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 项目名称:
- 国外政府对大飞机政策补贴比较分析及对中国的启示——基于美国、欧盟、巴西的案例
- 来源:
- 第十二届“挑战杯”省赛作品
- 小类:
- 经济
- 简介:
- 本文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采用斯塔克伯格模型分别对追随者——国内厂商、领导者——国外厂商不接受政策补贴和接受政策补贴两种情况下的博弈策略进行分析,并引入产品差异系数,对在国外厂商接受一定政策补贴情形下,国内政府应当给予新厂商怎样的政策补贴进行了量化分析。第二部分对欧盟、美国、巴西三个地区的扶植政策进行了分析比较。第三部分针对我国政府大飞机项目的进行政策扶持提出了相应建议。
- 详细介绍:
- 航空工业的迅速发展已经使各国政府无法继续忽视其在一个国家的经济、贸易、政治各方面的重大意义。自中国政府在“十一五”规划中确定启动大型飞机研制项目后,一系列政策文件、纲要陆续出台,为大型民用飞机项目定位、规划。在我国即将实施的大型民用飞机研制项目中,一套完备的政府补贴机制是十分关键的。 2011年两会期间,人大代表张洪飚召集了将近50位左右人大代表在其“关于把航空产业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议案上签名,主要因为目前国产大飞机的发动机研发亟需资金支持。 基于此背景,笔者首先以巴西航空工业公司在上世纪九十年代经历政策转冷时经营业绩下降的例子说明政府补贴在新厂商进入市场时起到的重要作用,并采用斯塔克伯格模型分别对追随者——国内厂商、领导者——国外厂商不接受政策补贴和接受政策补贴两种情况下的博弈策略进行分析,得出在利润最大化的动机下,若国外政府实行补贴政策,国内政府也应同样采取补贴政策的策略支持新厂商的发展的结论,随后笔者又引入商品差异化系数,拓展模型对在国外厂商接受一定政策补贴情形下,国内政府应当给予新厂商怎样的政策补贴进行了量化分析。随后,分别对欧盟、美国、巴西三个地区对空中客车公司、波音公司、巴西航空工业公司在大型民用飞机研发、生产和销售不同阶段的扶植政策进行了深入剖析及特征比较。文章的最后,笔者根据前述理论及中国的现状针对我国政府如何对大型民用客机项目进行政策扶持提出了相应建议。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 1、撰写目的 本文旨在一方面论述政府补贴对于大型民用飞机项目发展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对于政府对大型民用飞机补贴额度进行经济学分析。 2、基本思路: 一、政府对大型民用飞机实行政策扶持必要性的实例分析 二、政策补贴动因及其额度确定的经济学分析 三、国外政府对大型民用飞机公司实行政策扶持及其特点比较 四、针对我国建立大型民用飞机补贴体系的启示和建议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 在研究背景及研究对象上,本文以2009年9月WTO对空客公司的裁决、2011年两会关于大飞机项目的议案为背景对2008年步入正轨的中国大型民用飞机项目进行经济学分析和实证分析,时代色彩鲜明。 在研究方法上,本文引入了斯塔克伯格模型进行分析,为文章的论证提供了科学、严谨理论支持。 此外,本文还引用了2010年11月珠海航空展上的最新数据进行分析,数据较新。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 本文通过分析对比目前国际大飞机市场上占据领先地位的美国、欧盟、巴西三国发展路径,对中国大飞机的发展路径提供了具有较强实用价值的理论支持和政策建议。本文结合WTO相关准则分析了我国政府如何规避国际准则对补贴的限制,对于我国补贴大型民用飞机项目有较强的现实指导意义。2011年两会期间的议案也反映了航空发动机的面临研发经费不足的问题,本文论证了政府资金支持对大飞机项目的重要性。
作品摘要
- 本文基于2009年9月世贸组织裁定欧盟补贴空中客车非法以及之前加拿大针对巴西航空出口资助争端案的背景,首先笔者以巴西航空工业公司在上世纪九十年代经历政策转冷时经营业绩下降的例子说明政府补贴在新厂商进入市场时起到的重要作用,并采用斯塔克伯格模型分别对追随者——国内厂商不接受政策补贴、领导者——国外厂商不接受政策补贴和接受政策补贴两种情况下的博弈策略进行分析,得出在利润最大化的动机下,若国外政府实行补贴政策,国内政府也应同样采取补贴政策的策略支持新厂商的发展的结论,随后笔者又引入商品差异化系数,拓展模型对在国外厂商接受一定政策补贴情形下,国内政府应当给予新厂商怎样的政策补贴进行了量化分析。随后,分别对欧盟、美国、巴西三个地区对空中客车公司、波音公司、巴西航空工业公司在大型民用飞机研发、生产和销售不同阶段的扶植政策进行了深入剖析及特征比较。文章的最后,笔者根据前述理论及中国的现状针对我国政府如何对大型民用客机项目进行政策扶持提出了相应建议。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 无
参考文献
- 1、浦一飞:从空客公司看大型民用飞机的研制,《航空工业经济研究》2009年第1期,P16-22。 2、马晓平、江可申、吴秋璟:大型民用飞机项目补贴障碍分析及策略建议,《对外经贸实务》2009,P38-40 3、李振浩:从欧洲空客的成功看我国大型民用飞机的研制,《航空制造技术》2008年第22期,P66-69。 4、Brander, J.A. & B.Spencer(1985): ”Export Subsidies and International Market Share Rivalry”,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18, P83-100 5、Maria Berrittelle, Vito Mandina, Luigi La France, Piero Zito(2007):”Modelling Strategic Alliances in the wide-body long-range aircraft market”, Journal of Air Transport Management(2007) P139-148
调查方式
- 书报刊物、文件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 (一)国外研究 2004年,Mark B.Shackleton,Rafal Wojakowski和Andrianos E. Tsekrekos运用随机博弈过程分析认为,厂商进入与否对自己和竞争对手可以获得的收益率都会产生影响,先进入市场的厂商试图减少收益的可变性,而后进入市场的厂商会试图增加收益的可变性。2004年,Benkard假设厂商的进入、退出、价格和产量等因素由马尔科夫最优均衡内生决定,并运用动态寡头模型对国际民用飞机市场的产品价格性能和最优策略进行了实证分析。2007年,John M.C.King对空客A380和波音B787在未来航空市场所扮演的角色进行了讨论,认为这两种飞机之间不是战略替补,而是战略互补,这两种飞机在未来的全球市场都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二)国内研究 黄国桥(2000)认为,世界大型民用飞机生产中两大巨头的竞争是一个美国人不断退却而欧洲人不断胜利的过程。这主要因为美国常年鼓吹自由市场理论而欧洲政府却坚持战略性贸易政策,事实证明,战略性贸易政策是发展民族重点产业的一个有效手段。 杨戈(2003)提出,在干线飞机领域,波音与空客之间出现理念上的竞争,波音的霸主地位开始动摇,支线飞机领域已经由过去的三足鼎立转变为加拿大庞巴迪宇宙公司与巴西航空工业公司之间争霸的局面,支线飞机的发展区域大型化。 张小兵(2006)运用博弈论的方法,分析了波音与空客在B787和A350之间的竞争,得出结论:自由贸易是一个比关税壁垒更好的选择,而补贴时一个比自由贸易更好的选择。 目前国内学术界对国际民航市场的关注大多仅限于介绍性的内容,研究模式大多仅为“分析现状——提出建议”,关于大型民用飞机市场竞争的实证研究也几乎处于空白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