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农村融资瓶颈与模式创新研究--基于A市、B县的实证分析
小类:
经济
简介:
国务院一号文件中指出,做好2009年农业农村工作,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关乎国民经济发展的质量,而农村资金的融通状况对农村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一直以来,虽多方联动合作,但当前农村建设中普遍存在“农村贷款难、银行难贷款”的问题仍未得到有效解决。纵观国内外关于农村融资问题的研究,虽然国内外学者在这一方面的研究上虽有了一定的深度,但是也存在较大空白,主要是缺乏针对农村融资现状的实地调查,从而所得结论过于宽泛,适用程度不高。因此,如何解决农村融资问题、以建立现代化农业,保持农村经济健康可续发展?是本文研究的主题。 本文的主要研究方向,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选取A市、B县进行实地调研,深入乡镇农村了解农户、个体工商户、中小企业的金融需求和满足程度。运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分析方法,首先对农村金融满足情况进行分析,发现农村信贷需求和供给双方存在明显落差。在此基础上,对农村融资瓶颈问题及存在原因进行多方位的探讨,最后我们对融资模式的创新进行研究,希望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农村贷款难、银行难贷款”问题,对海峡西岸乃至全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所帮助。
详细介绍:
国务院一号文件中指出,做好2009年农业农村工作,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关乎国民经济发展的质量,而农村资金的融通状况对农村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一直以来,虽多方联动合作,但当前农村建设中普遍存在“农村贷款难、银行难贷款”的问题仍未得到有效解决。因此,如何解决农村融资问题、以建立现代化农业,保持农村经济健康可续发展?是本文研究的主题。 本文的主要研究方向,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选取A市、B县行实地调研,选取A市3个镇、12村,B县3个乡、9个村进行实地走访和问卷调查,深入乡镇农村了解农户、个体工商户、中小企业的金融需求和满足程度。调查问卷分为三类,分别针对农户、个体工商户和中小企业等农村经济主体,A市发放问卷264份,收回253份,其中160个农户、62个个体工商户和31家中小企业;B县发放问卷286份,收回275份,其中174个农户、69个个体工商户和32家中小企业。为了保证调查问卷的质量和代表性,除了样本尽可能分散之外,每份问卷都是在各个队员和被调查对象之间面对面的展开的,保证被调查对象在回答问题时不受第三方干扰。问卷回收的质量较高,调查质量在总体上是可以接受的。 紧接着,我们在调查问卷的基础上,运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对农村金融满足情况,即融资的满足状况、融资的用途与渠道、担保方式与贷款难问题等进行分析,发现农村信贷需求和供给双方存在明显落差。 在此基础上,对农村融资瓶颈问题进行分析,首先通过对比A市与B县两个地区农村经济体的经济发展程度与经济结构、资金需求状况与民间资本活跃程度的情况,得到两地存在较大的差异,在反映农村发展过程中的问题时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接着,探讨A市与B县存在相同的融资瓶颈问题,具体是:资金总量供应偏低,供求缺口拉大;贷款期限设置不合理,与农业生产周期不匹配;银行支农作用发挥不充分,融资效率低、成本偏大。 针对农村存在融资瓶颈问题的情况,深入探讨其存在的原因,首先,从融资需求角度分析,发现农村的金融需求抑制现象仍是比较严重的,A、B的“农民贷款难”现象在我国农村建设中具有普遍性,具体表现在:农业生产具有弱质性,投资回报小;中小企业管理水平低,经营风险高;有效担保抵押物品少,信用资质低;基础设施承贷人缺乏,设施水平差。其次,从融资供给角度分析,探讨“银行难贷款”的原因,主要是由于银行机构管理体制不活,不适应农村经济特点;农村信贷机制仍需改革,不适应农村需求特点;农村金融服务工具单一,不满足农村资金需求;民间金融非正规化运作,难保证农村资金循环。 根据前面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当前制约农村经济发展,导致“农民贷款难,银行难贷款”,是各种因素综合影响所造成的。其中既有农村自身存在的不良因素,也有金融机构在诸多短期内难以解决的体制性和结构性的问题,并且不少问题需要中央进一步推动农村金融改革才能逐步解决。 我们认为,农村信贷机制问题的解决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通过多方联动合作,这其中,需要政府政策的支持,财政支出的倾斜,金融机构的助推,农村中介的完善。具体而言,我们认为可以通过融资模式的创新,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农村贷款难、银行难贷款”问题:通过“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组织+农户”的合作模式推进农业产业化,提高农业产出收益,破解农户融资难的困境;建立“行业协会+联保基金+银行”的信贷新模式,扩大农村信贷规模,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形成“特色经济+小额信贷+政府引导”三位一体的小额信贷模式,适应低收入群体贷款需求;探索“政府主导+商业保险公司+农业保险+银行”的模式,通过农业保险转移农业高风险,降低农村融资难度;推行“政府+保险公司+政策性银行”的模式,搭建各种权证抵押贷款平台,改善农村融资环境;研究“政府+担保机构+贷款对象+农村信贷机构”的模式,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力量,开辟解决农村融资瓶颈的新途径。

