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当代大学生低碳环保理念与行为调查研究--以××××大学本科生为例
小类:
社会
简介:
“低碳环保”是一种新的产业和经济模式,也是一种人们正在认真思考和探索的新的文化价值观,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低碳社会的建设,需要每一个人,尤其是大学生的积极参与。调查和了解大学生低碳环保知识、低碳环保态度与低碳环保行为之间的关系,大力引导大学生形成和践履低碳的生活方式,既是低碳经济、低碳社会建设的一个重要的方面,也是当代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和大学生社会化的重要内容。
详细介绍:
本研究采取社会学的实证手段和个案研究的方法,以一个大学的本科生为总体样本,以分层抽样的方式,具体而比较系统地探索了大学生的性别、年级、专业、生源地、月支出、获取信息的方式等等因素,与其低碳环保知识状况、价值偏好和行为取向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总体地把握了大学生在低碳环保方面的一般统计学特征和客观状况,形成了一些可以作为大学相关教育理念和模式改革参考依据的基本结论,并在此基础上对大学课程和教育理念的变革,大学生道德教育和大学社团活动的环境维度等等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本研究的目的就是调查和了解大学生这一特殊社会群体低碳环保理念与行为的现状和特点,为大学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中如何践履低碳环保理念提供科学依据。 本研究的基本思路就是以科学的手段和个案研究的方式,探索大学生对于低碳环保理念的熟知度、对于低碳环保理念的态度以及大学生低碳环保的行为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而把握大学生低碳环保理念、低碳环保行为形成的原因、影响因素和内在的机制。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有关我国大学生这一特定社会群体低碳环保意识与行为的现状,尤其是其内在作用机制的研究仍处于空白阶段,缺失相关的数据和系统分析。 本项目通过分析和研究大学生低碳环保理念、态度与环保行为的关系,从一个具体的视角探索如何建立社会低碳环保理念,对于宏观地把握和探索适合中国的“低碳社会”的培育与发展之路,将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大学生低碳环保理念与行为调查和研究,是探索适合中国的“低碳社会”培育与发展之路的重要方面和环节。对大学生有关气候变化的意识和低碳环保的理念的研究,是加快形成整个社会公众低碳环保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任务中的一个重要的方面。本研究不仅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广泛的社会意义,也是把握大学生文化、道德素质和时代使命感的一个重要方面,对促进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和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也将有一定的意义。

作品摘要

“低碳环保”是一种已经引起当代社会高度关注并努力实施的一种新的产业和经济模式,也是一种人们正在认真思考和探索的新的文化价值观,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低碳社会的建设,需要每一个人,尤其是大学生的积极参与。调查和了解大学生低碳环保知识、低碳环保态度与低碳环保行为之间的关系,大力引导大学生形成和践履低碳的生活方式,既是低碳经济、低碳社会建设的一个重要的方面,也是当代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和大学生社会化的重要内容。 本研究采取社会学的实证手段和个案研究的方法,以一个大学的本科生为总体样本,以分层抽样的方式,具体而比较系统地探索了大学生的性别、年级、专业、生源地、月支出、获取信息的方式等等因素,与其低碳环保知识状况、价值偏好和行为取向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总体地把握了大学生在低碳环保方面的一般统计学特征和客观状况,形成了一些可以作为大学相关教育理念和模式改革参考依据的基本结论,并在此基础上对大学课程和教育理念的变革,大学生道德教育和大学社团活动的环境维度等等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参考文献

调查方式

实证研究(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 SPSS统计分析。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低碳经济和低碳环保是当代世界基于目前人与自然、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与环境之间的尖锐矛盾而提出、并逐渐被广泛接受和推广的一种经济发展模式和生活的理念。这一理论的形成经历了一个长期的探索和选择的过程。 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是人类文明和历史发展中的一个基本维度,工业文明的产生和发展使得人类文明中的这一维度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使得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表现出更为深刻的二重性。工业文明一方面增强了人改造自然的能力,从而创造了丰富的物质财富,另一方面也严重地破坏了自然环境。到了20世纪60、70年代,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矛盾达到更加激烈的程度,人们关于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的思考和对工业文明的批评越来越成为广泛的学术和文化课题。 80 年代罗马俱乐部发表的研究报告《增长的极限》,更用定量模型警告人们沿袭传统的模式的增长将给人类带来严重的灾难。正是为了应对可能出现的人类文明的灾难,国际社会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这一概念最早是在1972年举行的联合国人类环境研讨会上正式提出来的。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出版《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将“可持续发展”定义为:“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可持续发展理论的一个创新和发展是生态文明思想的提出。生态文明思想深化了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哲学和伦理学内涵。在生态文明思想视野中, 发展不再是以物为目的, 而是以人为本,追求发展的质量,追求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和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 以提高能效、减少排放和发展可再生能源为特征的低碳环保经济发展模式是可持续发展理论在实践上的具体化和操作化。目前,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走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之路,已经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人们充分认识到,“低碳经济”和“低碳社会”,是新时代经济发展模式上的一个新的选择,也是人们行为方式的一次新的选择。同时也认识到,作为一种经济发展模式和全新的文明形态,低碳经济、低碳环保和低碳社会需要全人类的广泛参与,尤其需要广大青少年,做出自觉的行为选择和采取积极的行动。 但是,低碳理论的研究更多地着重于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经济和技术模式的转变,而对于参与这些技术和经济活动的行动主体则关注不多,尤其是对作为未来社会建设之中坚力量的大学生低碳环保理念、态度与行为的现状及其关系的研究,没有深入展开,缺乏系统数据。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