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构建基于业务环节的FX矿业集团内部控制体系
小类:
管理
简介:
本文从对煤炭行业相关背景和FX矿业集团现状入手,指出其内部控制的重要性与迫切性,并特别针对其业务环节进行内部控制分析和设计,完善企业制度。
详细介绍:
企业内部控制是关系到企业发展壮大乃至生存的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严密与否,执行情况的好与坏,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兴衰成败、生死存亡,国内外大量的实际案例充分表明:“有控则强”、“无控则乱”、“失控则亡”。内部控制不是万能的,但是没有它是万万不能的。 针对FX集团发展的特点,从如何面对企业风险以及如何克服自身在发展过程中的弱点出发,对企业人员配置和资源的有效衔接、业务流程的规范等各个环节进行梳理,找出它们的共性和规律,并且针对国内外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所进行的系统考察以及对FX矿业集团内部控制分析的基础上,结合集团自身特点和管理要求,从一定层面上结合当今国内煤炭行业特点,制定基于业务环节的企业内部控制设计,帮助企业做大做强,安全发展。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本文从对煤炭行业相关背景和FX矿业集团现状入手,指出其内部控制的重要性与迫切性,并特别针对其业务环节进行内部控制分析和设计,完善企业制度。 从一定层面上根据煤炭行业特点和相关企业的共性,我们找到了一些典型特点,并根据这些特点 制定出基于FX矿业集团业务环节的内部控制设计,其相关建议和对策对其它企业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本文是针对国内一家典型煤炭企业进行内部控制分析和设计,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而且由于煤炭行业的典型特点和该行业企业之间的共性,本文内容对其他相关企业也具有一定的启示和帮助。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全文指在根据一家典型国有煤炭企业现状,制定出基于其业务环节的内部控制设计,总而在一定程度上完善企业的体质,安全发展。 而且该企业自身特点反映了当今国内煤炭行业的特色以及发展需求,为此本文从一定程度上对其它煤炭企业也有借鉴作用。

作品摘要

内部控制是关系到企业发展壮大乃至生存的一个重要因素,内部控制体系的缺失会导致企业经营失败、会计信息失真、违法经营等情况的发生,而完善合理的内部控制制度则会引导企业走向成功。本文针对FX矿业集团自身的特点,通过分析企业整体及各主要业务环节内部控制现状,构建了基于业务环节的FX矿业集团内部控制体系。由于FX矿业集团具有的我国煤炭企业典型特征,笔者希望本文的分析能够对其他煤炭企业完善其内部控制也有所帮助。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参考文献

1COSO. Internal Control-Integrated Framework. New York: Committee of Sponsoring Organizations of the Tread-way Commission, 1994. 2Yuan Suhua, Study on Improving The Internal Control of Coal Enterprises[J],Inner Mongolia coal economy, 2010(1):13-15. 袁素华,对完善煤炭企业内部控制的研究[J],内蒙古煤炭经济,2010(1):13-15. 3Ma Zhenquan, Reorientation of The Coal Enterprises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J],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Herald:130. 马震泉,关于煤炭企业组织组织结构调整方向的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130. 4Lian Li, Study on The Internal Control of Company[M],Chengdu: 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 Press,2009. 梁丽,企业内部控制研究[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

调查方式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内部控制思想的发展是一个历史渐进过程,产生于18世纪产业革命以后,与审计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企业规模日益扩大,业务活动日趋频繁,国外许多学者及很多组织和机构在不同时期都提出了很多理论和具体做法。 美国的Garvin. D.A (1996)认为,企业内部控制实施是企业管理规范与流程的重要体现。全面质量管理是企业生存的基础。企业内部控制实施的方法要与健全的企业目标相协调。 挪威的Per Oystein Saksvik ,Kjeli Nytro (1996)认为,在挪威内部控制法规是强制性执行的,企业必须建立内部控制系统。企业内部控制系统的实施是企业工作环境的需要。 荷兰的DelaHostria, E (2003)提出,制造业企业领域共享的领域本体论,来自于对控制标准的详细解释。只有在制订控制标准的基础上,才能进一步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实施的可操作性。 法国的D.Chen (2005)在《企业内部控制系统整合—国际标准》中指出,没有一套可实行的国际标准,就不存在控制的有效实施。这套标准应该在制造业企业生产控制和企业控制系统中通过几方面的工作来完成。 俄罗斯的Zhilkina Anna N. (2008)认为,在全球知识经济环境下,企业财务控制、质量控制和管理能力是一个企业成败的关键。 意大利的M. Quiescenti、M. Bruccoleri、U. La Commare、S. Noto La Diega和G. Perrone提出(2006)认为,企业内部控制是以控制流程为导向的。为保证企业目标的实现,切实可行的内部控制流程系统是必要的。 近几十年来,随着内部控制理论以及认识的不断发展,不仅在美国,而且在其它国家和组织,其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也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大致经历了五个阶段 (1)萌芽时期──20世纪40年代前的内部牵制阶段(Internal Check) (2)发展时期──20世纪40年代末至80年代时“内部控制制度”(Internal control system)阶段 (3)过渡时期──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的“内部控制结构”阶段 (4)成熟时期──20世纪90年代以后的“内部控制整体框架”阶段 (5)最新研究成果──企业风险管理框架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