方面的问题。但是随着像北京市这样的典型大城市中流动人口的增加和流动人口聚居区的大规模存在,而其这其中大部分是混合型的聚居区(从来源地来讲),各种管理和服务的问题随之而来而且愈加明显,如何对流动人口聚居区尤其是混合型的聚居区进行有效地管理和服务越来越成为我们目前对流动人口问题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但目前这方面的研究还明显不够,产生影响和效果也不是很大。以上研究中还有一个问题是对社区化管理的概念界定不是很清楚,有些研究泛泛而谈没有对社区化管理进行一个清晰地界定,不同研究者对社区化管理的认识也不尽相同,所以在概念层面的混乱就容易导致研究者所提出的各种建议和措施在实际中的应用不好对应操作。 本文是对北京市“流动人口倒挂村”最新实施的一种社区化管理模式的具体探讨,是就一种专门的管理模式深入到村庄进行的实地研究,以期对城市流动人口管理模式创新和城市社区建设提供借鉴意义。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