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建立财政政策支持的农民增收长效机制
小类:
经济
简介:
关于如何促使农民增收,国内学界已有大量研究,但就如何建立促使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的定量分析却很少。本文通过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二十多年来影响农民收入的主要因素是CPI,政府对农支出以及农林牧渔从业人员,而理应构成农民收入来源的农产品价格以及与此相关的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却不作为增收的解释变量。以此作为分析基础,本文提出了建立财政政策支持的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的政策建议。
详细介绍:
关于如何促使农民增收,国内学界已有大量研究,但就如何建立促使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的定量分析却很少。本文通过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二十多年来影响农民收入的主要因素是CPI,政府对农支出以及农林牧渔从业人员,而理应构成农民收入来源的农产品价格以及与此相关的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却不作为增收的解释变量。以此作为分析基础,本文提出了建立财政政策支持的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的政策建议: 1.建立合理的价格规制体系 价格规制包括对农产品的价格和生产资料价格的规制,价格规制是实现收入再分配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保证再分配合理公平的一个重要尺度。对价格规制最基本的思想是“稳定价格带”的建立。 2.加大政府对农支出 要使农民从“量”增收转向从质增收,政府须加大对农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政府支出对国民经济的发展会产生乘数效应,因此,加大对农支出不仅有助于农民增收,而且有助于国民经济总量、经济结构合理和谐地增长。从农民增收长效机制来看,要重点加大对农业基本建设支出和农业科技三项费用的投入力度。 3.改善农村就业状态 通过分析,发现越来越多的农业人口从事非农产业有助于农民增收,因此,农村劳动力的充分就业是建立农民增收长效机制的另一重要因素,改善农村就业状态将长效性地有助于农民增收。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一般来讲,农产品收入、生产资料投入、政府补助、外出务工收入以及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等是影响农民增收的主要因素。但这些因素对农民增收的影响程度是不一样的。通过实证分析发现,二十多年来影响农民收入的主要因素是CPI,政府对农支出以及农林牧渔从业人员,而理应构成农民收入来源的农产品价格以及与此相关的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却不作为增收的解释变量,以此作为分析基础,提出了政策建议。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1. 科学性。本文从一个较长的时间跨度选取近二十年的数据,运用多元线性回归的方法进行实证研究,主要对影响农民增收的因素进行了筛选和排序。 2.先进性和独特之处。在关于农民增收的大量文献著作中,很少有研究指出农民增收的关键因素是CPI,所以作者主张首先将没有纳入农民增收的解释变量变为解释变量,主要采取价格规制,通过价格规制使农民从绝对意义上增收。此外,强调要改善农村就业状态。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本文的实际应用价值在于发现影响农民增收的关键因素,从而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对策来,以真正实现农民增收。而这些对策都都具有实际的可操作性。具体包括如下: 1.建立合理的价格规制体系 2.加大政府对农支出 3.改善农村就业状态

作品摘要

关于如何促使农民增收,国内学界已有大量研究,但就如何建立促使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的定量分析却很少。本文通过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二十多年来影响农民收入的主要因素是CPI,政府对农支出以及农林牧渔从业人员,而理应构成农民收入来源的农产品价格以及与此相关的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却不作为增收的解释变量,在此作为分析基础,本文提出了建立财政政策支持的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的政策建议,实施价格规制、加大政府对农支出以及改善农村就业状态。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该作品发表在《农业技术经济》2008年第2期。 备注:《农业技术经济》由中国农业经济学会、中国农业科学院主办,系CSSCI、中文核心期刊。 获本省第七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作品竞赛特等奖(获奖证书未发放)

参考文献

1、中国统计年鉴2003年,2004年,20005年,2006年 2、吴敬琏.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三农”问题[J].宏观经济研究.2002(6):6. 3、陈锡文.试析新阶段的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J].宏观经济研究.2001(11):13. 4、朱明侠,孙忠云,何利辉.增加农民收入的理论分析和政策选择[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3(2):83. 5、吴碧君,段黎.论文化对乡村社区发展的影响[J].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 2005(6):63. 6、 温铁军.“三农问题”的症结在于两个基本矛盾.现代营销[J].2002(6):12. 7、林毅夫.“三农”问题与我国农村的未来发展.农业经济问题[J].2003(1):24. 8、邹进泰.建立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政策[J].2006(4):52. 9、屈文燕.略论增加我国农民收入的新对策.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2003(6):29. 10、[日]植草益.微观规制经济学[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1992:52-58.

调查方式

查阅中国历年统计年鉴、统计报表以及相关文件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自2004年2月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以来,有关农民增收的研究已大量浮出水面。就这些研究成果来看,只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重点分析影响农民增收的因素,而是重点研究促使农民增收的实施途径。 在影响因素分析中,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种具有代表性的观点。一是资源性原因,认为制约农民增收的根本矛盾是人地关系矛盾,即大量的农民劳动力与稀缺的土地资源之间的矛盾,这种矛盾使人均占有的土地资源以及由此衍生的农产品数量过少,以至农民收入举步为艰。二是制度性原因,认为制度性因素是制约农民收入增长的根本原因,他们从城乡二元结构体制、土地制度、户籍制度、农村财政和税收制度分析了制度的不合理对农民增收的影响。三是结构性原因,认为农业结构不合理是影响农民增收的首要因素,主要表现在农产品品种单一、农业生产规模较小以至不利于机械化生产等方面,这使得农民收入无法持续增加。四是观念性因素,认为在社会转型时期,价值观取向是影响农民增收的重要因素,具有现代观念的农民在面对社会变迁时,能迅速改变行为模式以适应社会发展,因此也获得了更多的经济回报,而具有传统观念的农民则无法应对社会变迁做出相应行为模式的改变,因此只能获得较少甚至很少的经济回报。 在农民增收的实施途径分析中,就目前的研究成果来看,可以总结为下面几种具有代表性的观点。一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说,这是针对上面所分析的制约农民增收的资源性原因而提出的,认为既然人地关系不协调,土地资源是既定的,只有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才能提高收入水平。二是工业化与城市化说,认为解决中国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工业化,即农村人口就业的非农业化。三是市场化论,认为农民增收的源泉在于市场,要发挥市场体系的作用,同时政府还要继续发挥其作用改善市场环境、规范市场秩序。四是结构调整论,针对制约农民增收的结构性原因,指出增加农民收入的关键在于调整农业结构,优化农村经济结构,从而提高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提高农民增收能力。 这些研究成果从两个方面、多个角度在一个宏观层面上对如何促使农民增收都做了深入的剖析,为我们今后的进一步研究工作提供了大致的方向和思路,但就某一制约因素到底在多大程度上影响农民增收、以及各制约因素的相互关系如何却很少涉及。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