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视角探析民族地区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完善--以广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为例
小类:
经济
简介:
本文以国家重点社科基金项目《国家对少数民族地区财政转移支付的绩效评价与制度创新》为依托,在对环江进行较深入的实地调研基础上撰写而成。调研中,小组成员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视角,分析当地财政转移支付的规模与变化,对其财政转移支付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效应进行思考与研究。 研究结果表明,虽然国家逐渐加大对环江财政转移支付力度,但考虑到其作为欠发达民族地区,自我积累与发展能力有限,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低,财政自给能力弱,大量的特殊支出挤占基本公共服务开支的现实,国家对其财政转移支付投入仍显不足,其基本公共服务支出的需求缺口不断拉大。 通过分析研究,对进一步完善环江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促进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设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加大对其财政转移支付的倾斜力度;充分考虑其殊事权;引导和鼓励发达地区对其进行横向财政转移支付;实行资源税税制改革,使税源与税收并轨;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增强其自身造血功能等。
详细介绍:
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作为协调政府间财政分配关系的基本手段,其目的是实现各地区社会公共服务水平的基本一致,使各级政府有财力保证为本地居民提供均等化的公共服务。民族地区在自身财政能力有限的条件下,财政转移支付对提升民族地区基本公共服务支出效应更为明显。国家通过财政转移支付,增加对民族自治地方的资金投入,帮助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经济社会事业,逐步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族政策的重要内容。本调研组选取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其财政转移支付的规模及其变化,并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视角,对环江毛南族自治县财政转移支付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效应进行了思考与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环江作为欠发达民族地区,自我积累与发展能力有限,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低,财政自给能力弱。近年来,国家逐渐加大了对环江自治县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但考虑到环江自治县当前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基础差、存量低,基本公共服务成本较高,大量的特殊支出挤占基本公共服务开支等客观现实,国家对环江自治县财政转移支付投入仍显不足,环江自治县基本公共服务支出的需求缺口较大。通过分析研究,对进一步完善环江自治县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促进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设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加大对环江自治县财政转移支付的倾斜力度;充分考虑环江自治县的特殊事权;引导和鼓励发达地区对环江自治县进行横向财政转移支付;实行资源税税制改革,增加民族地区的财政自给能力;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增强环江自身造血功能。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以基本公共服务为调研切入点,探究环江毛南族自治县财政转移支付的现实绩效,查找现有制度存在的缺陷与不足。并对如何实现财政优化配置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出建设性意见,为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建言献策,以实现民族地区和谐、稳定、快速发展。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科学性:所用资料均来自实地调研;数据、案例分析得到专业老师的指导;所提对策针对环江的实际困难和需求,并结合了当地各方的建议。先进性:选题以“民生”为导向,内容凸显公共财政的“民生取向”;以基本公共服务为视角研究财政转移支付,厘清其与当地发展的关系;调研注重“点、面”结合,个案充足,论证翔实。独特性:调研地是我国唯一的毛南族聚居县,且是集“少、边、山、穷、贫”五位于一体的典型民族地区。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本作品的实际应用价值和指导意义在于对民族地区财政转移支付研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以及本作品的真实性和高度性之上。我国大部分民族地区地方财政无法提供与全国大体均衡的社会公共服务。为了加快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国家明确提出要进一步加大对其财政转移支付的力度,促进地区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深入调研民族地区财政转移支付运行及对提升其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的状况,是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和新世纪新阶段做好民族工作的需要。

