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基于社会资本的社区认同感培育路径研究
小类:
社会
简介:
随着城市化和现代房地产业的迅速发展出现了一些现代化社区,这类新型的社区普遍存在着居民异质性显著、冷漠多于信任、社区认同感缺失等实际问题,即作者提出的“社区情感沙漠化”问题。作者通过对“开元模式”的实际调研和分析思考,在回顾国外学者对社会资本的不同理解基础上,提出了治理社区情感沙漠化,培育居民社区认同感的理论假设。随后笔者结合“开元模式”中培育居民认同感的成功经验,运用“社会资本”这一分析范式作为建构基础,用涂尔干“假设—经验检验—理论总结”的实证研究程序,以及社会学、经济学、政治学、管理学、心理学和传播学等交叉学科的认同理论、博弈论、公共选择理论、集团理论、人的社会化等相关研究方法,进而总结搭建了社区认同感培育路径——“理性人 和谐家庭 和睦邻里 祥和楼组 公平社区 社区人”,并归纳出“人际疏通路径”和“公共治理路径”两条分支路径的逻辑构建思路和现实中投入家庭、邻里、楼组、社区等各类社会资本应该注意的问题,创新性地阐述“意见领袖”、“小巷总理”、“意见领袖协商会议”、“人际疏通路径”和“公共治理路径”等概念,并在文章最后阐述了两条路径的区别与联系以及说明各类社会资本投入的必要性,最后构建出社区认同感培育路径图,希望能为政府民政部门工作人员和基层社区工作者提供一些启示和借鉴。
详细介绍:
社区是由德国社会学家滕尼斯于1887年首先提出,从滕尼斯开始到现在,许多学者都从不同角度对社区概念做了许多界定,但是笔者在本文中所研究的“社区”,特指随着城市化和房地产业发展而新建立的现代化社区,这类新型的社区普遍存在着居民异质性显著、冷漠多于信任、社区认同感缺失等实际问题,即作者提出的“社区情感沙漠化”现象。作者通过对“开元模式”的实际调研和分析思考,在回顾国外学者对社会资本的不同理解基础上,提出了治理社区情感沙漠化,培育居民社区认同感的理论假设,即解决问题的关键还要从居民和社区两个方面共同着手,一个主观培育,以居民为本,一个客观影响,从社区的实际出发,积极促进居民之间的信任与合作,形成相互信任、守望相助、休戚与共的合作关系和互动网络,构建居民参与社区公共事务规范制度,从而找到并搭建培育居民社区认同感合理路径。随后笔者结合“开元模式”中培育居民认同感的成功经验,即促进居委会和物业公司这两个管理和提供公共物品的主体组织的有效合作,并重视党组织的桥梁纽带沟通作用,文化团体的感情维系作用,楼组、居民代表会议等非正式组织的协商与网络连接作用以及和谐家庭的示范带动作用。从而证明了笔者的假设,凸显了社会资本积累和投入的重要性,同时也证明了解决同类社区存在的问题,就要贯彻实践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理念,从满足居民的利益入手,通过投入信任、规范和网络的社会资本,促使居民由“理性人”向“社区人”转化。随后笔者结合“开元模式”中培育居民认同感的成功经验,运用“社会资本”这一分析范式作为理论基础,用涂尔干“假设—经验检验—理论总结”的实证研究程序,以及社会学、经济学、政治学、管理学、心理学和传播学等交叉学科的认同理论、博弈论、公共选择理论、集团理论、人的社会化等相关研究方法,进而总结搭建了社区认同感培育路径——“理性人 和谐家庭 和睦邻里 祥和楼组 公平社区 社区人”,并归纳出“人际疏通路径”和“公共治理路径”两条分支路径的逻辑构建思路和现实中投入家庭、邻里、楼组、社区等各类社会资本应该注意的问题,创新性地阐述“意见领袖”、“小巷总理”、“意见领袖协商会议”、“人际疏通路径”和“公共治理路径”等概念,并在文章最后阐述了两条路径的区别与联系以及说明各类社会资本投入的必要性,即如果没有家庭、邻里社会资本的投入,促进家庭和谐与邻里和睦,公共治理路径就失去了“路基”;但如果没有楼组、社区社会资本的投入,促进楼组祥和与社区公平,人际疏通路径就没有了“护栏”。此外,两条路径还存在一座“桥梁”——“和睦邻里 祥和楼组”,意味着楼组社会资本实质上是拥有“意见领袖”的制度化邻里社会资本,而邻里社会资本实质上是“理性人”自发性的楼组社会资本。作者最后构建出社区认同感培育路径图,希望能为政府民政部门工作人员和基层社区工作者提供一些启示和借鉴。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城市化和现代房地产业的迅速发展产生的一些现代化社区,普遍存在着居民异质性显著、冷漠多于信任、社区认同感缺失等“社区情感沙漠化”问题。作者通过对“开元模式”的实际调研和分析思考,结合“社会资本”理论,希望在同类物质资本相对丰富的社区中寻找出培育居民的社区认同感合理路径,并借此为政府民政部门工作人员、基层社区工作者在社区工作中如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理念,构建和谐社区提供借鉴和思考。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本文将“社会资本”理论分析范式作为建构基础,按照“假设—经验检验—理论总结”的实证研究程序,对“开元模式”采取了问卷调查,深度访谈,参与式观察和文献搜索等多种调查方式,有效地弥补了量化研究的不足,对其成功经验分析较为客观,规范。此外结合社会学、管理学、心理学和传播学等交叉学科相关理论研究思路,创新性地提出“社区认同感培育路径”,并架构出“社区认同感培育路径图”,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独特之处。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本文正视现代化社区存在的问题,倡导在物质资本相对丰富的社区中投入家庭、邻里、楼组、社区等各类社会资本,培育居民对社区认同感,是贯彻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理念的集中体现。文章提出的“社区认同感培育路径”,在实际应用中提出照顾特殊家庭利益,促进邻里沟通,组建非正式组织和文化团体,寻找和培养社区领袖,构建社区参与机制和自治制度,激励居民参与社区自我管理等诸多建议,对现实社区管理和建设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作品摘要

