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 项目名称:
- 黑龙江省农村金融支持水稻种植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 来源:
- 第十一届“挑战杯”国赛作品
- 小类:
- 经济
- 简介:
- 黑龙江省是中国耕地面积最大的省份,是世界著名的三大黑土带之一、最大的商品粳稻生产基地,人均耕地面积居全国第一位,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畜牧业和林业生产基地。按照国家“实施粮食战略工程”的战略决策和《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的安排部署,黑龙江省于2008年4月制定了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建设规划。水稻作为黑龙江省主要粮食作物,在粮食生产和消费中处于主导地位。然而,农村金融作为黑龙江省金融体系中最薄弱的环节,已成为影响水稻种植业发展的节点。完善黑龙江省农村金融体系,对带动农业增产、农民增收进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上述认识,本文选择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和全国水稻五强县之一——黑龙江省五常市作为研究项目的调查对象,走访稻农220户,指出了黑龙江省农村水稻种植业金融支持存在的问题,并采用Tobit方法对影响稻农信贷需求的因素进行分析,提出在新形势下加快农村地区经济发展、完善农村金融体制、规范民间借贷、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等农村金融支持水稻种植业发展的对策,为黑龙江省农村金融支持水稻种植业发展的具体工作提供依据,为政策制定者及发展规划者提供帮助。
- 详细介绍:
- 该研究项目以实地调查为主要形式,在走访黑龙江省五常市220户稻农期间,了解稻农种植水稻的基本情况与金融支持水稻种植业发展所面临的实际问题,在深入分析问题产生原因的同时对稻农的资金信贷需求因素进行了分析,以此研究为支撑,更好地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建议。该研究项目主要采用了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计量经济分析及比较分析等研究方法,应用了金融发展理论、比较优势理论、区域经济学及发展经济学的相关知识作为基础理论,对黑龙江省农村金融问题进行了具体研究。本研究共由五个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概括介绍了立项的背景、目的与意义、主要方法及内容。 第二部分,通过实地调查,从水稻种植业的发展、种植水稻的成本收益水平、稻农信贷资金需求供给状况等方面入手,对黑龙江省五常市金融支持水稻种植业发展的现状进行了分析。 第三部分,以前一章分析为基础,概括出农村金融支持体系所存在的问题并解释了问题产生的原因。 第四部分,通过调查问卷法,应用计量经济模型:Y=Xiβ+σεi,对稻农信贷需求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得出稻农的水稻种植面积、生产经营性支出、农户受教育程度等因素对信贷需求有正向影响。 第五部分,针对农村金融支持体系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快农村地区经济发展,促进稻农增加自有资金;完善农村金融体制,解决稻农贷款难、成本偏高的问题;规范民间借贷,将其纳入金融监管范围;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强化和完善政策性金融支农作用等黑龙江省农村金融支持水稻种植业发展的对策。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 在中央1号文件提出“实施粮食战略工程”的背景下,探索适合黑龙江省水稻种植业发展的金融支持途径,以充分利用黑龙江农业大省的资源优势,承担起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任,为黑龙江省农村金融支持水稻种植业发展的具体工作提供依据。通过对黑龙江省五常市水稻种植业金融支持现状的调查,指出黑龙江省水稻种植业金融支持存在的问题,分析影响稻农信贷需求的因素,提出在新形势下黑龙江省农村金融支持水稻种植业发展的对策。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 1.选题符合黑龙江省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出的实施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建设规划的要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研究方法。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采用Tobit方法对影响黑龙江省稻农信贷需求的因素进行分析。其计量模型为:Y=Xiβ+σεi 3.结论正确。完善黑龙江省农村金融服务,加大对水稻种植业的金融支持,是黑龙江省承担起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重任的必然选择。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 2009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增强农村金融服务能力”。完善黑龙江省农村金融服务,加大对水稻种植业的金融支持,是黑龙江省承担起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重任的必然选择。鉴于此,本文对黑龙江省农村金融支持水稻种植业发展的情况进行了实地调研,指出存在的问题,提出金融支持水稻种植业发展的对策,为黑龙江省农村金融支持水稻种植业发展的具体工作提供依据,为政策制定者提供帮助。
