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 项目名称:
- 基于农村职业教育现状的农民职业教育研究
- 来源:
- 第十一届“挑战杯”国赛作品
- 小类:
- 教育
- 简介:
- 基于农村职业教育现状的农民职业教育研究的目的在于通过研究农村职业教育现状,找出农民职业教育对农村农民发展的影响并分析其制约因素,并得出实用性的建议和措施,使农民能在成为职业农民的道路上得到更多的帮助。项目共完成三篇论文,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较为详细地分析了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状况,并针对问题分别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
- 详细介绍:
- 我国农民职业教育在国家政策和各项人力物力支持下已经得到了较快发展,但由于一些因素制约,其发展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本项目立足于实地调研资料,通过对有效问卷进行信息整理和数据分析,得出结论并提出相应对策。论文一通过资料对比分析农村职业教育现状,找出问题分析成因,然后提出完善教育体系、进行职业教育区划改革等建议;论文二通过运用Eviews软件进行模型分析,证明职业教育和农民的文化水平都对增加农民收入有重要的作用,且职业教育对增加农民收入的作用大于农民的文化水平;论文三针对农村未上高中的青年群体,依据相关数据资料对比了解农民是否接受中等职业教育及其职教选择与家庭收入的关系,分析其对中等职业教育非理性选择的原因,提出加大职教投入、完善培训内容等建议。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 通过调查及数据对比分析,运用相关的分析方法分析农村职业教育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其根源,从而得出实用性的建议和措施,使农民能在成为职业农民的道路上得到更多的帮助,并使劳动力在谋取多种出路中改善处境。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 论文一通过数据对比分析农村职业教育现状,得出东部地区整体发展情况优于中西部,各地培训内容较为单一的结论;论文二运用Eviews软件建立相关模型进行分析,证明职业教育和农民的文化水平都对增加农民收入有重要的作用,且职业教育对增加农民收入的作用大于农民的文化水平,但农村农民职业教育相对欠缺;论文三运用经济学理论对农民职业教育选择进行分析,得出预期收益不确定等因素是影响农民职教选择的主要原因。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 1、提高农民接受职业教育的投资收益比率 加强对农民从事生产和多种经营的技术指导和信息科技支持,为农民把科技知识转化为收益提供保障 2、提高对接受职教培训农民的社会认可度 3、鼓励农民进行非农创业 4、统筹地区间资源分配 作品结论建议根据对现状的分析和问题探讨得出,有一定的针对性,试图从农民教育资源整合角度寻找农民职业教育及非农教育的新途径,为农民职业化和农民非农化出谋划策。
作品摘要
- 论文一摘要: 农村职业教育对提高农民技能和文化素质、做好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有重要意义,农民培训是农村职业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本文立足于实地调研,经过资料对比得出东部地区农村职业教育的整体情况优于中西部地区,各地农村职业教育培训内容较为单一等结论,并提出建立完善农村职业教育培训体系等建议。 论文二摘要: 在知识经济背景下,加强对农民的职业培训对于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立足于一手调查资料,运用科学合理的分析方法,对调查数据进行了研究分析。研究证明:职业教育和农民的文化水平都对增加农民收入有重要的作用,且职业教育对增加农民收入的作用大于农民的文化水平。但是农村农民职业教育相对欠缺,政府组织力度不够,接受职业教育的农民比重很小。 论文三摘要: 本文针对农村中未上高中的青年群体,依据调查问卷和中国统计年鉴的数据资料,分析得出影响农民进行有限经济选择的主要因素是接受职业教育的短期机会成本太高、预期收益不确定等,并提出加大对职业教育投入、结合职业教育特色安排培训内容等建议。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 所获奖项: 校第四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 第七届西安高新“挑战杯”陕西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 论文发表: 论文一:《学问》期刊 论文二:《农村经济》期刊 论文三:《成功教育》期刊
参考文献
- [1]白菊红.农村人力资本积累与农民收入研究,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4 [2]窦鹏辉.中国农村青年人力资源发展报告(2005),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3]夏成驹.论职业教育与农业经济发展[J].农业经济,2006(10)。 [4]谢周亮.青年接受中等职业教育的经济因素的实证研究.财贸研究.2008.4 [5]朱宏斌,陈遇春,刘彬让.当前我国农民职业教育需求发展状况及其特征[J].职业技术教育(教科版),2003,24(25):50-53. [6]杜永峰.我国农业职业教育研究.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调查方式
- 走访 问卷 个别交谈 集体组织 书报刊物 统计报表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 国外在农民培训方面的人力资本理论研究较多。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发展现代人力资本理论以来,西方人力资本理论已进入了当代人力资本理论阶段,特别是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以“知识经济”为背景的"新经济增长理论"在西方国家兴起,采用数学的方法建立了以人力资本为核心的经济增长模型。人力资本的形成途径和方法可以概括为在职训练、国民正规教育等,智力投资是人力资本积累的核心内容。 我国有着悠久的农民教育研究历史,从近代近代晏阳初的“平民教育”、梁漱溟的“乡村建设”到结合建设小康社会和新农村建设的要求进行的现代农民职业教育研究,成果丰富。近几年,国内学者对农民职业教育也做了大量的研究。朱宏斌,陈遇春等认为,在农民职业化选择中,传统培训方式地位的锐降反映了农民思想观念现代化的发展趋势。政府性供给地位上升,说明政府近几年的工作确实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说明农民职业教育供给体系发展得不成熟,农民市场意识的薄弱,也使政府在农民职业教育中角色与职能转化面临相当严峻的挑战。李德志认为现阶段在我国政府理应承担的诸多责任中,全面加强农村人力资源能力建设是一项最具根本性的责任。政府能否成功履行这一责任,取决于以下三个对策实施得如何:一是大幅度增加农村人力资本的投资和积累,这是农村人力资源能力提高的前提;二是完全普及农村九年义务教育,这是农村人力资源能力提高的基础;三是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这是农村人力资源能力提高的关键。曹晔,汤生玲认为,我国城镇化与工业化发展过程中,农村职业教育逐渐向城镇聚集,农村学生成为中等职教生源主体,农村职教服务非农领域比例不断增大,农科专业不断萎缩,农村成人学校大幅减少。针对这些趋势及城镇化、工业化发展需要,应加强各级各类中等职教在发展农民职业教育中的作用,完善农村职业教育体系,在农村成人教育中加强农业职业教育。 但已有研究在从农民角度看农业职业教育和非农化教育问题上资料较少,农民创业教育作为职业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还未被广泛关注,农村职业教育发展还存在一些被忽略的内容。本研究在充分吸取前人有关农民职业化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农民职业化教育的现状、问题及其深层次原因,运用相关的分析方法进行了探讨,并得出了自己的结论,希望能为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做一点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