作品图片

  • 农村融资瓶颈与模式创新研究--基于A市、B县的实证分析
  • 农村融资瓶颈与模式创新研究--基于A市、B县的实证分析
  • 农村融资瓶颈与模式创新研究--基于A市、B县的实证分析
  • 农村融资瓶颈与模式创新研究--基于A市、B县的实证分析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本文旨在深入乡镇农村了解农户、个体工商户、中小企业的金融的需求和满足程度,剖析农村建设存在的融资瓶颈问题,并对融资模式创新进行研究,希望对海峡西岸乃至全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所帮助。具体通过广泛收集资料、到基层实地走访、开展问卷调查、召开座谈会等方式,收集调研数据,采取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对农村融资瓶颈问题和存在原因进行深入探讨,并对农村融资模式创新进行研究。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通过实地走访、开展问卷调查、召开座谈会、求证当地统计局和地方银监办等方式保证了所用数据的准确性,同时分析方法具有科学性、可靠性强;问卷调查除了样本尽可能分散之外,每份问卷都是在各个队员和调查对象之间面对面的展开的,同时问卷回收质量高,调查质量在总体上是可以接受的;本文试图从农村融资模式创新角度来研究解决“农村贷款难、银行难贷款”问题的方法,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和独特性。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本文作者通过实地走访、开展问卷调查、召开座谈会、求证当地统计局以及地方银监办等方式,保证了数据的准确性,通过定量和定性的结合分析得出结论,真实可靠。在农村融资模式方面,提出了颇具实用性和独创性的观点,为解决农村的融资问题提供了思路,有助于改善农村融资现状,具有现实推广价值和参考意义。

作品摘要

国务院一号文件中指出,做好2009年农业农村工作,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关乎国民经济发展的质量,而农村资金的融通状况对农村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一直以来,虽多方联动合作,但当前农村建设中普遍存在“农村贷款难、银行难贷款”的问题仍未得到有效解决。纵观国内外关于农村融资问题的研究,虽然国内外学者在这一方面的研究上虽有了一定的深度,但是也存在较大空白,主要是缺乏针对农村融资现状的实地调查,从而所得结论过于宽泛,适用程度不高。因此,如何解决农村融资问题、以建立现代化农业,保持农村经济健康可续发展?是本文研究的主题。 本文的主要研究方向,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选取A市、B县进行实地调研,深入乡镇农村了解农户、个体工商户、中小企业的金融需求和满足程度。运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分析方法,首先对农村金融满足情况进行分析,发现农村信贷需求和供给双方存在明显落差。在此基础上,对农村融资瓶颈问题及存在原因进行多方位的探讨,最后我们对融资模式的创新进行研究,希望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农村贷款难、银行难贷款”问题,对海峡西岸乃至全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所帮助。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1、《农村融资瓶颈与模式创新研究--基于A市、B县的实证分析》是我校2008年“送金融知识下乡”宣讲团在对A、B实地调研的基础上,通过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完成的,该报告所用数据可靠,思路清晰,具有较高的现实推广价值和参考意义。曾在2008年12月被我省银监局和团省委评为我省2008年“送金融知识下乡”活动优秀调查报告。 2、该报告获得我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决赛二等奖。 3、该报告获得我校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决赛金奖。

参考文献

1、B县统计年鉴,2007; 2、我省统计年鉴,2008; 3、A市人民政府网

调查方式

走访、问卷、现场采访、人员介绍、个别交谈、亲临实践、会议、图片、照片、书报刊物、影视资料、文件、集体组织等。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关于农村融资方面的研究,各国学者提出了不同的观点,相关的研究方向有以下两个方面: 1、分析农村融资的情况和存在的问题 2007年3期《福建金融》中《金融抑制下沿海发达地区民间融资问题研究》一文提到在沿海发达城市的庞大的民间资金流面前,由于多方因素制约,大部分中小企业还是难以获得信贷支持,融资渠道狭窄,资金不足,已成为制约其发展的“瓶颈”。 李卫平、王立群、张志强在2007年4期《银行家》中强调突破瓶颈的重要性,农村经济因受多种因素制约,目前县域金融萎缩,县以下农村经济实体融资困难问题十分突出。 1994年,外国学Thillairajah,Sabapathy在《Development of Rural Financial Markets to Sub-Saharan Africa》中以非洲偏远乡村的金融市场为研究背景,认为乡村中也存在大量的闲散的资金,并分析了如何利用乡村这一市场,吸引农村的零散资金,以发展农村的金融市场。 2、针对农村融资的问题,提出改善的措施 张昊、李文杰、牟英坤,在《关于农村融资问题解决途径的思考》一文提出了从有利于资金留在农村的目标出发,使政策性金融、商业金融和合作金融各司其职、相互配合、协调发展为总体思路的解决方案。 崔慧霞在《我国农村合作金融发展模式的经济学分析》中总结分析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农村合作金融发展的实践特征,并提出我国农村微观经济主体融资渠道的主要选择。 郝秀清、胡成根、仝允桓在《农村金融创新 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一文中提出将农业企业、银行、保险公司、担保公司和农民结合起来,形成新的经营模式,为农村提供方便的融资渠道,同时减少中间成本,促进产业化发展和农民收入的提高。 纵观国内外关于农村融资问题的研究,可以看出国内外学者在这一方面的研究虽有了一定的深度,但是也存在较大空白,主要是缺乏针对农村融资现状的实地调查,从而所得结论过于宽泛,适用程度不高。而该报告,是在选取差异性较大的两地农村进行实地调研,深入乡镇农村了解农村金融需求和满足程度,运用定量与定性的分析方法对农村融资瓶颈问题及存在原因进行多方位的探讨,同时提出了几种颇具实用性和独特性的农村融资的模式,而这些创新模式在以往的研究中比较少涉及到,具有较高的现实推广价值和参考意义。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