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新医改背景下慢性病的社区管理与防治的新模式研究——基于北京市四种慢性病社区防治的调研
小类:
社会
简介:
在当前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背景下,本研究利用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在调查北京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四种慢性病管理与防治的基本现状的基础上发现了当前社区防治慢性病方面的优势和不足,并创新地探索了适合当前我国实际情况的慢性病社区管理与防治的新模式从而降低医疗费用,为解决有关民生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提供助益。真正做到了以人为本,体现医学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的本质。
详细介绍: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在当前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背景下,为解决关乎民生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探索新的社区慢性病管理与防治模式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对北京市5个城区32家社区卫生服务站的3223位患者进行了问卷调查,并结合定性访谈、非参与式观察等方法掌握了北京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四种慢性病患者的就诊情况、社区医疗服务满意程度、慢性病知识知晓率和患者生存质量等基本现状,发现了当前社区防治慢性病方面的优势和不足,对此提出了适当的慢性病社区管理与防治的方法与措施。 此研究可对社区卫生服务实施四种慢性病干预措施和效果评价提供基础资料和依据;对探索适合北京乃至全国实际情况的慢性病社区管理与防治的新模式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作品图片

  • 新医改背景下慢性病的社区管理与防治的新模式研究——基于北京市四种慢性病社区防治的调研
  • 新医改背景下慢性病的社区管理与防治的新模式研究——基于北京市四种慢性病社区防治的调研
  • 新医改背景下慢性病的社区管理与防治的新模式研究——基于北京市四种慢性病社区防治的调研
  • 新医改背景下慢性病的社区管理与防治的新模式研究——基于北京市四种慢性病社区防治的调研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撰写目的: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在当前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背景下,为解决有关民生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探索新的社区慢性病管理与防治模式具有重要意义。作为青年医学生,我们希望通过努力为推动我国卫生事业又好又快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基本思路: 本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辅之文献研究、定型访谈、非参与式观察等多种研究方法,对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提出构建新模式的建议。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1.在新医改背景下,本研究为解决 “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提供助益。调查贴近生活、关注民生,体现了医学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的本质。 2.注重理论与实证结合,运用文献研究、问卷调查、定性访谈、非参与式观察等研究手段,并结合流行病学、医学统计学、卫生经济学等多学科知识。调查及分析过程实施了严格的质量控制措施。 3.探索了适合我国当前情况的慢性病管理与防治的新模式,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此研究获取了北京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四种慢性病患者的就诊情况、社区医疗服务满意程度、慢性病知识知晓率和患者生存质量等基本现状,发现了当前在慢性病社区防治与管理方面的优势和不足。 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对慢性病实施干预措施及以后的效果评价提供基础资料和依据,并对探索适合当前实际情况的慢性病社区管理与防治的新模式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对解决百姓“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作品摘要

1 北京市四种慢性病社区防治现状调查的基本情况介绍 1.1 调查目标 1.2 研究思路:准备工作→问卷设计→预调查→修订问卷→基线调查→统计数据→基线分析 1.3 调查方法:问卷调查、定性访谈、非参与式观察、文献研究 1.4 资料的统计分析:对收集到的调查表资料在Epi3.02中录入,经逻辑审核无误后转入SPSS13.0中统计分析。主要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 1.5 质量控制:录入实行双人核查,并抽取4%的样本进行复调。 2 北京市四种慢性病社区防治现状及原因分析 对北京市社区四种慢性病就诊患者的基本情况、患病情况、就诊情况、服务评价情况、知信行情况、患者生存质量情况进行现状分析。 3 慢性病社区管理与防治的新模式的探索 3.1慢性病社区管理与防治的新模式框架 3.2慢性病社区管理与防治新模式的具体内容 3.2.1、制定四种慢性病社区卫生服务技术管理规范 3.2.2 加强社区四种慢性病管理的队伍建设 3.2.3 完善社区四种慢性病管理制度,提供政策保障 3.3针对慢性病社区管理与防治的其它建议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第五届“挑战杯”首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

参考文献

[1]蔡玲玲,张开金,翟成凯,米文婧,唐伯才. 社区居民慢性病现状与疾病经济负担研究[J]. 现代预防医学,2007,(3). [2]姜良美,郭继志,庄立辉,刘祥. 新形势下开展社区健康教育预防慢性病的SWOT分析[J].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8,(11). [3]王成勋,. 社区老年人慢性病调查分析及对策[J]. 中国自然医学杂志,2007,(1).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中国卫生统计年鉴 [5] Pierson M, A community-based solution to complex, chronic health needs. Frontiers Of Health Services Management, 2008 Winter; Vol. 25 (2), pp. 15-23

调查方式

采取走访、问卷、现场采访、人员介绍、个别交谈、亲临实践、书报刊物、统计报表、文件、集体组织等方式。 问卷调查采用配额抽样法抽取调查对象;由调查员运用访问式调查形式,询问调查对象并填写调查表。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1、国外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从20世纪70年代早期开始,发达国家陆续在不同人群中开展了以降低危险因素、改善生活方式为目标的多个社区干预项目。第一个以社区为基础的以降低心血管病危险性的项目是1972年开始的芬兰北卡项目,北卡项目开展后,在欧洲其他地区和美国也开展了一系列的类似项目。在此之后设计不同的项目陆续开展起来,如德国的心脏病预防项目,瑞典的慢性病控制项目,以及和世界卫生组织有关的一些项目,如WHO欧洲区的CNDI项目,WHO美洲区的CAMRO项目等。 发展中各国也开展了类似的综合干预项目。非洲区和中东地区卫生组织陆续建立类似于CNDI的网络。在拉丁美洲,古巴很早开展慢性病防治工作,在哈瓦那和西恩富戈斯开展了现场干预。在非洲,南非有很长的开展心血管预防的历史;尼日利亚和其他非洲国家很早以前就开展了高血压的社区综合防治工作。在亚洲,斯里兰卡、泰国、新加坡、因素、巴基斯坦、马来西亚、伊朗等国家都先后开展了以社区为基础的综合干预。 2、国内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在我国,以社区为基础的慢性病防治工作始于20世纪80年代,而后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1996年以前主要以项目促进的形式探索行为干预对慢性病的影响;1996年以后则在项目促进的同时,开展了多病种、多危险因素干预的社区综合防治体系建设。“八.五”期间(1991—1995年)进行了心脑血管病社区人群综合预防研究,项目涉及北京、上海、长沙等地4个社区的40万人口;“九.五”期间(1996—2000年)原北京医科大学在上海南市区和北京房山区实施了覆盖24万人的“原发性高血压社区综合防治项目”。卫生部于1996年出台了《中国非传染性疾病控制规划》,标志着我过开始了慢性病社区综合防治的探索,为社区干预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2009年4月6日国务院在公布的《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指出:“加快建设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主体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完善服务功能,以维护社区居民健康为中心,提供疾病预防控制等公共卫生服务、一般常见病及多发病的初级诊疗服务、慢性病管理和康复服务。转变社区卫生服务模式,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坚持主动服务、上门服务,逐步承担起居民健康‘守门人’的职责。” 至此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慢性病社区管理新模式和疾病管理体系的研究进入新的阶段。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