作品摘要

本调研组选取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其财政转移支付的规模及其变化,并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视角,对环江毛南族自治县财政转移支付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效应进行了思考与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环江作为欠发达民族地区,自我积累与发展能力有限,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低,财政自给能力弱。国家逐渐加大了对环江自治县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但考虑到环江自治县当前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普遍存在基础差、存量低,同时基本公共服务成本较高,大量的特殊支出进一步挤占基本公共服务开支的现实,国家对环江自治县财政转移支付投入仍显不足,环江自治县基本公共服务支出的需求缺口较大。通过分析研究,对进一步完善环江自治县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促进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设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加大对环江自治县财政转移支付的倾斜力度;充分考虑环江自治县的特殊事权;引导和鼓励发达地区对环江自治县进行横向财政转移支付;实行资源税税制改革,使税源与税收并轨;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增强环江自身造血功能。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本作品系国家重点社科课题《民族地区财政转移支付的均衡效应研究》其中一分支。前期研究成果已发表于国家核心期刊《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上。本作品通过实地调研对该课题进行了实证研究。

参考文献

(1)Anvar Shah, The Reform of Intergovernmental Fiscal Relations in Developing and Emerging Countries, Policy and Research Series #23, World Bank, 1994.(2)金人庆,完善公共财政制度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求是,2006年第22期。 赵春盛,建构规范的民族区域自治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公共政策分析,经济问题探索,2005年第9期。(3)《环江统计年鉴1995-2008》、《2008年环江县政府工作报告》、《民族地区统计年鉴2004—2008》(4)李学军、刘尚希,地方政府财政能力研究-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为例,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年版.(5)浙江省财政科研所课题组,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财会研究,2008年第8期。

调查方式

本调研组在实地调研过程中以小组座谈、深入访谈、资料查阅等调研形式收集民族地区大量的第一手资料,以此印证论点;与此同时,进行了大量的个案收集、整理与研究,调研方法上做到了“点面”的有机结合。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受历史、自然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大部分民族地区的地方财政无法提供与全国大体均衡的社会公共服务。为帮助民族地区加快发展,国家明确提出了要进一步加大对其的转移支付力度,促进地区间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科学评价民族地区财政转移支付绩效,深入探讨该制度的问题和创新之策,以便更好地发挥其在推动民族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发展中的作用。国外对转移支付实施效果的研究较为成熟。罗伊•巴尔和安瓦尔•沙赫在1994年世界银行发展报告中把纵向与横向失衡理论作为合理调剂财政资金、协调区域间经济社会发展的依据加以阐释,提出了确保各级政府具有提供相应的基本公共服务的财政能力,以实现各地区间公共服务水平均等化的一般理论和方法。从国内现有的研究成果看,专门针对民族地区财政转移支付政策效应的研究较少。梁积江(2003)等对民族地区财政转移支付实施效果进行了研究,得出的结论基本相同,即尽管国家加大了政策倾斜和资金投入,但由于其发展的特殊性及转移支付制度固有的内在缺陷,与全国整体水平相比,在公共服务的数量和质量差距有进一步拉大的趋势。但已有的研究难以反映民族地区财政转移支付的动态效应与变化趋势。基于一般地区层面定量研究财政转移支付政策绩效的成果较多。王磊(2006)研究表明,转移支付政策的公共服务均等化效应非常弱,甚至在一些省份起着拉大公共服务差距的作用。黄佩华(2003)指出现行的转移支付制度存在与均等化目标相悖的地方。王铮(2002)等研究表明,1994年以来,各地区财力差距的持续扩大,直接影响到各地区公共服务的水平和质量,拉大地区间社会发展差距。有些学者的研究得出的结论不尽相同,如曹俊文(2006)通过对各地区转移支付效果系数的测算,说明虽然局面不均衡,但现行的转移支付制度对均衡地区间的财力水平仍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刘玉、刘毅(2003)通过大量的数据分析,剖析了财政转移支付政策对均衡地区财政能力和缩小地区公共服务水平差距的影响,认为尽管我国现行的制度存不完善的地方,但仍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部分实现了既定目标。上述研究具有启发性,但如何专门针对民族地区,选取典型民族地区的基本公共服务水平进行调查研究,评价其财政转移支付政策的动态效应,揭示其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发展的动态变化,并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目标,对其财政转移支付的制度创新进行思考,尚需进一步深入研究。这些要求赋予了本课题研究的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