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城市土地利用模式研究
小类:
经济
简介:
在广西北部湾经济区被提升为国家发展战略层面后,面对大好的发展形式,同时面对经济区内有限的土地资源约束和促进区内工业与经济发展对土地的大量需求间的矛盾,北部湾经济区如何抢抓开发的机遇,创新土地开发的利用模式,科学合理利用土地,成为倍受关注的热点话题,同时也是我课题组成员热切关注的问题,此论文将在借鉴分析沿海发达地区和国内经济区的发展经验,结合北部湾经济区内具体的实际情况进行探讨,在此基础上提出建设北部湾经济区土地科学利用的方法建议。
详细介绍: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情况与中国的整体国情十分相似。由于地形多为丘陵,土地资源十分缺乏,在广西北部湾经济区被提升为国家层面的发展战略后势必加大开发力度,在不断吸引外资和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过程中如果不注意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城市土地紧缺状况势必制约着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可持续发展。事实上,由于东部地区自改革开放以来的产业发展战略已经导致其在2000年前后即出现了严峻的土地紧缺状况,使得东部一些城市在经济发展进程中由于土地成本的急剧上升而受到影响,从而促进了东部地区寻求城市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在这种转变的过程中,包括城市土地的集约利用状况、城市土地的各项用途分布等指标在内的城市土地利用模式也在不断调整以适应东部地区城市经济发展模式的发展。由此,我们不禁要思索,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城市土地的集约利用应该如何借鉴东部乃至国内主要城市土地利用模式?需要采取哪些政策措施来改善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城市土地利用状况?本文将尝试研究和解释这些问题。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本课题首先结合国外城市土地利用模式的演变以及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土地利用的实际情况来定位我国城市土地利用的阶段,再通过按照城市所在区域 、城市在区域经济中所承担的功能这两个视角来分析国内主要城市土地利用模式的阶段性特征,并综合北部湾经济区城市土地利用的现状,通过对比分析,提出能够解决北部湾经济区开发过程中城市土地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对策。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本课题研究的独特之处主要体现在研究方式上的创新。通过把城市土地利用的主要指标与城市经济的主要指标形成因果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城市经济发展与城市土地利用之间的数量关系。这种对城市主要经济指标和城市土地利用指标进行量化关系研究,在当前我国学术界较为少见。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通过探讨国内主要城市发展历程中随着经济发展水平和不同产业结构阶段的城市土地利用模式,然后在比较国内不同区域、不同规模和不同功能城市的土地利用现状的基础上,通过对比分析,以此来衡量北部湾经济区城市土地利用现状,提出改善北部湾经济城市土地利用的对策措施,对改进和完善北部湾经济区城市土地利用具有重要的政策和实践操作意义,同时也对国内其他地区的城市土地利用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作品摘要

在广西北部湾经济区被提升为国家发展战略层面后,面对经济区内有限的土地资源约束和促进区内工业与经济发展对土地的大量需求间的矛盾,课题组成员在充分分析东部主要经济地带和国内主要功能性城市的土地利用模式的基础上,对比分析了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内中心城市南宁和各功能城市的土地利用情况,并据此提出了改善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城市土地利用的对策。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阶段性研究论文《北部湾经济区城市土地利用模式研究》获2008年广西高校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项目优秀成果奖(中共广西高工委、广西教育厅评)。 阶段性研究论文《北部湾经济区城市土地利用模式研究》获某校2008年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实践论文一等奖。

参考文献

1.秦敬云,《要素投入与我国城市经济增长研究》,厦门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7年6月。 2.杨彧,李炜,《东北大城市土地利用模式探析—以长春市为例》,《2007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第1959~1962页。 3.曹银贵等,《1997~2005年区域城市土地集约度变化与影响因子分析》,《地理科学进展》,2008年第5期,第86~93页。 4.黄绿筠,《中国城市土地供给管理研究》,华中农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5年5月。 5.郭鸿懋,江曼琦,《城市空间经济学》,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6.张洪,《西方国家城市土地利用模式及其在我国小城市土地质量分级中的应用》,《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3年第2期,第149~153页。 7.张侠,张卓冰,彭补拙,《城市土地利用研究_以广西梧州市为例》,《经济地理》,2001年第04期,第472~477页 8.《中国城市统计年鉴》(1999~2007),《中国城市建设统计年报》(1998~2006),《广西统计年鉴》(1999~2007),《广东统计年鉴》(1999~2007),《深圳统计年鉴》(1999~2007),等。

调查方式

走访、人员介绍、个别交谈、 图片、照片、书报刊物、统计报表、文件。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国外对城市土地利用问题的研究,早期主要从工业区位理论的角度研究城市土地利用的圈层结构分布(R. E. Park,E. W. Burgess,1925;R. M. Hurd,1924;H. Hoyt,1936);到20世纪60-70年代则主要集中于城市内部土地价值和交通费用(Alonso,1960,1961,1964;Wingo,1961)、地租随城市增长的变化(Muth,1973;Evan,1974)、地方公共产品(Tiebout,1956)以及房地产市场、级差地租、土地价格、土地合理利用、工业布局、空间距离等;而对城市土地利用的最新研究则主要集中于资本全球流动和产业全球转移情况下的城市土地利用的空间结构演变,以及在此基础上城市产业和要素的集聚对城市土地利用效率进而对一国经济发展的影响(E. L. Glaser,2000; Masahisa Fujita, Paul Krugman, Anthony J. Venables,1999)。 国内对城市土地利用的研究,主要是基于我国城市土地资源紧张和近年来日益严峻的土地瓶颈效应研究我国城市土地的集约利用(何芳,2003;林增杰,张锋,2005;陈威,2005;曹银贵,2008;等)。但是,在对我国城市土地节约利用的研究中,少见学者探讨城市土地利用指标与主要经济指标之间、城市土地利用与城市产业结构变迁之间的关联关系。而这正是本课题力图解决的问题。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