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 项目名称:
- 西藏色季拉山川滇高山栎种群结构与动态
- 来源:
- 第十一届“挑战杯”国赛作品
- 小类:
- 生命科学
- 大类:
- 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
- 简介:
- 在样方调查的基础上,运用生态学的数量统计方法,研究了西藏重要水土保持树种川滇高山栎(Quercus aquifolioides)的种群结构、数量动态特征以及与环境的关系等。
- 详细介绍:
- 川滇高山栎是青藏高原具有代表性的常绿阔叶树种,在藏东南林区大面积连续分布,对高山峡谷地带的水土保持和水源涵养具有重要的防护作用和较大的生态效益。本文通过对西藏色季拉山川滇高山栎种群的结构与数量动态以及种群高度—环境关系的研究得出:川滇高山栎种群呈增长型,不同地段种群的年龄分布差异较大(P<0.001),迹地型种群以大量同龄或近同龄林出现,存在被其他树种替代的可能。川滇高山栎存活曲线介于DeevyⅡ与DeevyⅢ型之间,整个生命过程出现三次死亡高峰,以幼苗进入幼树时期最为强烈(死亡率77.3%),高死亡率会带来高的生命期望值,种内资源竞争是影响个体寿命和造成种群波动的主要原因。环境因子对川滇高山栎种群高度的影响程度排序为:土壤湿度>年降水量>坡向>坡位>坡度>海拔,土壤湿度和年降水量是影响川滇高山栎种群高度分化的显著因子,另外种群对海拔的适应幅度较宽,对坡度响应不强,水分格局是影响个体增长和种群发展的重要因素。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 撰写目的: 旨在了解川滇高山栎种群的生存现状,揭示种群的整体活力、发展特征、动态规律和群落的稳定性等具有重要意义,为合理利用生物资源和充分发挥其生态价值、保护区域生态稳定提供科学依据。 基本思路: 在样方调查的基础上,运用生态学的数量统计方法,研究了西藏重要水土保持树种川滇高山栎(Quercus aquifolioides)的种群结构、数量动态特征以及与环境的关系等。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 运用国内外常用的植物种群生态学研究方法,在实地样方调查的基础上样方调查的基础上,运用生态学的数量统计方法,首次完整研究了西藏重要水土保持树种川滇高山栎种群的数量动态特征以及与环境的关系,填补了西藏水土保持植物基础研究的一项空白。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 首次完整研究了西藏重要水土保持树种川滇高山栎种群的数量动态特征以及与环境的关系,填补了西藏水土保持植物基础研究的空白。为了解川滇高山栎种群的生存现状,揭示种群的整体活力、发展特征、动态规律和群落的稳定性等具有重要意义,为合理利用生物资源和充分发挥其生态价值、保护区域生态稳定提供科学依据。
学术论文摘要
- 川滇高山栎是青藏高原具有代表性的常绿阔叶树种,在藏东南林区大面积连续分布,对高山峡谷地带的水土保持和水源涵养具有重要的防护作用和较大的生态效益。本文通过对西藏色季拉山川滇高山栎种群的结构与数量动态以及种群高度—环境关系的研究得出:川滇高山栎种群呈增长型,不同地段种群的年龄分布差异较大(P<0.001),迹地型种群以大量同龄或近同龄林出现,存在被其他树种替代的可能。川滇高山栎存活曲线介于DeevyⅡ与DeevyⅢ型之间,整个生命过程出现三次死亡高峰,以幼苗进入幼树时期最为强烈(死亡率77.3%),高死亡率会带来高的生命期望值,种内资源竞争是影响个体寿命和造成种群波动的主要原因。环境因子对川滇高山栎种群高度的影响程度排序为:土壤湿度>年降水量>坡向>坡位>坡度>海拔,土壤湿度和年降水量是影响川滇高山栎种群高度分化的显著因子,另外种群对海拔的适应幅度较宽,对坡度响应不强,水分格局是影响个体增长和种群发展的重要因素。
获奖情况
- 无
鉴定结果
- 川滇高山栎种群总体呈增长型,种群存活曲线介于DeevyⅡ与DeevyⅢ型之间,种内资源竞争是影响个体寿命的主要原因。环境因子对川滇高山栎种群高度的影响排序:土壤湿度>年降水量>坡向>坡位>坡度>海拔。
参考文献
- 1.Polido F J, Diaz M, de Trucios S J H. Size structure and regeneration of Spanish holm oak Quercus ilex forests and dehesas: effects of agroforestry use on their long-term sustainability. Forest Ecology and Management. 2001, 146: 1-13. 2.江洪. 云杉种群生态学. 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 1992: 8-28.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 植物种群生态学自Harper(1977)提出的以植物生活史为纲的植物种群动态模型,标志植物种群生态学的出现,继后Solbring(1979)、Mortimer(1981)和Silvertown(1982)和Hedrick(1984)的有关植物种群生态学著作相继问世,使这门新兴学科迅速发展。我国一些著名的生态学家自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为这门学科在我国的传播和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曲仲湘等,1983, 王伯荪,1989, 周纪伦, 郑师章和杨持等,1992)。近年国内开展了大量植物种群生态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其中,王伯荪等对鼎湖山森林优势种群数量动态进行了研究(王伯荪和彭少麟,1987);江洪对云杉种群生态学进行了研究(江洪,1992);吴承祯、洪伟等对长苞铁杉种群生态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2000-2008),等等。 高山栎类硬叶常绿阔叶林是世界上分布最高的常绿阔叶林类型,也是青藏高原特色的森林和景观类型,其中以川滇高山栎(Quercus aquifolioides)林分布最广,是青藏高原最具有代表性的主要高山栎类林类型,对地区水土保持和水源涵养具有十分重要的防护作用和较大的生态效益(管中天,2005)。目前国内外对栎属高山栎组的种群动态研究较少,由于川滇高山栎林在藏东南林区的广泛分布和在不同生境中显著的表形分化特征(管中天,2005,李俊清等,2000),以及所属类群的分布、演化与青藏高原隆升的密切联系(贺金生等,1995,周浙昆等,2003,杨钦周等,1990),很多学者先后对青藏高原川滇高山栎种群投入过很多关注(杨钦周等,1990,李俊清等,1995,李进等,1997),但至今尚未见关于其种群结构与动态以及高度分化机理的完整报道(王国严等,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