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 项目名称:
- 信息不对称视角下小企业联保贷款制度研究--以大连市甘井子农村合作银行为例
- 来源:
- 第十一届“挑战杯”国赛作品
- 小类:
- 经济
- 简介:
- 本文以大连市甘井子农村合作银行开展的小企业联保贷款业务为例,应用信号模型分析了小企业联保贷款制度在消除企业与银行之间信息不对称问题的作用。
- 详细介绍:
- 本文以大连市甘井子农村合作银行开展的小企业联保贷款业务为例,应用信号模型分析了小企业联保贷款制度在消除企业与银行之间信息不对称问题的作用,然后使用Panel Data模型对分析结论进行了实证检验。本文在已有的理论上,讨论了无限连带责任下推广到任意小组规模的情况。分析结果表明,通过成立联保小组,小组成员企业可以向银行发送低风险信号,从而有效解决信贷市场上的“逆向选择”问题。银行贷款的整体风险降低,而小企业也得到更多的贷款,有助于缓解企业融资难的困境,实现银行、企业的双赢。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 撰写目的:试图对联保贷款制度进行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探究该制度是否能有效克服银行和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从而解决小企业贷款难的问题。 基本思路:本文以联保贷款业务为例,应用信号模型分析了小企业联保贷款制度在消除企业与银行之间信息不对称问题的作用,然后用Panel Data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联保贷款制度可以有效解决信贷市场上的逆向选择问题,降低贷款风险,增加贷款。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 科学性:本文从案例出发,对研究对象进行理论剖析,利用数据进行实证检验。 先进性:解决小企业融资难是学界关注的热点,对中国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独特之处: (1)选题独特。选择了金融危机下地方性融资机构的风险分化问题 (2)立意独特。将传统的“银行—企业”博弈衍化为“银行—信用小组”博弈与组内重复博弈。 (3)模型独特。将信号模型推广到信贷市场。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 在金融危机的浪潮蔓延至整个世界的今天,人们针对美国次级贷款的问题投入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如何确保贷款的质量和成效已引发了越来越多人的思考。本文以次贷危机为背景,主要阐述了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为中小企业未来寻求更大的发展提供了契机。如今中小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已占有重要地位,更好的推动中小企业的发展也是我们当今所需要思考的重要课题。
作品摘要
- 本文以大连市甘井子农村合作银行开展的小企业联保贷款业务为例,应用信号模型分析了小企业联保贷款制度在消除企业与银行之间信息不对称问题的作用,然后使用Panel Data模型对分析结论进行了实证检验。分析结果表明,通过成立联保小组,小组成员企业可以向银行发送低风险信号,从而有效解决信贷市场上的“逆向选择”问题。银行贷款的整体风险降低,而小企业也得到更多的贷款,有助于缓解企业融资难的困境,实现银行、企业的双赢。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 本论文的创作基于前期开展的暑期实践活动,本论文的主创者是此次社会实践活动调研报告《风险与机遇并存,企业与银行双赢---对甘井子农村合作银行关于中小企业贷款新举措的研究》的主要作者。 社会实践团队荣获2008年辽宁省大中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团队荣誉称号。
参考文献
- 彼得•蒙得尔,2000:《经济学解说》,中译版,经济科学出版社。 范里安,哈尔•R.,2006:《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中译本,格致出版社•上海三联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张维迎,2006:《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上海人民出版社。 赵岩青、何广文,2007:《农户联保贷款有效性问题研究》,《金融研究》第7期。 Besley, T. and Coate, S., 1995 “Group lending, repayment incentives and social collateral”, 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 Vol.46, Issue 1, pp.1-18. Chan, Y. and Kanatas, G., 1985, “Asymmetric Valuations and the Role of Collateral in Loan Agreements”, Journal of Money, Credit and Banking, Vol. 17, No. 1, pp. 84-95. Chowdhury, P., 2003, “Group-lending: Sequential financing, lender monitoring and joint liability”, 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 Vol. 77, No. 2, pp. 415-439. Ghatak, M., 2000, “Screening by the Company You Keep: Joint Liability Lending and the Peer Selection Effect”, The Economic Journal, Vol. 110, No. 465, pp.601-631. Stiglitz, J. and Weiss, A., 1981, “Credit rationing in markets with imperfect information”,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Vol. 71, No.3, pp. 265-293.
调查方式
- ■ 走访 ■ 问卷 ■ 现场采访 ■ 人员介绍 ■ 文件 ■ 图片、照片 ■ 统计报表 ■ 集体组织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 Stiglitz和Weiss(1981)最早将不对称信息引入了信贷市场,分析了信贷配给产生的原因。他们认为,当利率升高时低风险的借款人退出市场而留下了高风险的借款人,从而发生逆向选择。这意味着利率在信息不对称时起到了筛选作用。 那么如何克服逆向选择而降低利率呢?Chan和Kanatas(1985) 研究了不对称信息下担保的信号传递功能。他们认为在理性预信号传递下,担保可以充当一种附加的、间接的信号源,借款者对担保品的选则向贷款者传递了一个关于借款者信息的信号,提供担保所付出的交易成本迫使借款者真实地披露其信息。 然而小企业往往缺乏有效的抵押资产。这种不对称的评价可能会导致贷款者为得到担保要求而提供更低的利率和更多的担保。Stiglitz 本人通过对孟加拉国的乡村银行(Grameen Bank)的研究,于1990年提出了一个解决逆向选择的方法,即“同伴监视”(peer-monitoring)理论。该理论认为,通过低风险、信誉好的小组成员监督信贷状况较差的成员可以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但Stiglitz同时承认“同伴监视”只是将原先银行所面临的风险转嫁给了联保小组的各个成员,即从委托人与代理人的博弈变成了代理人之间的博弈。Besley和Coate (1995) 则质疑了信贷小组对于降低逆向选择的作用,因为在“集体欺诈”的情况下,那些原本有能力还款的企业也可能违约。 Ghatak(2000)深化了联保贷款理论,认为联保小组可以作为一种供银行区别低风险和高风险的代理人的筛选机制,其关键是小组成员得自由组合。企业间充分利用当地信息,其结果是组合同质化,即低风险小组与高风险小组之间分别组合。Chowdhury ( 2003) 进一步引入了“阶段性融资假说”理论,提出在不采用联保贷款制度的情况下,可转债的发行有利于节约发行成本和控制过度投资问题。 国内学者中张书人(1998)提出,信息甄别均衡比信贷配给均衡有更高的资本积累路径, 会使经济在更高水平上增长。而庄新田和黄小原(2002)利用极大值原理, 将信贷合同转化为最优控制问题。提出贷款利率的定价模型, 求解出信贷双方目标均可得到满足的激励性对策解。赵岩青和何广文(2007)在对借、贷、担保三方进行博弈分析的基础上,对不完全信息条件下重复动态博弈所创造的声誉效应进行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