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一样的童年,不一样的未来--解决入托难方式之大学生自主创业构想与调查报告
小类:
教育
简介:
针对当前我国尤其是北京市存在的儿童入托难、大学生就业难问题,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进行了针对性的调查并结合相关研究成果,富有创造性地提出了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方案,既可以解决入托难同时又可以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社会难题,问题真实,建议可行,是对解决社会问题具有建设性的好的调查报告。
详细介绍:
立足相关的研究成果,站在大学生的立场建立供需平台,从而缓解这些现象,具有实际思考价值和意义。对于未来入托难现象和就业难现象的缓解和以及提高幼儿教育的重要性认知和国内幼教水平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在中低收入家庭中有一定的市场和推广价值,在促进社会和谐和改善民生方面也体现了当代大学生的个人思考。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本文立足于入托难和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讨论了大学毕业生尤其是教育相关专业毕业生自主创业提供幼教服务的构想,以达到同时缓解入托难和大学生就业难的目的。通过问卷调查和采访形式,了解到社会中低收入家庭对于入托的需要和相关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困难因素,联系国家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政策,实现建立供需平台,从而达到问题的解决。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本文通过调查问卷和访谈的方式对现阶段北京地区入托难现状、大学毕业生就业现状以及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状况进行了调查,并参考了相关研究成果,得到了科学的数据;本文将入托难与大学生就业难两大社会热点问题结合起来考察、研究,立意新颖独特,研究结果一经被有关部门采纳或实施,将有助于促进教育公平,增进就业,缓解相关的社会矛盾,有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本文在科学的调查数据基础之上提出了大学生自主创业搞幼教的构想,既符合现实条件,又存在很大的社会需求,具有实际操作性,实为一个缓解入托难并且将我国幼教水平提高到更高层次的一个很好的过渡方式。

作品摘要

近年来,中国入托难和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引发了全社会的关注和讨论。虽然国家出台了一些相关政策力求解决这些问题,然而短时间内,入托难与就业难问题形势依然很严峻。本文采用了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先后对公众对于入托难的看法、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现状以及教育相关专业大学生就业现状等进行了调查,力图全面把握相关信息和原因;并将二者巧妙结合,常识性地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大学生自主创业方案,即倡导高校毕业生,特别是教育相关专业毕业生通过提供幼教服务自主创业,以进一步扩充优质幼教资源,满足社会需求,完善儿童学前教育,促进教育公平并缓解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参考文献

[1] 郑成功.大学生就业难与政府的政策取向[J].中国劳动,2006.(04). [2] 李桂芬、蒙绍权.基于大学生就业的高校受力分析及解析思路[J].高校论坛,2009.(06). [3] 中国劳动保障报. [4][德]卡尔•威特. 卡尔•威特的教育.景青.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2009. [5]

调查方式

问卷 个别交谈 亲临实践 书报刊物 统计报表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一、2010年8月,《小康》杂志社中国全面小康研究中心联合清华大学媒介调查实验室,在全国范围内展开了中国教育发展现状满意度调查。根据本次调查结果,评选出了“最受关注的十大教育问题”,入园难、入园贵排在了第一位,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也在其中。 二、幼儿教育对于智力开发意义重大。美国心理学家杰明斯的研究指出,5岁以前是智力发展最快的时期,对一个18岁的孩子达到的正常智力水平来说,其中50%的智力是4岁以前获得的,30%是4—8岁获得的,20%是8—18岁前获得的。日本学者木树久一指出,儿童潜在能力遵循一种递减的规律。即生下来具有100分潜在能力的儿童,如果一出生就进行教育,可以成为具有100分能力的人,若从5岁开始教育,只能成为具有80分能力的人,若从10岁开始,就只能具有60分能力的人。在儿童智力迅速发展的时期,智力与教育以及社会环境密切相关,所以良好的早期教育就显得格外重要,优质的早期教育,对于儿童的全面发展及其未来对社会的贡献具有巨大的意义。 三、1998-2008年,高等教育当年招生规模从108.4万增至546.1万,人数增加了5.61倍,当年毕业数量从83.0万人增加到了559.0万人,增加了近6.73倍。据统计,2010年大学毕业生人数高达631万,是近年来毕业生最多的一年,加上历年积累没有就业的学生,2010年需要就业的大学生人数达700多万,是2000年得7倍,就业形势十分严峻。根据人事部2010年针对全国6000多名本科生调查结果显示,截止到5月底,2006届本科毕业生中已签约和已有意向但未签约的占49.81%,不想马上就业的占15.02%,而没有找到工作的比例为27.25%。最近几年来,高校毕业生就业率维持在70%上下,无业可就、有业不就等现象频频出现,就业层次降低、初级就业的工资水平明显下降、“零工资”情况也有出现。大学毕业生数量的剧增,大大增加了劳动力市场对其吸纳的压力。按照奥肯定律,经济增长会对就业产生拉动作用,但就实际情况而言,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的就业弹性呈现下降的趋势,经济增长未能有效地拉动就业的增长 ,在这样一个大环境下,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必然趋紧。除此之外,全球性经济不景气、国内国有企业需求不旺盛、对于自身期望值过高和自身综合素质欠缺也是导致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几大因素。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