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 项目名称:
- 我国大中城市蔬菜问题与对策--以北京为例
- 来源:
- 第十二届“挑战杯”省赛作品
- 小类:
- 经济
- 简介:
- 作品以北京市为例,将蔬菜价格和蔬菜安全问题联系起来,系统研究了我国大中城市的蔬菜问题,从体制性因素和市场性因素剖析了造成我国蔬菜问题的深层原因,进而提出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政策建议,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农产品伤害危机事件对产业集体品牌资产的损害与品牌补救研究》(编号:71073044)的阶段性成果。
- 详细介绍:
- 在“菜篮子”工程的长期推进下,我国城市的蔬菜供应问题得到缓解。但近期蔬菜价格的剧烈波动以及频频爆发的食品安全问题,对各大中城市蔬菜保障提出了新的挑战。引起蔬菜价格高企和蔬菜安全隐患突出的原因可以归结为体制性因素(公益性流通基础设施严重缺乏、保障措施效果有限、生产者弱势)和市场性因素(产需缺口和高房价)。针对这些问题,本文认为各大中城市可以采取合理蔬菜生产布局、增加蔬菜产量,构建社区配送模式、实现产销对接,打造蔬菜保障园区、系统组织蔬菜全产业链、兴建农产品交易的公共设施、全面落实农产品增值税抵扣政策等综合解决措施。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 撰写目的:分析蔬菜问题的产生的体制性原因和市场性原因,尝试解决大中城市蔬菜保障的价格长期持续走高和蔬菜安全隐患突出问题。 基本思路:在菜价急速波动和食品安全引发广泛关注的背景下,分析大中城市蔬菜价格和蔬菜安全问题,并对造成这些问题的背后原因进行探究,据此提出城市蔬菜保障的对策建议。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 蔬菜价格与蔬菜安全并不是相互独立的。作品将蔬菜价格和蔬菜安全结合起来,分析导致蔬菜问题日益凸显的体制性原因和市场性原因。结合我国蔬菜生产分散、蔬菜销售主要在社区的现实,提出联合蔬菜生产者和蔬菜销售者的“社区配送”模式,并提出通过“蔬菜保障园”这一平台来强化政府对蔬菜的调控,以实现缩短蔬菜流通环节的同时保障蔬菜安全。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 在目前“农超对接”进展不利和食品安全问题日益严峻的情况下,本文提出了联合蔬菜生产者和蔬菜终端销售的“社区配送”这一模式,不仅能够平稳蔬菜价格,还可以提高蔬菜安全,最终实现北京十二五规划提出的“农餐对接”。城市“蔬菜保障园”的建设,可以为政府提供调控蔬菜问题的发力平台,以期为城市居民提供价格合理和质量安全的蔬菜。
作品摘要
- 在“菜篮子”工程的长期推进下,我国城市的蔬菜问题得到缓解。但近期蔬菜价格的持续走高以及频频爆发的食品安全问题,对各大中城市蔬菜保障提出了新的挑战。引起蔬菜价格高企和蔬菜安全隐患突出的原因可以归结为体制性因素(公益性流通基础设施严重缺乏、保障措施效果有限、生产者弱势)和市场性因素(产需缺口和高房价)。针对目前的蔬菜价格和蔬菜安全问题,作品认为各大中城市可以采取合理蔬菜生产布局、增加蔬菜产量,构建社区配送模式、实现产销对接,打造蔬菜保障园区、系统组织蔬菜全产业链,兴建农产品交易的公共设施、全面落实农产品增值税抵扣政策等综合解决措施。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 作品部分内容曾发表在中国价格协会主办的《价格理论与实践》(全国价格权威期刊、CSSCI来源期刊、北大核心期刊),题目为《我国蔬菜价格形成及对策研究》。参赛作品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完善提高。
参考文献
- [1]张晓山.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趋势探析[J].管理世界,2009(5):89-96. [2]罗俊霞等.郑州市蔬菜安全品质的调查与分析[J].陕西农业科学,2009(1):38-40. [3]江宜航.菜价上涨调查:一斤油菜田间五毛餐桌五元[N].中国经济时报,2010-09-17. [4]陈雨生等.蔬菜质量安全管理的优势、问题与政策建议——基于京郊菜农的调查[J].农村经济,2009(10):35-36. [5]韩俊.价格与土地[EB/OL].2010-12-26[2011-01-13]. [6]黄海.关注“最后一公里”菜价飞涨的体制原因[R].中国流通三十人论坛(G30)简报,2011(2). [7]薛桂芝.论我国农产品区域品牌的创建[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0(5):688-691. [8]张敏.蔬菜安全生产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0(15):183.
调查方式
- 走访; 现场采访; 个别交谈; 书报刊物; 统计报表; 文件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 对大部分西方发达国家而言,由于这些国家超市系统发达,而且蔬菜种植规模较大,并且蔬菜的销售资质被限制在特定超市,“农超对接”模式运行良好,进而实现了蔬菜流通环节较少,蔬菜安全问题也很少出现。在我国广泛存在的蔬菜问题在西方发达国家并不存在,因此,很少有外文文献涉及这一课题。 对国内而言,尽管早在1988年我国就启动了保证城市蔬菜供应的“菜篮子”工程。但是,蔬菜价格的持续走高和食品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引致众多学者对蔬菜问题进行了研究。张晓山(2009)认为,目前国家对菜农的优惠主要由种植大户和村干部获得,小农户在经济决策和利益分配中的弱势地位并无实质性的改变,因此很难实现“农村对接”,并最终导致小农户有脱离合作社的倾向。韩俊(2010)指出,原本种植蔬菜的土地在高房价的刺激下,被政府征收并规划为房地产项目或工业开发区,城市郊区蔬菜种植面积的锐减大大推高了蔬菜价格。在北京、天津等大中城市,这一现象尤为突出。在蔬菜安全方面,陈雨生等(2009)认为,由于“三证”蔬菜的生产成本较高,在化肥、生物农药、时间上的投入较多,因此菜农并没有种植“三证”蔬菜的内在动力。罗俊霞等(2009)通过对郑州市蔬菜的抽样调查发现,绿叶菜类、豆类、白菜类蔬菜存在的安全隐患较大。存在问题的绿叶类蔬菜多为本地菜;而农药残留超标的白菜类和豆类蔬菜主要来自外地。瓜菜类、茄果类、根茎类蔬菜相对安全,但杀菌剂的检出率较高。 尽管国内众多学者对蔬菜问题进行了研究,但这些研究一般都是从价格或食品的其中一个方面进行论述,尚未发现有文献将蔬菜价格和蔬菜安全问题进行关联性研究,并且也较少有文献提到体制性因素对蔬菜市场的影响。但实际上,蔬菜价格和蔬菜安全是蔬菜问题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全面分析导致蔬菜问题产生的体制性因素和市场性因素,从而系统考虑解决蔬菜价格和蔬菜安全问题的措施,不仅能有效保障城市蔬菜供应,也有利于促进农民增收,进而减小城乡发展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