作品摘要
- 2009年中央1号文件明确提出“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千方百计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为实现这一目标,需要社会的大力支持,其中来自农村金融的支持至关重要。水稻作为黑龙江省主要粮食作物,在粮食生产和消费中处于主导地位。促进水稻种植业发展,发挥黑龙江省作为农业大省的优势,对带动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十分重要。然而,农村金融作为黑龙江省金融体系中最薄弱的环节,已成为影响水稻种植业发展的节点。本文在黑龙江省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出了实施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建设规划、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背景下,通过对黑龙江省五常市水稻种植业金融支持现状的调查分析,指出黑龙江省水稻种植业金融支持存在的问题,分析影响稻农信贷需求的因素,提出在新形势下黑龙江省农村金融支持水稻种植业发展的对策。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 无
参考文献
- [1]何广文.农村金融改革成效及深化改革路径[J].中国农村信用合作,2008(10). [2]梁玉.国外农村金融支持状况对改善我国农村金融支持的启示[J].农业经济,2008(9). [3]蒋蔚.我国农村金融现存的问题及发展对策[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4). [4]佟远明.当前我国稻米市场特点及趋势分析.农业展望,2007(6). [5]臧英;罗锡文;周志艳.南方水稻种植和收获机械化的发展策略.农业机械学报,2008(1). [6]董晓林;张景顺.农户的信贷需求及影响因素分析——以苏北地区为例.中国农业技术经济研究会2007年学术研讨会,2007. [7]郭会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资金需求特点、问题及对策[J].河北金融,2006(5). [8]Fry.M.J.1981.Savoing Investment,Growth and the cost of Financial Reperssion.World Development [9]Galbis Vicente.1997.Financial Intermediation and Economic Growth in Less Developed Countries:A Theoretical Approach Journal of Development Studies [10]Olivier Mahul.2001.Optimal Insurance against Climatic Experience.American Agricultural Economics
调查方式
- 走访 问卷 现场采访 个别交谈 亲临实践 书报刊物 文件 自发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 在西方,对农村金融发展模式的研究己经形成了一个理论体系,即农村金融发展理论。它是在金融发展理论的基础上衍生发展起来的,具体论述了发展中国家农村地区的金融发展,农业、非农产业的发展以及农村居民的收入增长、消除贫困等方面的关系,是金融发展理论在发展中国家农村地区的具体运用。在农村金融发展理论上,美国耶鲁大学的经济学家休•T•帕特里克(1966)针对发展中国家的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实际曾提出两种模式。第一种是需求追随模式,强调金融需求引导金融发展;第二种是供给领先模式,强调金融供给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20世纪80年代前占主流的是“农业信贷补贴论”。80年代后,“农村金融市场论”逐渐替代了“农业信贷补贴论”。到了90年代,“金融约束论”开始得到广泛关注。罗纳德•丁•麦金农于1997年在《经济发展中的货币与资本》一书中提出了“金融抑制”的概念,并以此为基础,分析发展中国家的农村金融问题,形成了农业金融论。近年来,“局部知识论”对农村金融发展理论构成了较大影响。 国内学者对农村金融的研究日渐增多,关于中国农村金融如何发展积累了一些研究成果,主要体现在:关于农村金融体系构建、农村金融市场供需均衡和民间借贷行为、农村政策性金融和非正规金融等方面的研究。其中何广文在《农户信贷、农村中小企业融资与农村金融市场》(2005)一书中认为,我国农村金融服务的供给严重滞后于农村金融需求,由于农村金融需求主体—农户和农村企业经济活动内容和规模不同,其需求也表现出多层次性的特征,不同的需求应该需要不同的金融组织和不同形式的金融供给来满足,提出要构建需求导向型农村金融组织结构体系,以均衡农村金融商品的供求。王曙光在《农村金融与新农村建设》(2006)中从经济学基本理论和案例研究相结合的角度,全面系统地探讨了我国农村金融的结构特征与经济绩效,所述内容直触农村金融最敏感的一些领域,并对农村负投资的体制根源、农业基金会的兴亡、民间金融的评价以及民间金融规范化试点模式等,作了大胆而富有创新性的探索。 国内外学者对于农村金融理论研究已经十分深入,但实际应用研究并没有形成体系,本文在阅读大量文献基础上,应用前人的理论知识对中国农村金融支持问题进行了分析与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