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为青春的悸动护航--大学生性教育现状及可行方案探究
小类:
教育
简介:
本研究采用量表调查和半结构化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在北京市十所重点大学展开调研,探讨了大学生性态度、性知识和爱情观的现状,了解大学生对性教育的评价与需求。结果表明大学生性行为开放,性知识偏低,不同群体间心理特点存在一定差异。目前性教育的内容与形式与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切实需要相距甚远,收效甚微。研究组根据调研结果,结合相关领域知识,提出了全面综合、更加合理的性教育模式,并给出了相应的提纲与范例。
详细介绍:
本研究以北京市十所重点大学的430名大学生为调查对象,使用《一般性态度问卷》、《爱情态度量表》、《性知识问卷》以及《自编性教育期待问卷》,对目前大学生的性态度、性知识和爱情观现状进行调查。结合量表与访谈,了解大学性教育情况以及大学生对性教育的意见。研究发现:大学生性态度较为开放,发生过性行为的大学生比例达到17.5%,且大学生对一夜情、婚前性行为等行为较为宽容。综合考察性生理、性...(查看更多)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本研究对北京市十所重点大学的大学生进行较大样本的科学调查,以掌握大学生爱情观、性态度及性知识现状,分析大学性教育存在的问题。研究组希望能够为大学生教育的现状提供有效的统计数据,并为大学性教育工作提供具体建议和可操作方案。本研究依托专业心理学量表对大学生的爱情观、性态度及性知识现状进行调查,结合自编问卷与访谈了解性教育现状。深入分析现状之下的潜在矛盾,再结合相关知识和理论得出相关结论和改进方案。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科学性:本研究采用信效度较高、在国际学术界受认可的爱情观、性态度和性知识问卷,用心理统计学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为所得结论提供了可靠的基础。 先进性及独特之处:本研究在科学测量和深入访谈所得资料的基础上,详细剖析性教育效果不理想的原因,突破了已往研究论述较空泛的弊端。基于调查结果和相关理论,研究组在思想、内容和形式上给性教育提出创新而具体的建议,并拟制性教育课程大纲和课程示例,具有良好的可操作性。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本研究指出了大学生性态度开放、性知识偏低及其它在性知识、性态度、爱情观等方面的客观现状,论证了目前大学性教育效果甚微,内容形式不能满足实际需要的问题。综合调查数据、访谈资料和相关知识理论,研究组在指导思想层面指出了性教育思想观念的弊端,在教学内容层面给出了全面系统的教学大纲,在具体操作层面给出了具体课程示例。所得结论与建议立足现实,且具有非常高的可操作性。

作品摘要

本研究以北京市十所重点大学的437人为调查对象,使用量表和访谈结合的形式,对目前大学生的性态度、性知识和爱情观现状进行调查,了解大学性教育情况,并以此为依据,对大学性教育工作提供了改进建议,总结出全面完整的性教育模式。结果表明:(1)大学生性行为比例较高,对婚前性行为态度开放;(2)大学生性知识水平普遍偏低,且主要性知识来源于学校教育的人数只占少数;(3)不同性别、年级、恋爱经历...(查看更多)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参考文献

何姗姗. (2006). 未婚大学生、研究生性态度和性行为的现状及影响因素:人格与爱情态度.硕士学位论文, 北京师范大学. 彭彧华 等. (2009). 当代大学生性行为和性态度、性知识的特点及关系. 人口研究, 33: 85-92. 梁德友. (2004). 论当代大学生性教育. 硕士学位论文, 南京师范大学. 肖晓鸿. (2006). 当代大学生恋爱特点及发展趋势. 硕...(查看更多)

调查方式

1问卷调查:以高信效度量表和自编问卷为工具,方便取样,在各校自习室、操场、食堂等地随机发放问卷。 2深度访谈:自制访谈提纲,进行一对一的个体深度访谈。受访者经多次中介,保证访谈者与受访者陌生。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性教育的研究既是全球教育界的共同话题,又不能离开中国的具体国情。故此处重点分析国内研究情况,兼议国际研究值得借鉴的优点。 在国内,十几年来学术界一直不乏相关问题的研究报告,很多学者对大学生性行为、性知识、恋爱心理等各方面的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或理论分析。在文献收集阶段,研究组检索到国内的相关文献数十篇,这些文献对了解大学生的现实状态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数据,特别是汇总...(查看更多)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
Baidu
map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