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 项目名称:
- 新农村建设视角下的福建省财政支持农村公共产品供给问题研究--以厦门同安和三明沙县两地的实证调查为例
- 来源:
- 第十一届“挑战杯”国赛作品
- 小类:
- 经济
- 简介:
- 本作品综合运用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结合、比较研究等研究方法,在针对福建省厦门市同安区与三明市沙县两地财政支持农村公共产品(义务教育、基础设施)供给状况实地调查的基础之上,通过对福建沿海与山区两个县域(厦门同安与三明沙县)财政支持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情况的实证描述,着重分析了两地存在的差异、特点以及难点,并就其中的成因从财政学角度进行分析,最后由点及面地就如何完善福建省财政支持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机制及统筹区域农村发展问题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建议。
- 详细介绍:
- 在当前大力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下,以福建省沿海及山区两地为代表来解析该省财政支持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充分考虑到两个不同地理方位所具有的资源禀赋差异,来探讨与解决如何完善财政支持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机制问题,这显然具有十分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 作品选取位于沿海地区相对发达的厦门同安及处于内陆山区相对落后的三明沙县,就财政支持农村义务教育及基础设施两个层面的公共产品供给问题展开调查,以期探讨新农村建设视角下福建省该热点问题的情况。文章首先简要介绍本次调查的背景、意义,指出所采取的研究设计和方法,接着对调查的样本、数据进行深入分析,探讨诸如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普遍不足、农村学校师资队伍建设及基础设施维护管理等软件设施投入水平不高、管理利用效率较低、政策施行效果层次较浅等问题及其背后财政因素的原因,并提出几点有针对性和可行性的对策建议,最后对此次调查稍作总结。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 目的:运用公共产品理论对财政如何有效地支持农村公共产品建设进行研究,以期提高自身调研及写作能力。基本思路:作品是在针对福建省厦门市同安区与三明市沙县两地财政支持农村公共产品(义务教育、基础设施)供给状况实地调查的基础之上,综合运用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结合等研究方法,分析其现状,并就问题的成因进行探讨,最后就如何完善福建省财政支持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机制及统筹区域农村发展问题提出若干对策建议。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 作为公共财政理论核心的公共产品学说是当前财政学研究的前沿,具有严密的逻辑性和理论说服力,这使作品具备了理论上的科学性、先进性。此外,目前财政与公共产品供给之间关系的研究成果颇多,但大多集中在一般性的理论探讨和实证研究,对中国地区发展非均衡的特征较少加以重视,本作品则是选取厦门同安与三明沙县这两个典型地域,运用公共财政理论对福建省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现状进行调研分析,因而具有研究视角上的独到之处。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 在大力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下,以福建省沿海及山区两地为代表来解析该省财政支持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现状,充分考虑到两个不同地理方位所具有的资源禀赋差异,来探讨与解决如何完善财政支持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机制问题,这具有十分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通过对这些问题的研究,能够在理论层面丰富对公共产品理论的解读,在实践上能够为相关政府职能部门制定政策提供一定的参考。
作品摘要
- 实践证明,农村公共事业的发达与否对农村的发展具有较大的影响,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而要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二十字目标,归根到底是得发展好当前农村的公共事业。这是因为,发展农村公共事业最终的目的主要是为农村提供高效充足的公共产品,进而为农村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而在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问题上,国家财政是主要的也是最强有力的支持手段,因而,完善财政支持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机制成为一种关键。 作品选取位于沿海地区相对发达的厦门同安及处于内陆山区相对落后的三明沙县,就财政支持农村义务教育及基础设施两个层面的公共产品供给问题展开调查。作品首先简要介绍本次调查的背景、意义,指出所采取的研究设计和方法,接着对调查的样本、数据进行深入分析,探讨诸如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普遍不足、农村学校师资队伍建设及基础设施维护管理等软件设施投入水平不高、管理利用效率较低、政策施行效果层次较浅等问题及其背后财政因素的原因,并提出几点有针对性和可行性的对策建议,最后对此次调查稍作总结。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 本作品理论部分内容扩展已发表论文一篇,即《福建省财政支持农民增收问题探析》(《台湾农业探索》2008年04期),该论文获2008年第七届全国高校国家经济学基础人才培养基地学生科讨会优秀论文奖,并编成集出版。
参考文献
- [1] 蒋协新.公共财政支持农业与农村发展[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7. [2] 张春霞,等.海峡西岸经济区社会主义新农村经济发展研究[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12. [3] 刘海英.地方政府间财政关系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6. [4] 李彬.乡镇公共物品制度外供给分析[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8. [5] 吴耀.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财政思考[J].新西部,2007(03):18-18,31. [6] 廖桂容.新农村建设视角下福建省财政支持农民增收问题探析[J]. 台湾农业探索,2008(04):93-97. [7] 陈振锟.福建省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机制:成效、问题与对策[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7(12):80-82. [8] 冯曦明.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财政政策研究[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1):117-122.
调查方式
- 走访、问卷、现场采访、个别交谈、亲临实践、会议、书报刊物、统计报表、文件等。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 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问题是一个涉及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的重大问题,是“三农”问题中重要的一环,对当前正在大力推进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意义尤为重大。但受体制、观念、自然因素限制,长期以来,我国农村公共产品有效供给不足、结构仍不合理、管理效率不高,已成为新时期制约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瓶颈,这点对地处东南富庶的福建省来说,也不例外。国内学术界很多专家学者对此做了大量的思考和研究,也提出了不少的有益见解,这不仅丰富了我国农村公共产品理论内容,也为更好地解决“三农”问题、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了若干参考。已有的研究主要涉及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变迁、当前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等领域,对供给的主体、结构、机制做了较多的思考及其实证分析,但专门从财政角度、立足于海峡西岸经济区主体——福建省的研究甚少,这正为本作品提供了研究空间。 本作品作为某校国家经济学基础人才培养基地课外科研课题《新农村视角下的福建省财政支农问题研究》的成果之一,通过对福建省厦门同安和三明沙县两个沿海与山区代表地区财政支持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状况进行调研,得出了该省农村公共产品存在有效供给不足、地区差异明显、供给结构失衡、管理效率不高等结论,并从财政投入规模与结构、供给机制本身来解释这些问题的成因,最后提出加大财政支持力度、积极改善财政支持结构、改革完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机制、整合农村公共产品资源等若干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