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 项目名称:
- 大学生对移动即时通讯采纳行为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 来源:
- 第十一届“挑战杯”国赛作品
- 小类:
- 社会
- 简介:
- 本研究试图通过实证方法探讨影响大学生采纳MIM的关键因素。作品在相关信息技术采纳方面的研究成果基础上,提出一个针对大学生MIM采纳的扩展模型,并使用该模型针对全国在校大学生对MIM的认知和采纳进行实证检验,分析结果要表明模型中假设的各种直接决定因素和间接影响因素对大学生采纳MIM是否具有显著的影响作用,该模型将对大学生采纳MIM具有较好的解析作用。
- 详细介绍:
- 本研究首先探讨了国内外有关用户接受信息技术的理论研究,并介绍了三个发展阶段,进而探讨了技术接受模型的实证研究及其扩展性研究,在此基础上假设提出了本研究的实证模型,并构建了模型中各个变量的定义和假设,其中包括绩效预期、付出预期、社会因素、便利条件、行为意向、采纳行为六大类,前四类又分别包括几个变量因素。通过后期的数据收集、整理以及基于各种工具的科学分析,对先前提出的各假设进行了深入的讨论,从而支持或者推翻了假设,并对没有得到支持的假设做了可能的解释。在最终修正模型的基础上,本研究进行了结果讨论,并总结了本研究的科研价值,以及研究中尚存在的一些问题。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 先进的技术要发挥效能的一个基本前提是人们要接受它,只有通过对用户的采纳意向和采纳行为进行研究,才能判断一项技术是否具有成功的潜力。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学生作为社会中一个特殊的群体,手机和PC机的使用已经非常普遍,并且当今移动业务使用者也越来越趋向于年轻化发展,因此,研究大学生对MIM的采纳行为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 随着MIM的迅速发展,已有少数学者研究消费者接受MIM的文章,但是采用技术接受模型对MIM的采纳行为的研究仍然很少,并且这些文章中建立了模型但是并没有通过实证方法证实模型的正确性。本研究恰好弥补了这一缺憾,不仅建立一个合理科学的技术接受模型,还会通过科学的分析方法进行实证检验。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 实证研究结果一方面从理论上揭示了影响大学生对MIM采纳行为的关键因素,有效地扩展已有的国内外信息技术的采纳模型研究,并指出未来关于MIM的研究方向。实践方面对MIM的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有助于提高大学生采纳和使用MIM的广度、深度和效益,使MIM的发展能更进一步满足大学生的需要,积极影响其与外界沟通的模式以及生活习惯,从而领跑3G时代潮流。
作品摘要
- 当今移动业务使用者越来越趋向于年轻化发展,了解大学生采纳MIM的意图,不仅能够帮助移动运营商有效地进行客户关系管理,也能够提高大学生采纳和使用先进移动技术的广度和深度。论文结合已有文献资料和大学生对MIM的实际采纳行为,构建在校大学生MIM技术接受模型,针对模型中提出的假设,利用问卷调查方法获取在校大学生对MIM采纳的相关数据,并使用调节性多元回归进行分析和实证检验。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 无
参考文献
- [1]刘文雯,高平,徐博艺,企业信息技术采纳行为研究综述,研究与发展管理,2005(3),52-57 [2]孟庆茂,候杰泰,协方差结构模型与多层线性模型原理及应用[M],北京师范大学心理计量与统计分析研究室,2001. [3]赵昆.信息技术用户接受模型研究现状分析及展望[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07, 23(2):105-106. [4]Ajzen and M. Fishbein. Understanding attitudes and predicting social behavior [M].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1980. [5]Ajzen. From intentions to actions: A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A]. InJ. Kuhl and J. Beckmann. Action- control: From cognition to behavior[M]. Berlin: Springer-Verlag, 1985:11 - 39. [6] F. D. Davis. Perceived usefulness, perceived ease of use, and user acceptanc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J]. MIS Quarterly, 1989, 13(3):319 - 340 [7]Davis F. D. User acceptanc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ystem characteristics, user perceptions and behavioral impacts[J]. Man-Machine Studies, 1993, 38: 475 - 487. [8]V. Venkatesh and F. D. Davis. A theoretical extension of the 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 four longitudinal case studies [J]. Management Science, 2000, 46(2): 186 - 204
调查方式
- 问卷调查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 MIM市场的迅猛发展,吸引了不少国内外学者开始研究MIM技术,如M. Mitsuoka, S. Watanabe, J. Kakuta, S. Okuyama 在2001年对基于移动电话业务的MIM技术被用户认知的研究(Instant messaging with mobile phones to support awareness, 2001) Ellen Isaacs, Alan Walendowski, Dipti Ranganathan在2002年对MIM through Hubbub的研究,Roland Parviainen和Peter Parnes在2003年对MIM技术的研究(Mobile Instant Messaging,Centre for Distance-spanning Technology Department of Computer Science)等等,国内的研究有融合桌面即时消息和移动短信的移动IM业务(冀常鹏,包剑《现代通信》2005)、未来的移动IM如何发展?(《通讯世界》 ,2006)、基于下一代网络的移动即时通信系统研究(罗樨菁,2006)、移动IM增值业务探析(林晓勇 成际镇 夏坚,2006)、移动IM的产品策略和市场机会(新经济导刊,2006)、移动IM变局(崔瑜《互联网周刊》,2007年),以及少量研究消费者接受MIM的文章。 以上学者的研究大部分是针对MIM信息系统和实现技术的研究,都没有从实际生活形态对消费者进行分群,来实证分析影响采纳行为的关键因素。而本研究通过对大学生这一类消费者MIM采纳行为的调查分析,揭示影响消费者采纳MIM的关键因素,在此基础上可展开跨时间维度的纵向跟踪调查,为以后对MIM技术的研究奠定基础,指明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