城市化和房地产业的迅速发展无形之中造成了城市居民生活共同体的物理分割,破坏了传统熟人社区的共同意识,引发居民自身对社区的认同感危机。本文以开元模式为例,通过调研分析,认为在这类物质资本相对丰富的社区中,需要投入家庭、邻里、楼组、社区等各类社会资本,搭建培育居民的社区认同感合理路径,实现社区情感沙漠化的有效治理。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参考文献

[1]帕萨•达斯古普特,伊斯梅尔•撒拉格尔丁(编).社会资本——一个多角度的观点[M].张慧东,姚丽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2]奥尔森.集体行动的逻辑[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3]王浦劬.政治学基础[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2) [4]殷妙仲,高鉴国.社区社会工作[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5]朱宪辰.共享资源制度安排——中国城镇住宅小区自发治理案例分析[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 [6]郝大海.社会调查研究方法[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7]李惠斌,杨雪冬.社会资本与社会发展[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 [8]格林,沙皮罗著理性选择理论的病变——政治学应用批判[M]徐湘林,袁瑞军译.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9]陈振明.理解公共事务[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10]俞可平.治理与善治[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

调查方式

问卷,现场采访,个别交谈,亲临实践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社会资本是近些年来兴起的一个国际学术性热点,国外最早使用社会资本概念的是经济学家格林.洛瑞(GlennLoury,1977)。洛瑞(1977)在《种族收入差别的动态理论》中批评新古典经济学理论在研究种族间收入不平等时太注重人力资本的作用。洛瑞从社会结构资源对经济活动影响的角度出发,首次提出了与物质资本、人力资本相对应的一个崭新的理论概念——社会资本。在他看来,社会资本是诸种资源之一,存在于家庭关系与社区的社会组织之中。洛瑞虽然使用了社会资本这一概念,但他并没有对此进行系统研究,因而也没有引起学术界的重视。第一个对社会资本进行系统分析的是法国社会学家皮埃尔.布迪厄(P.Bourdieu)。1980年,法国社会学家皮埃尔.布迪厄(PierreBourdieu)在《社会科学研究》杂志上发表了题为“社会资本随笔”的短文,正式提出了“社会资本”这一概念。自从“社会资本”概念被引入学术研究以来,社会资本作为解释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要变量,已经越来越多地为学者们所采用,它表现出的强大解释力已经得到了越来越多研究者的青睐,同时也逐渐应用到社区研究当中。 社会资本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被引入中国后,立即引起了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界的广泛关注,涌现出了一大批介绍、探讨社会资本概念和理论的文献,其中代表性的作品有张其仔的《社会资本论》(1997)、赵延东的“‘社会资本’理论述评”(1998)、李惠斌、杨雪冬的《社会资本与社会发展》(2000)、王诗宗的“社会资本:公共物品还是私人物品”(2003)、张文宏的“社会资本:理论争辩与经验研究”(2003)等。随着研究领域的进一步开辟和深化,社会资本开始被运用于分析城市社区治理,较早的成果有赵盂营、王思斌2001年在《江苏社会科学》上发表的《走向善治与重建社会资本一一中国城市社区建设目标模式的理论分析》,随着新一轮的城市化发展,利用社会资本概念和理论分析城市社区治理的成果愈来愈丰富。社会资本理论已成为我国社区研究的一种重要的理论范式。基于我国城市社区社会资本不断衰落和下降的事实,如何构建城市社区社会资本已成为理论界探讨的一个热点问题。但是目前结合社会资本理论从居民出发,以人为本地探讨社区认同感培育问题的文献资料相对较少,也没有较为系统的论著出现。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
Baidu
map